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代傅青主女科/女科折衷纂要: 月經早到/月經晚到/月經時早時晚/閉經
2009/08/15 08:13:55瀏覽2414|回應0|推薦51
傅青主女科云:

經水先期(月經早到)

婦人有先期經來者 其經甚多 人以為血熱之極也 誰知是腎中水火太旺乎
夫火太旺則血熱 水太旺則血多 此有餘之病 非不足之症也 似宜不藥有喜
但過於有餘 則子宮太熱 亦難受孕 更恐有爍幹男精之慮 過者損之 謂非既濟之道乎
然而火不可任其有餘 而水斷不可使之不足 治之法但少清其熱 不必洩其水也
方用清經散 此方雖是清火之品 然仍是滋水之味 火洩而水不與俱洩 損而益也


又有先期經來只一 二點者 人以為血熱之極也 誰知腎中火旺而陰水虧乎
夫同是先期之來 何以分虛實之異 蓋婦人之經最難調 苟不分別細微 用藥鮮克有效
先期者火氣之衝 多寡者水氣之驗 故先期而來多者 火熱而水有餘也
先期而來少者 火熱而水不足也
倘一見先期之來 俱以為有餘之熱 但泄火而不補水
或水火兩洩之 有不更增其病者乎
治之法不必泄火 只專補水 水既足而火自消矣 亦既濟之道也
骨中之熱 由於腎經之熱 清其骨髓 則腎氣自清 而又不損傷胃氣 此治之巧也
況所用諸藥 又純是補水之味 水盛而火自平理也
此條與上條參觀 斷無誤治先期之病矣



經水後期(月經晚到)

婦人有經水後期而來多者 人以為血虛之病也 誰知非血虛乎
蓋後期之多少 實有不同 不可執一而論
蓋後期而來少 血寒而不足 後期而來多 血寒而有餘
夫經本於腎 而其流五臟六腑之血皆歸之 故經來而諸經之血盡來附益
以經水行而門啟不遑迅闔 諸經之血乘其隙而皆出也 但血既出矣 則成不足
治法宜於補中溫散之 不得曰後期者俱不足也 溫經攝血
補肝 腎 脾之精與血 祛其寒解其鬱 是補中有散 而散不耗氣
補中有洩 而洩不損陰 所以補之有益 而溫之收功



經水先後無定期(月經時早時晚無定期)

婦人有經來斷續 或前或後無定期 人以為氣血之虛也 誰知是肝氣之鬱結乎
夫經水出諸腎 而肝為腎之子 肝鬱則腎亦鬱矣
腎鬱而氣必不宣 前後之或斷或續 正腎之或通或閉耳
或曰肝氣鬱而腎氣不應 未必至於如此
殊不知子母關切 子病而母必有顧復之情 肝鬱而腎不無繾綣之誼
肝氣之或開或閉 即腎氣之或去或留 相因而致 又何疑焉
治法宜舒肝之鬱 即開腎之鬱也 肝腎之鬱既開 而經水自有一定之期矣
此方舒肝腎之氣 非通經之藥也 補肝腎之精 非利水之品也
肝腎之氣舒而精通 肝腎之精旺而水利 不治之治 正妙於治也



女科折衷纂要云:

經閉

經水者 陰血也 屬衝任二脈 上為乳汁 下為月水
女子月事不來者 先瀉心火 血自下也
陽明胃病 心脾受之 心主血 心病則血不流
月事不來者 胞脈閉也 胞脈屬於心 絡於胞中
今氣上迫肺 心氣不得下通 故月不時來

經閉不行有三

或脾胃久虛 形體羸弱 氣血俱虛而致經水斷絕不來
或病中消 胃熱善食 肌瘦 津液不生
經閉宜瀉 胃土燥熱 補益氣血 經自行矣(此中焦脾胃之病)

或心胞絡脈洪數 時見燥熱 大便閉澀 小便雖清不利 而紅水閉絕不行
此乃血海乾枯 宜調血脈 除胞絡中火邪 而經自行矣(此下焦胞絡熱結也)

