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09 04:49:04瀏覽1923|回應1|推薦5 | |
多數理工研究領域之學者都免不了必須藉助儀器來進行研究工作,於是在取得研究計劃經費之後第一件事情常常是必須採購必要的儀器。一如主婦買菜,買得好可以便宜又有好菜吃,買得不好甚至會被訛詐將經費損耗殆盡,仍然無法進行工作。儀器採購比較微妙的一點是所謂的『完全資訊』是不可能的!譬如我們都必須使用電腦,但是真的能徹底了解電腦修護電腦者極少,以學者的角度雖然多半有能力徹底了解本身需使用的儀器,但是每個人的時間有限,研究環保議題的學者不可能將時間完全用於研究酸鹼值測定儀器內的電路系統,正如一般主婦不會也不需要知道如何在田裡種出好的花椰菜。 在一個完善的市場機制中,每一個人其實都在運用個人資訊的優勢取得個人的最大利益。環保專家的優勢在於環保的知識,他會將時間盡量用於優勢項目,取得研究計劃進行相關研究,費時於深入瞭解儀器是缺乏效率的;同樣的,一般買菜的主婦其優勢與效能在於烹調,研究農事或者果菜市場運作方式是缺乏效率的。對於要買儀器的學者,困難的是,一般主婦買菜時因為市場機制使得各個賣場簡化商品資訊為品質與價格,努力推銷,主婦只要偶而看看商場廣告,即使買錯更正的週期只是幾天,損失不過數百元;相對的,儀器的市場資訊比較少,損失時付出的價格是幾十、幾百甚至幾千萬元,一旦買錯了可能在整個研究生涯都沒有經費再更正! 以國內目前的情況來說,研究用儀器接近百分之百來自國外,國外廠商利用資訊優勢賺錢當然毫不手軟,如果只有少數廠商銷售同類產品更有可能私下聯合哄抬價格。在採購過程中我們常常需要本地代理商的服務,如前所述,我們的學者們不可能知道太多儀器細節,所以需要中介服務,找到比我們『知道』的人幫我們評估採購儀器,一如一般賣場進口國外水果供我們的主婦採買。但是代理商真的比我們『知道』嗎? 很可惜的,一般來說,目前國內儀器代理商與國外原廠的專業知識技術水準落差還很大!國外的先進儀器生產結構大致上是由學術界的博士級專家學者們提出計劃規劃,然後國外廠商配合技術人力研發製成產品銷售,而國內代理商公司的結構則多為商業管理人員為主,對於儀器技術面的能力欠佳,因此第一步就失去了資訊優勢,無法經由技術面的討論與質疑討價還價取得合理的進貨價格,可以說代理商本身已經被外商欺壓,予取予求。接著要轉售於國內時又不能無顧本身的生存,必須再賺一手,所以到了國內學者手上的儀器都非常昂貴,遇到不肖的代理商甚至會誇大儀器功能努力抬高已經很高的售價。 很多時候學者們事後明知受騙,礙於面子問題,也不敢說買錯了。錢來自公家,弄不好被當作弊案查,那麼研究生涯就結束了!而且技術服務通常無法由代理商取得,直接求助於外商常常會進一步受到侮辱與敲詐。我多次在國立大學工作或研究時直接面對推銷或維護昂貴聲納系統的外商,深深感受到外商的傲慢與國內學者的無力抗衡,外國的Sales面對我們敬愛的教授指指點點,我們居然派不出人去有效協商或驗收產品,個人認為這真是國恥! 同時間我不禁想問,這些痛苦是必須的嗎?我們不是自稱高科技國家,我們不是有台機電、宏碁、台塑,我們不是佔有很大的世界電腦市場嗎?幾十年來我們台灣的頂尖天才不都是以電機系為聯考第一志願嗎?為什麼比液晶銀幕簡單的酸檢測定儀、聲納,甚至溫度計我們都必須到國外採購呢?我認為這是完全不合理的情況。 以學術界的角度,我們的人才資源可能必須作些調整,部分專精於電機機械的人才應該投入於本土的儀器研發,目前此類人才多數直接投注於電腦業或所謂的『純學術』研究。如果有部分人力調整到研究用的儀器研發應該就可以擺脫這種國恥。另一方面,多數非儀器專長的學者也必須調整心態,不應該繼續迷信國外的儀器一定比較好,不要直接將研究經費完全送到國外支援國外廠商的研發,再讓外商回頭榨取國內的資源。合理的方向是先尋求國內公司或學術單位的可行解決方案,除非必要時再求助於國外的必要技術。 以市場機制來說,代理商必須提昇本身的品質與能力,因應目前資訊發達的市場現狀,代理商藉由轉賣價差獲利生存的空間已經極小,代理商必須有服務維修甚至研發新產品的能力,也就是必須由『代理商』轉型為『廠商』。因為如果多數買主可以經由網路直接由原廠取得資訊甚至下單訂購,他們會問,我為何必須經過代理商?可以說以往代理商的獲利空間已經因為網路發達而消失大半,代理商的『服務能力』變成以後的生存關鍵。如果我經由某代理商買東西,得到的技術資訊服務很完整,保證可以完成工作,甚至儀器有問題時不必擔心成為被外商侮辱的對象,一如花小錢買個保險,多數買者會欣然接受,至於買賣的文書或運輸工作實在不需要代理商的啦! 要達到這個轉型,商業界與學術界的合作必須加強,也就是儀器商必須組成專業團隊,消極面必須有與外商溝通商談的技術專業團隊,以取得合理的進貨價格;積極面必須有自行研發新產品配合客戶需要的團隊,將研發的利潤留在公司也就是國內,儀器代理進口的價差利潤既然逐漸消失,就必須尋求國外廠商獲利的機制→自行研發。我想屆時國內學者買儀器之痛,也就是我說的國恥惡夢將消除大半。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