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3 10:31:02瀏覽1260|回應0|推薦11 | |
書名:探索樟腦王國特展 出版機關:台灣博物館 作者:林一宏 許毓純 出版時間:99年7月 樟腦是20世紀台灣與世界接軌的重要媒介。樟腦是人工合成塑料賽璐珞(celluloid)的基本原料,以賽璐珞為片基製成的膠卷(硝酸鹽片),成就了卓別林的喜劇,30年代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的膠卷絕大部分來自台灣的改良乙種樟腦,台灣間接促進電影工業的發達。 但因硝酸鹽片容易著火,劣化片在攝氏42度就會燃燒,在電影《新天堂樂園》裡就有老放映師被著火的膠卷燒毀雙眼的情節。1951年醋酸酯片問世後,硝酸鹽片才漸漸走入歷史,也宣告樟腦時代的遲暮。 樟腦在某一層面亦是戰爭與殺戮的同義詞。從早期腦丁與原住民間爭奪樟腦的衝突、列強的樟腦貿易戰爭(如1860年的安平事件)、日本殖民政府為了樟腦利益,開山理「蕃」,大動干戈,都是「一片樟腦一滴血」的明證。 樟腦在軍需工業曾經占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樟腦是製作無煙火藥的重要原料,第一次世大戰前夕,歐陸各國從日本進口的大批樟腦製品,絕大部分都來自台灣,在那個年代,樟腦充滿著血與汗,一方面日本人壓迫原住民的生活領域以取得樟腦的原物料,另一方面,日本人專賣樟腦製品,供野心政客窮兵黷武。 樟腦、茶、糖曾經是清末台灣三大出口商品,到了日治時期樟腦更是首屈一指,在1903-1928年間台灣的樟腦產量為世界第一,平均市占率高達77%,可惜後來因松腦(合成樟腦)的價格競爭優勢,加上石化工業的替代製品,使得樟腦產業漸漸江河日下,樟腦及樟腦油不再是化工原料,僅存防蟲防蟻製劑、香料及藥品原料的原始角色。 樟腦產業走過近三百年的滄海桑田,成為舊情綿綿的行業,但是台灣各地與樟樹、採樟、製樟相關的地名及人文不勝枚舉,依然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綻放芬芳。想要探索樟腦產業的昔日風華,可從這幾處古蹟及歷史建築物著手,位於桃園縣角板山賓館園區的「角板山樟腦收納所」,是台灣近代樟腦專賣的最後見證者。位於華山文化園區(華山1914)的樟腦精製工場為歷史建築,為二戰前唯一的民營樟腦精製工廠。位於南昌街一段一號的台北樟腦廠(南門工場),是全台唯一的公營樟腦再製工廠,目前為國定古蹟(專賣局建築本體及原樟腦廠建築本體)。 當然這一本鉅細靡遺的特展書,還是有些媒介無法承載,包括:日治時期的三部黑白片、二部樟腦產業彩色影片,還有焗腦的客家歌謠,想要進一步體驗光影的氛圍,一定要親台灣博物館「探索樟腦王國」特展(展期至10月17日止),循著獨特的況味,探索樟腦王國的昔日光采。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