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白痴的台灣新聞媒體
2012/03/25 14:55:28瀏覽602|回應0|推薦3

中國時報今天登一篇記者寫南方朔重砲馬政府無能的新聞,全篇只有南方朔一個人的偏頗觀點,這樣也能成為新聞?中國時報的編輯太混了,有文就登,要編輯做什麼?

要說美牛問題沒有解決前,民主政治本來就是百家爭鳴,哪有一個人說了就算。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都各有各的主張,沒想到現今只有南方朔一人就想要影響輿論,這是一言堂的時代嗎?

台灣的新聞一向只會一窩蜂,反對者的聲音永遠佔據版面,支持者的聲音總被惡意抹殺。新聞媒體的報導,已偏執,能信嗎?

前幾天,聯合報翻譯英國每日新聞,聲稱電影鐵娘子誇大了柴契爾夫人晚年失智,結果每日新聞拍到了柴契爾,在看護的陪同下在公園曬太陽,這是少有的公開活動。每日新聞把電影和真實的柴契爾拿來相比較,只是在炒作話題,沒想到,愚蠢的聯合報編譯,還多次刊登每日新聞誇大的新聞。接著更愚昧的電視台也拿那一篇編譯和翻拍照片,跟著做起了電視新聞。台灣的新聞記者盲從,他們的報導能信嗎?

首先,就我所看的鐵娘子電影而言,劇中根本沒有描述柴契爾晚年失智。電影一開始,柴契爾到雜貨店買牛奶,發現漲價了,連牛奶漲價,她都知道,何來失智?,故事中隨從認為柴契爾精神有問題,為亡夫準備早餐,眾人私議。結果電影中的柴契爾精明得很,知道旁人對她的議論,於是她就配合去就診,醫生問診時,她還侃侃而談,頭腦清楚得很。電影分明就呈現她晚年時還很精明,連牛奶漲價都知道,但每日新聞硬要扭曲詮釋說電影誇大了失智,我看根本是新聞記者本身失智,連電影都看不懂,卻要寫新聞誤導大眾。

其次,電影本來就是以文學的虛擬象徵手法敘事,目的只為結構完整,故事前後呼應。和亡夫對話,也是象徵,用以牽引出,柴契爾的從政之路,先生的支持是她最大的支柱。而買牛奶,也是要為說明柴契爾是出身於雜貨舖的身份,用以左證,柴契爾關注生活小細節的仔細程度,無不和她從小的家庭出身有關。劇終前,柴契爾送走了亡夫也是象徵手法,也就是她從政是因為先生支持,而和亡夫道再見,也象徵著她從此不問政治,回歸平凡生活。

一個以文學手法演出的電影,被記者故意拿來和真實的柴契爾做比較,記者是不懂什麼叫真什麼叫假嗎?把真實和虛擬做對比,真是不倫不類。每日新聞的媒體風格,本來就以誇張和八卦為名。台灣的新聞編譯,卻無知地引用,更凸顯台灣的記者一個比一個愚蠢,像是把南方朔一家之言,當成新聞來處理就是一例。

民主時代,本來就是各自爭取各自的權力。美國施壓要賣牛肉,再正常不過了,台灣養豬戶抗議,再正常不過了。只有封建的腦袋的人,才會想凡事由政府一手處理,自己不用負任何責任,有過錯就推給政府,自己犯法,就怪罪政府。如果凡事不自我負責,老是怪東怪西,不怪自己,這樣也能叫民主政治嗎?

南方朔非常迂腐,總是口口聲聲西方政治哲學理論,但他竟然不知道,政府本來就不是全知全能的.美國前總統雷根就職演說都說過:當今最危急的不是政府要解決什麼,最根本的問題是政府本身。這是共和黨之所以崇尚小政府的基本精神,美國人不相信大政府,因為遵從亞當斯密的資本主義理論,政府管得少才是好政府。但南方朔卻天天要政府多做事,做得不夠多,他就罵政府無能,這種論述也太便宜了吧!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43419&aid=625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