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1/15 02:16:48瀏覽648|回應0|推薦4 | |
整理資料,發現一張劇場的節目單,那是1985年,在台北社教館演出的現代劇:變奏巴哈,真令人回味。那時青年導演賴聲川帶著藝術學院的學生,演出許多令人驚歎的舞台劇,變奏巴哈就是一齣超前衛的戲(以當年的眼光來看,現在想想也還是很前衛的)。 當年看戲時頗震撼,至今還記得許多片段。 一開場,巴哈的十二平均律音樂先進場,幕緩緩拉起。舞台上像棋盤狀的黑框裡,演員緩緩站起,像是早晨人們一個個起床,整裝,然後步出黑框,開始一天的生活。演員動作都很緩慢,漸漸地才有人恢復正常速度。有人還舉起了地上的黑框,人在框框裏,像是畫中人物。 接著第二段音樂,同樣是巴哈的十二平均律,演員推出白色立體四方的東西,像積木。演員緩緩推向舞台前方,兩邊都有。有人坐在推出的白色立方體上,有人站在上頭,接著有人開始講話了。記得是鴻鴻和陳立華兩人,好像還有林麗卿。他們開始回憶一些往事。陳立華說著:回憶最多的往事第?章,然後讀白越講越快,接著換另外的人開始講,也是從正常的速度變成快速。其中一女子說她們姐妹淘,曾經海誓山盟說要一輩子在一起,可是隨著年紀增長,有人離開,最後只剩她一人守著當年的承諾,孤單且失落。 舞台上,有其他演員在後方漫步,還有一群人搭公車。司機嘴上唸著:上來,上來,往後站之類的。其中有一段是車上還有色狼,被司機發現。 舞台最後方有人從右到左一直線的漫步,手上拿著一條線。 後來,又推出更多的方塊,變成一群人在活動。一人從左前方舞台走向右前舞台。在路上像是遇到算命先生,問他:先生,你要什麼?那人說:我需要錢。 就這樣,舞台上出現形形色色的人物,像是一座大都會的縮影。 後來,還出現太空人。而舞台上方也出現個大圓球。 這戲用巴哈的對位法,將過去,現在和未來串聯起來,挺具哲學思維,也就是當時流行的後現代主義。 當年看的時候,被同步進行的許多場景吸引,真的就是目不暇給。記得是鴻鴻或陳立華,在講他看見奧運轉播時,讓他萌生世界和平的感動。 現在回想起這戲,真是令我回味無窮。那個年代,充滿了好多好多的理想和希望。再看看現代,現代人需要什麼?報紙上老是報導著人們需要錢。沒想到二十幾年前變奏巴哈演出的:我需要錢。至今仍然是很多人需要的。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