或因勞心火動而赤液竭
或因憂思氣結而胞脈閉 氣上迫肺 心氣不得下通 故月事不來
宜先服降心火之劑 後用養脾血之藥而自來矣(此上焦心肺熱結也)

胃熱 胞絡熱 勞心熱三症皆有 宜瀉火養血(瀉心火 養脾血)是也
脾胃久虛致經水斷絕一症 又當以補脾為主
蓋水入經 其血乃生 谷入於胃 脈道乃行
水去榮散 谷清衛亡 況脾統諸經之血

脾虛而不能生血者 調而補之
脾鬱而不能行血者 解而補之
胃火而血消爍者 清血補之
脾胃損而血少者 溫而補之
勞傷心血而不能行者 逸而補之
怒傷肝氣而不能行者 和而補之
肺氣虛而不行者 補脾胃
腎氣虛而不行者 補脾肺

損其肺者益其氣
損其心者調其榮衛
損其脾者調其飲食 適其寒溫
損其肝者緩其中
損其腎者益其精

*請用痛點取穴法:
是在經脈上尋找"痛點穴"
然後在"痛點穴"上壓揉直到痛感消除
但是一定要在"同一個經脈上"去尋找
"每一個點"都是要經過壓揉的過程
你才能找到"痛點穴"
當你找到"痛點穴"時
只要壓揉它直到痛感消除
發病的訊號 就解除了

痛點取穴法的補瀉法:
輕壓-則補 重壓-則瀉
順經絡走向-則補 逆經絡走向-則瀉
順時鐘方向-則補 逆時鐘方向-則瀉

人若有病 所有的"經穴" 或 "阿是穴" 或"奇穴" 的穴位
是會有異樣的 可以查得到的 亦能治療的
*阿是穴: 亦稱天應穴 亦稱不定穴 因為它 不是經穴 亦非奇穴

五臟五輸穴: 井(木穴) 滎(火穴) 輸/俞(土穴) 經(金穴) 合(水穴)
手太陰肺經- 少商(井) 魚際(滎) 太淵(輸/俞) 經渠(經) 尺澤(合)
手厥陰心包經- 中沖(井) 勞宮(滎) 大陵(輸/俞) 間使(經) 曲澤(合)
手少陰心經- 少沖(井) 少府(滎) 神門(輸/俞) 靈道(經) 少海(合)
足太陰脾經- 隱白(井) 大都(滎) 太白(輸/俞) 商丘(經) 陰陵泉(合)
足厥陰肝經- 大敦(井) 行間(滎) 太沖(輸/俞) 中封(經) 曲泉(合)
足少陰腎經- 湧泉(井) 然谷(滎) 太溪(輸/俞) 復溜(經) 陰谷(合)

六腑五輸穴: 井(金穴) 滎(水穴) 輸/俞(木穴) 經(火穴) 合(土穴)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井) 二間(滎) 三間(輸/俞) 陽溪(經) 曲池(合)
手少陽三焦經- 關沖(井) 液門(滎) 中渚(輸/俞) 支溝(經) 天井(合)
手少陽小腸經- 少澤(井) 前谷(滎) 後溪(輸/俞) 陽谷(經) 小海(合)
足陽明胃經- 厲兌(井) 內庭(滎) 陷谷(輸/俞) 解溪(經) 三里(合)
足少陽膽經- 竅陰(井) 俠溪(滎) 臨泣(輸/俞) 陽輔(經) 陽陵泉(合)
足太陽膀胱經- 至陰(井) 通谷(滎) 束骨(輸/俞) 崑崙(經) 委中(合)

木穴可袪風邪體質
火穴可袪熱邪體質(可瀉五臟六腑的火)
土穴可袪濕邪體質
金穴可袪燥邪體質
水穴可袪寒邪體質


來源: 明末清初醫學家 傅青主 傅青主女科/清代醫學家 凌德 女科折衷纂要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qoub&aid=313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