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朝聞道,夕死可矣
2011/04/30 22:01:59瀏覽181|回應0|推薦0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以前念書,這句話的解釋平舖直敘,就是「早上聽到了人生的大道,就算晚上死去,也值得了。」沒花什麼腦筋去想想別的,教小朋友讀論語之後,自己多翻翻書,覺得可以有更好的解釋。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是個非常亂的時代,臣弒君、子弒父,殺來殺去,沒有天理,沒有倫理,更不可能講道理。孔子是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他想推行周禮,想致天下太平,但沒人理他,他於是有了這樣的感概:

 

「如果我早上知道天下太平了,就算晚上死去,這輩子也沒白活!」言下之意,指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看到天下太平,大家可進一步去領會孔子一生憂國憂民的苦心。

 

我問小朋友,這兩種「死」的解釋,哪一種說法比較好?小朋友都認為「天下太平版」的比較好。

 

後來看了師大教授曾仕強在百家講壇講解易經的奧秘,覺得他的解釋更合文意。

 

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和早上其實沒有關係,朝夕是陰陽相對的意思,如果「朝」解釋成早上,「夕」解釋成晚上,就太不懂易經的道理了,試想,如果早上聞道,晚上就可以死了,那誰還敢聞道呢!

 

曾仕強教授說,朝不一定指早上,夕不一定指晚上,你此時懂得了道理,就會明白之前的錯誤,那麼之前的種種錯誤譬如昨日死,一切向前看,重新做人,這才叫「朝聞道,夕死可矣」。

 

曾和我在新聞線上一起工作過的兩位朋友,對這句話也提出了他們寶貴的看法,在此感謝,一併列出,供大家參考。

 

若松認為,讀論語要伴讀老子。朝與夕非一天之內,道可道,非常道,既是如此,道焉能輕易闡明,又能輕易得道乎?這有點像是文學分析中借用聖經的術語:epiphany(頓悟),又有點可以說是enlightenment(啟示)。孔子的原意應該是,人窮其一生,都未必能夠聞道,所以,如能聞道,死不足惜了。

 

俊有大哥指出,那只是形容聞道的欣喜和重要,死不死,不要太認真了!

 

自在老師是我尊敬的網路文友,她認為這句話中的「可」,不是「必然」之意,乃指心安然無牽掛,了無遺憾,後句乃在襯托前者之殊勝無與倫比。

 

她舉例,男女情詞,有言「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若比照上解,則誰敢愛牡丹?此乃形容得牡丹之戀,雖死亦欣然而無憾之意。

 

她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乃指一旦聞道而契悟天理道法,其殊勝令心中欣然喜樂滿足,而於人世得失,乃至形軀生死,皆可安然放下,即使於夕時突遭變故而將死,亦可了無遺憾牽掛,此乃修道悟道,曠達灑脫之境界,非凡夫執著於名利生死者所可思議理解。

(自在老師解說全文網址:http://blog.yam.com/tztzai/article/69751156

 

以前讀書考試,答案只有一個;現在念書,我認為答案可以有好多個,只要說得通,不同的答案可以並存,這也是讀論語該有的精神,因為論語本文很精簡,加上年代久遠,有許多斷簡殘篇,難以考證,如果只拘泥於字面意思,有時反而無法走出迷宮。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