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Fw: 央行們開錯了葯方 (陶冬)
2008/10/11 03:51:27瀏覽372|回應0|推薦0

當看到一個人聚精會神地試圖用一根繩子推動眼前的物體時,我們會笑他蠢。當看到各國央行做同一個動作時,我們不禁為世界金融體制捏一把汗。

十月八日,西方六大央行聯手減息,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其他國家,也紛紛調低本國的政策利率。這是史無前例的全球同步減息,其背後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風暴,央行行動中隱隱約約透露出罕見的政策無力感。

央行們手中的彈藥不多了,而且這一輪掃射基本上是無效的。在過去六個月中,他們不斷通過注入流動性,把資金交到銀行手中,現在又將資金成本(利率)降低。但是如果銀行沒有信心,不願意將資金貸出,無論多大的流動性和多低的成本,資金還是到不了經濟的另一端——企業和個人手中。央行們根本就是在用繩子推動物體,根本就是在做無用功。

今天市場缺少的,不是資金而是信心。信心的缺失並非虛幻,而是次貸危機下的必然產物。

全球金融業,正面臨著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投資CDO以及其他“有毒”金融產品,令銀行的資本金遭受重創。金融價格的急挫,使銀行資產價值下降。在一日數變的市場情緒和飄忽不定的資產價格之下,任何一個金融機構都可能成為下一個雷曼兄弟。一家機構出事,隨時可能拖累其他與之交易的對手和客戶。

在市場環境撲朔迷離、對方資產質素難以評估時,交易對手風險暴漲。出於自保,銀行選擇“寧可不做生意,也不能被交易對手拖下水”的對策,於是資金市場、債券市場(國債除外)陷於停頓。除了央行之外,幾乎沒有人願意拆出資金。資金市場是現代資本主義的肺部,企業運作、金融運作均需要資金的迴圈。資金一旦斷流,經濟便陷入窒息,其後果可想而知。

注資、減息,是不斷將氧氣打入肺部,不過如果肺功能不恢復,氧氣仍然無法隨著血液輸往全身。央行減息使得政策利率下降,但是市場利率(如LIBOR三月期)不跌反升,反映資金市場銀根鬆緊程度的TED指數(三月期LIBOR-三月期美國國債)更疊創新高,成交量仍然低迷。這反映缺錢的企業、機構並未因央行行動而得到資金。銀行信心依然脆弱,資金運輸管道依然不暢,央行的聯手減息行動已宣告失敗。

筆者認為,政策當局在制止全球金融信心崩潰上,行動遲緩、措施失當,危機已經開始蔓延。今天的金融機構,不僅面臨著流動性危機,而且開始出現破產危機。信心危機已不再是針對個別機構,而是針對整個金融體制。不光企業可能破產,甚至國家也可能破產。金融業的本質決定了它的高杠杆特點,在借入資金和投出資金之間必然存在著時間上和風險上的錯配(mismatch in duration and risk),信心危機下金融機構重心不穩難以避免。一間機構有事,可能連累一批機構,火燒連營。這便是今天市場的窘境,而此隨時會影響實體經濟。

在風聲鶴唳、人人自危的時刻,減息無法恢復市場信心,也無法將錢交到急需資金的企業、個人手中。解決問題的思路,應該是製造出值得其他銀行信任的交易對手,使資金周轉重新啟動。做到這一點,要麼政府入股金融機構,以政府的資金實力化解市場對交易對手風險的疑慮。要麼央行暫時充當資金市場的結算中心,每個銀行直接與央行交易。

這兩個方案,都是反市場原則的,同時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員,必有後遺症。但是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措施。對於一隻腳已經跨出懸崖邊緣的全球金融業來說,政府用繩子還是用棍子推動物體,是生與死的問題,而且是火燒眉毛的問題。

(本文原載於經濟通,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lin228&aid=2288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