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2/27 21:29:55瀏覽595|回應0|推薦2 | |
圖文/閻鳳婷
臺中市墨香居茶館因天時、地利、人和,迎來了四面八方的茶客,尤以文化藝術、教育界及媒體圈為主,圍著桌子休憩品茗、嗑聊家常、情報交換、籌謀擘劃,響噹噹的地標,連政壇人物都時有穿梭,見證了文化城文藝鼎盛的風華年代,也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精彩印記。
愛上茶藝 棄工廠開茶館
墨香居老板施宣因,老家在彰化鹿港,為人隨和,笑口常開,大家都暱稱他「小胖」,工專機械科畢業後,任職車床品管,考量日後開工廠成本高,土地、廠房、設備、原料加上人工等,相當繁鎖,個性恐難以適應,便打算轉行,恰逢同學邀他到台北楚留香茶館喝茶,看到店內典雅的裝潢,加上古箏音樂和字畫,燈光美、氣氛佳,直到打烊都捨不得離開,兩人於是決定在臺中也開一家這樣的店。
民國69年,施宣因和同學在大大百貨開綠之川茶館,不到一年,便被祝融波及而結束,損失一百萬元,沒被打倒,收拾心情後,先入股龍心百貨內的桃花源茶館,續在精武路開綠之川茶館,又於原子街開茗仁茶行,最後在五權西路落腳,成立墨香居茶館,取名來自廬山白鹿洞書院西廂房廊柱上的對聯「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
開設茗仁茶行時,有南投茶的農跑來找他,說賣茶的如果不懂茶,如何說服得了客人?他於是開啟了跑茶山、觀製茶的旅程,足跡包括阿里山、鹿谷、鳳凰谷、永隆、木柵、文山等地,從日光萎凋、攪拌、揉捻、殺菁等,熟悉製茶的全部過程。
瞭解了各山頭的茶葉特色後,迎來了他的講師生涯,東海、逢甲大學、嶺東、僑光科大、臺中高農(現興大附農)等校茶藝社團邀約不斷,有生意往來的耕讀園茶館也請他給員工上課,在建設公司老板引荐下,還曾到雲林警察總局授課,內容包括認識茶葉、如何選茶、賞壺及養壼、如何泡好一壺茶等,不收講師費,只收上課的茶錢,有位媽媽茶藝班的學員對他說:「你上課不推銷茶,如果推銷,我就不來了。」後來都成了主顧客。
施宣因說,賣茶之道無他,誠意、務實,勿把消費者當傻瓜,開茶藝課不以賺錢為目的,主要是想看看跑了那麼多茶園,到底學到多少東西,也訓練口才,在授課的同時,自己學到更多。
文教記者聯誼會 搭起互動的平台
墨香居原址旁邊有國立臺灣美術館及大墩文化中心,不少看完展覽的人見到附近有這樣一家店,多會好奇進入,曾有兩位老外到此試茶、買茶,施宣因說:「英文不佳,不知如何溝通,便拿出一張白紙,畫出山頭,標記產地、海拔和價格,結果成交,至今回憶起來,覺得有趣。」
一路走來,施宣因感謝很多貴人相助,包括創辦大明中學、並擔任校長及董事長的盧精華,以及中國時報退休多年、至今仍備受藝文界倚重的記者葉志雲,為了讓採訪者與受訪者有更便利的互動平台,民國82年成立「臺中市文教記者聯誼會」,推舉中央日報記者詹順裕為首任會長,現任會長為葉志雲,會址便設在墨香居。
時值臺灣陶藝興盛,在教育局及文化中心指導、墨香居承辦下,聯誼會集合了各界之力,包括大明中學、豐民金屬公司、洪閣傢俱藝術公司的大力贊助,加上蔡榮祐、陳庭詩、江逸子、柳炎辰等名家共襄盛舉,於83年出版「陶壺新語~當代臺灣本土陶壺觀摩展專輯」,為藝術推廣揮下精彩的一筆。
墨香居店內也陸續舉辦過多檔叫好叫座的展覽,不少早年在此初露頭角的新秀,現已茁壯為炙手可熱的大師,推波助瀾,功不可沒。
人老茶老 歲長月好
施宣因民國80年娶到來自澎湖的賢內助,103年剛忙完兩岸茶藝交流協會之事,便不慎中風,在悉心照料及努力復健下,已大幅進步,他對茶的味覺口感依然靈敏,腦袋瓜分析股票走勢寶刀不老,朋友都稱「好里佳在」。
墨香居在五權西路原址租用超過三十年,因屋主另有規劃,施宣因在眾多好友的期待與祝福下,五年前購入大有街現址,持續提供大家溫馨舒適的泡茶場所。
施宣因在茶界四十年,因愛茶、存茶,店裡現有不少精彩的老茶,吸引識貨者前往挖寶。他說,老茶對身體有益,茶商公會這些年舉辦的老茶比賽都相當搶手,好茶才能存放成老茶,經時間轉化,雜味盡除,達到潤滑、醇厚、甘甜的特色。茶會找主人,好老茶可遇不可求,有錢不一定買得到,必需是有心人存放、有心人想買,才能成就彼此的緣份,「人對,茶有味;人不對,茶無味」則是喝茶的意境。
光陰流轉,施宣因也迎來了人生第一筆重陽敬老金,人老茶老,歲長月好,大家聚在一起,有時也會聊起幾張已不在的面孔,火紅湯沸,茶香伴著人情味,愈發濃厚。 《老人與茶》 管你山頭多高,海拔多少,清純的金萱,韻長的東美,偶而老洱上門,拄拐來摻一腳,待水升溫,待茶熟醇,聊故人,憶過往,嘆當世,話不平,數算來日無多,唯願歲長月好,世路無常已慣,且惜眼下今朝。 沏一壼人生滋味,飲一盞解寂解寥,終有一日空杯在案,回望那桌、那椅,墨香居的一角,又見新客來到。 ~刊於中報雜誌2024年52期
|
|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