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3/03 21:00:19瀏覽3862|回應20|推薦101 | |
遠觀的智慧 宋朝理學家周敦頤對蓮花情有獨鍾,把蓮花喻為君子,認為賞蓮是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國中時初讀此文,懵懵懂懂,難以了解其意境;彈指間「輕舟已過 萬重山」,走過不惑之年,對濂溪先生面對心愛的植物只敢「遠觀」 ,不禁另有一番感受:很多時候,我們對所「愛」保持一個適當距 離,實在是一種人生智慧。 朋友告訴我一個真實故事。 五十幾年前,一對相愛的美國高中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男的當 兵去而失連。歲月匆匆,兩人過了半世紀偶然相逢,女的是子孫環繞 的寡婦;男的也是個含飴弄孫的鰥夫。儘管時空轉換,兩人闊別後只 見兩次面,仍執意拋開「距離」,重譜戀曲。 怎知婚後女的才知枕邊老頭一身是病,除了不良於行,還有糖尿病、 氣喘病。老太太身體也不好,卻得服侍身體更差的老先生,結婚三年 ,她彷彿做了三年二十四小時的特別看護,累得形銷骨立,苦不堪言 。三年後老先生病逝,老太太這才脫離苦海,恢復昔日光采。 經過這一段,老太後來常告誡後生晚輩:「當愛情錯過了,有了時空 距離,就讓它遠遠地擺在那裡,別再去碰。」 不只愛情,我常覺得若要和朋友「細水長流」,更是需隔著適當距離 ,「遠觀」就好。 長大後再看世說新語「割席絕交」的典故,我常想 ,會「絕交」的朋友,大都是像華歆和管寧一樣,整天膩在一起,太 熟了,朋友的優點慢慢視而不見;缺點卻因近距離拿著放大鏡看,全 放大攤在眼前,令人難以忍受。 有時是朋友間太熟了,說話應對不再字斟句酌,一不小心「禍從口出」 ,造成誤會,這種例子俯拾即是,我隨手拈來就有一個:有個人送朋友一個小禮物,不久朋友回禮送給她價值數倍的東西,那人自恃和朋友很熟,就開玩笑說:「嘿!我這是放長線釣大魚哦!」對不熟的朋友,她不會這麼措辭,沒想到這個熟朋友聽了一凜,心想:「我是一 隻被釣的蠢大魚麼?」心裡不舒服,就不來往了。 有人把人與人相處比喻為車道上的車流,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這意境用在各種人際關係上,似乎都說得通———因為距離,所以不會有摩擦。 一個朋友在台灣和公婆住在一起,下班回來還得煮飯、做家事、侍候公婆,朋友抱怨,公婆和鄰居聊天總挑她毛病,卻盛讚另一個長住國 外偶爾才回來探親的弟媳,讓她心裡不平衡。人與人相處難免摩擦, 這時「距離」成了潤滑劑,住外地不常相處的,比在身邊天天看到缺 點的好。 有時因為「距離」,讓人看不真切,反而留下好印象。 在地球上看月亮,「月光如水水如天」,自古以來是中國詩人吟詩賦 詞的靈感之源。一九六九年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當月球坑坑巴巴、 一片荒涼的照片傳回地球,不知教多少中國人大失所望。 從這角度來看人際,似乎更能體會濂溪先生賞蓮只要「遠觀」的智慧 。愛情也好、友情也罷,隔著適當距離,似乎更能看出耐人尋味的美! (黃 彥 琳 寄自維吉尼亞州) 世界副刊2004-12-30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