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了一些機緣瀏覽新詩作品,雖然內容和學生時代背誦的古文詩
詞韻味不盡相同,不過感覺上比較貼近於生活化、口語化和親切的意
涵,所以在輕鬆欣賞的心情之餘,覺得兩種文學創作的意境各異其趣,
同樣都是文學的瑰寶而讓人心曠神怡。
類似心詩意境的實際例子,好比時下流行歌曲的辭句內容,其實有時
也有許多佳作出現;所謂好聽歌詞的定義蠻簡單,我們把它定位在通俗
而能夠打動人心,並且讓人感到於心有戚戚焉,通常就會讓粉絲喜歡而
流行一陣子。
當然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並不是唾手可得,反而是要抓住人們內心的脈
動,然後隨著感覺的旋律往前走,那麼就有可能寫出動人的歌詞了。
提到這種文字所潤飾的虛擬情境之美,可以想像人們極其渴望與美麗
辭藻邂逅的心情,並且也極其享受文字精靈所來的情趣而樂此不疲,當
然偶爾也會在不經意之中,不小心陷入文字所構築的迷思境遇裡。
然而不論是欣賞文字之美,或是跌落在文字泥沼當中,通常都不是文
字本身的錯誤,而是人們在運用文字的過程失去準頭,所以才會有這些
不同的感受。
回想起學生時代欣賞古人詩詞作品之際,我們總會覺得老祖先真是棒
極了,怎麼會有如此才華把沉默文字變成了千秋萬世的佳作呢?其實除
了兼具美麗辭藻與旖旎情境的詩詞之外,還有大量的文言文作品,雖然
讓大家讀起來很費時而難懂,不過經過老師詮釋之後,其用字精簡與寓
意深遠之意境,卻是讓人一輩子都無法忘懷。
有一位朋友特別讚歎文字之美,她覺得人類細膩的思維與心情,可以
透過文字精緻的描述,讓思緒馳騁於無盡的蒼穹之中,更讓內心空靈之
程度得以達到至善與至美的境界。
她認為文字與心靈的親密程度,好比是血液與肉體的依存關係。換句
話說,人們透過文字把內心想要說的話敘述出來;同樣的,發自內心不
時的悸動,也會因為文字的依戀而有所改變。
記得她分享當年高中時代的例子,那時候雖然忙著準備大學聯考,可
是老師並不太阻止同學們閱讀課外書,甚至偶爾還會鼓勵大家,多看一
些好的書籍,因為對於自己有所助益之外又可以增加作文能力。
不過老師卻希望有些特定內容不要看,當然師長並不是否定那些書本
的價值,而是覺得既然是學生就不宜過早接觸比較負面思維的內容,所
以儘量的誘導學生們,看一些有關勵志方面的書籍。
依照朋友所表達的意思,其實已經隱約道出文字的魅力,以及其中所
蘊藏的迷思之處;當然所謂勵志與負面文章的選項,本身並不是文字所
能夠承擔的責任,而是讀者自己要作出比較好的抉擇。
她甚至更進一步的說,假使一個人的內心裡面,偶爾的感覺並不是很
愉快之際,也許會寫出負面而消極的文字;相同的道理,如果老是沉溺
於悲傷的文字當中,那麼情緒難保不會被文字的迷思所惑,進而在不知
不覺的情境下,讓文字來左右人們的心情呢!
朋友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想必是在極度迷戀文字美學之餘,所體會
到的實際例子與看法,雖然真正道理不盡然都是如此,不過卻也是另外
一種心得。
於是有人認為,在腦子裡面所想到的事情,如果是正面、美好而又積
極的時候,那麼其表現於外在的身心靈,或許可以展露出愉悅而美好的
特徵,反之則不盡然如此。
記得不久之前有一本暢銷書,其所闡述的故事與例子,大概就是以這
樣的理論,作為書本主要內容之立論與基礎。
這些經驗談與書本的內容,偶爾會讓人想起一些事情,那就是人們真
的會有所期待,希望和美妙的文字精靈相遇,並且透過美麗詞藻之敘
述,可以迸出浪漫而璀璨的火花。
不過當那些高度的期待心情,假使落空而無法實現之際,也許在內心
深處,不經意之間而有一些失落感,反而躲在文字的迷思裡面,甚至困
在其中而走不出來。
如此的文字魅力與迷思,完全不是字彙本身應該呈現的意思,而是在
於運用詞彙的人類,其所展現不同之心情與手法,因而導致截然不同的
結果。
如果人們真正體會了這樣的道理,那麼對於文字之美,或許可以用更
正面的態度視之;雖然不全然可以駕馭文字,至少應該做到融入文字之
中,然後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方可免於陷入文字的泥沼呀!
(台灣好報西子灣副刊11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