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6/28 19:35:46瀏覽2623|回應0|推薦1 | |
圖文/閻鳳婷 和準工業公司董事長賴水和二十多年來,以公司一半的收入在臺中東勢山上種樹,從最初的2.4甲擴增至今已達7甲,並長期擔任志工,四處送樹苗,宣導種樹愛地球、行善及孝道能使社會更祥和的理念,2016年獲國家智榮獎,2019年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22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被封為「種樹的男人」,不營利、只付出的做法,母校南投縣國立中興高中前校長張瑞杰送了他呆子、傻子、瘋子、憨子、盤子「新五子登科」的雅號。 種樹行善 事親至孝 法國作家尚‧紀沃有本小說《種樹的男人》,描寫一位孤獨的牧羊人,把對家人的思念化成對大自然的愛,每日種下一百粒橡實,三十多年過去,荒蕪變綠地,牧羊人不求名利和回報,事成後悄然離世,感動了許多讀者。在臺灣,有位人稱賴桑的「台灣樹王」賴倍元,也做著相同的事,賴水和受到感召,也開啟了種樹生涯。 1995年,賴水和在東勢軟埤坑買了一塊山坡地,帶領家人和員工一起種樹,包括 肖楠、牛樟、臺灣土肉桂、沉香木、銀杏、櫸木、落羽松、茄冬、五葉松等,這片「和準林場生命教育基地」,讓原本超限開發的山坡地變得鳥語花香,生機盎然,山坡下的居民不再害怕土石流的危害。 賴水和為地球種樹,也為母親種樹,除了在林區種,也在住家和工廠種,為了讓母親有個充滿芬多精的散步空間,他打造了一條長125公尺、寬1.2公尺連鎖磚「孝道」,搭配涼亭和小木屋,方便中途休息,這條道上,充滿了他和母親的許多回憶。 為了陪伴母親,賴水和近11年沒有出國,並盡量推掉晚上的活動,如果推不掉,也會趕在晚上十點半前回家。每天晚飯後,他會陪母親聊天,母親八點半左右會去睡覺,他則在客廳沙發上小睡一會,半夜12點左右醒來,看看母親是否睡得安穩,三點多才會上床一覺到天亮。三年前,賴水和母親以百歲高齡過逝,兩段式睡眠的習慣至今依舊改不了。 樹和土地公的救命奇緣 和準林場免費開放參觀,賴水和還捐出周邊近200坪土地,供地方興建土地公廟,並常四處分享種樹的好處,包括綠化森林、美化環境、水土保持、製造芬多精、調節氣候、注重環保、愛護地球。若以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些「樹員工」還有許多優點,包括不罷工、免勞保、免健保、免遣散費、免退休金,而且從不對老闆囉唆,還可以讓種樹企業每天漲停板,日日有希望。 民國97年,他從大雪山下來,發生了一起嚴重車禍,結果竟毫髮無傷。他回憶,當天半路覺得車子怪怪的,打電話給修車廠,老闆在洗澡,電話是老闆兒子接的,無奈之下,只好再往前試開一段,為了方便隨時下車檢查車況,忽略了再次繫上安全帶,不料剎車失靈,車速20公里時,不敢撞山壁,怕維修費至少要花費4、5萬元,時速由20公里增至40公里,駕駛座旁還有位朋友,如果撞山壁以求停車,會傷及友人,後看到前方有輛白色車子,當時時速已飆升至60公里,眼看即將追撞,一個彎道,白車在眼前消逝,他則失速衝出沒有護欄的山路,直墜200公尺深淵。 賴水和說,當時腦海裡只想到三件事,家中母親、山上的樹和自己的一生要完了,結果車子在五樓深被一棵大樹攔住,他感到被土地公雙手環抱,和友人都安全無恙,相較車子毀損的慘狀,救援的拖吊業者無不嘖嘖稱奇,很多人以為他是車禍後才開始種樹、捐地蓋土地公廟,事實上這是他多年前就做的事,益證樹與土地公有靈。
賴水和從種樹的經驗中,體會出處事座右銘,包括步步為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抽絲剝繭、深思熟慮、小心謹慎、膽大心細,這樣在林間工作、登高爬低時才保周全,處事則能趨吉避凶,且強調凡事要多聽多問、多考慮多起疑心,有問題立要即反應。 從種樹過程中,他也感悟出教養孩子的道理。他表示,如果給樹經常澆水,根就不會往下扎深,真的不行時,樹會展現出來,屆時再伸予援手,同樣的,不要對小孩照顧得太好,會缺乏抗壓性,無法茁壯、獨立。 他不斷強調「欲望要少一點,愛地球多一點」,一個人所做所為如果只是為了自己好,是獨善其身,能達目標叫「成功」,所以大多數人都在拚妻子、車子、房子、兒子、金子,俗稱「五子登科」,但到頭來一場空;如果為別人好、為社會好,就是兼善天下,能達目標叫「成就」。 景氣不好,工廠賺不到什麼錢,目前投入林場的經費已大幅縮減,但每個月請三人做維護、種植的費用仍需8、9萬元。賴水和交代家人,未來不能賣林,只能種樹,不能砍樹,雖不能變成口袋裡的現金,但仍是自家資產,更是地球的資產,目前家人對此有點異意,成為賴水和心中的一道坎。 種電不如種樹 心有大願 民國44年生的賴水和,80歲時要退休到山上養老,看到政府這些年為了種電,與民爭地,他強調「種電不如種樹」,他人生至今還有兩個心願,一是到聯合國演講,宣導種樹的重要,希望成立專責單位,把地球上各處能種樹的土地予以規劃評估,用各種適合的方法種起來,二是在與上帝喝咖啡前,能看到地球各處,包括沙漠地帶也能種上滿滿的樹。 他說:「世界最遠的距離,就是從知道到做到,只要人類團結,一心一意,何難之有!」
《異境》 我悄悄的走入山林,山林靜悄悄, 除了細潺的清澗,和不肯入世的閒雲, 一剎那,怕再無多餘話語,能抒噫眼前異境, 這方土,幸有情蘊養大千,願來世再續前緣。
刊於中報雜誌2024年54期 |
|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