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沙 畫
2018/10/03 07:11:00瀏覽867|回應1|推薦46

    

     
   媒體偶爾播出「沙畫表演」的影片,雖然無法看到表演者的面貌,但是
透過光與影交互的作用,以及幾乎是神乎其技的「撒沙與修飾」動作,瞬
間就可以形成一幅讓人歎為觀止的畫作;不過就在大家嘖嘖稱奇的剎那,
表演者卻把畫面抹去、畫線、或是拐彎抹角潤飾一番,接著又出現另外一
個令人驚豔的畫作,這就是沙畫讓人備感著迷之處。

   沙畫表演的內容包羅萬象,舉凡卡通人物、各種動植物、自然山水、愛
情故事或是多元主題故事,都可以入鏡成為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橋段。

   然而不管是哪一種故事內容,通常每一幅畫、每一個動作和成品,大都
呈現其連貫性,因此觀眾彷彿在欣賞一齣戲劇,加上沙畫偶爾也會搭配背
景音樂,所以幾乎成為一篇完整的「微電影」創作。

   「可是當我們看到一幅沙畫被抹去,進而改變成為另外畫面之際,偶爾
會覺得好可惜,因為前一個畫面依然存在我們的腦海裡,卻因為要進入另
外的新畫面之故,所以必須破壞原來的畫面才可以轉換,總之還是讓人覺
得無法長時間留住完整畫面而備感遺憾呢!」K和我分享這樣的心情,其
實我們大都也有類似的感覺。

   對於沙畫創作者而言,當他完成一個畫面的時候,可能同時也是得要予
以破壞再賦予重生的轉接點,因為唯有抹去原有的畫面,才能夠重新構圖
和創造出下一個新的畫面,以便讓畫作保持連貫性、故事性和震撼力,這
也許說明了經歷破壞和重生的過程,才是創作者所要表達的藝術內涵。

    看到這樣的創作過程,以及K所分享的心情之後,不禁想起多年前所看
到的另外一段影片,那是多位藏傳佛教喇嘛在公共場所,利用沙畫製作出
傳統佛教「唐卡」的過程。

   在製作過程當中,他們神情嚴肅、默默而虔誠地通力合作,把各種顏色
的沙子依序撒在定點,隨時間緩緩滑過,空曠地上慢慢形成一幅非常莊嚴
而瑰麗的唐卡畫作,不久之後畫作便整個完成了。

   如此精緻而具有特色的唐卡佛教故事畫作,果然吸引來來往往行人的注
意,紛紛佇立在周圍欣賞其作品,也許大部分人都覺得那是一幅難得之作
品。

   可是正當畫作完成與眾人短暫欣賞之後,原本神情虔誠創作的喇嘛們,
卻毫不留念的把唐卡用掃把一揮,整幅畫作便成為掃帚底下一堆五顏六色
的沙子,再也看不出來瑰麗而莊嚴的面貌了。

   當喇嘛們清理完畢現場而敲敲離去之後,此地又恢復人潮洶湧的景致,
彷彿甚麼也沒有發生過的樣子,著實呼應了影片一開始的字幕:至極繁
華,不過一掬細沙。  

   如此具有禪意的影片,似乎藉由沙畫唐卡的「有」和抹去畫作之後的
「無」來詮釋生命的本質;此種演譯生命瞬間的意象,像似曼荼羅的演變
過程,也好比「般若波羅密心經」中所提到「空」的境界,希望眾生可以
放下一己之執念,才可以看清楚生命的內涵與本質。

   喇嘛們用心表演禪意境之過程,希望藉以傳達他們所信奉的宗教意念,
也許是一種具有啟發性的宣示;相較於沙畫創作者而言,每當他們在創造
一段沙畫過程之際,彷彿遊走在破壞、重建、再破壞,以及在重建的輪迴
中完成其作品。

   以前的沙畫創作者,也許無法保留這些破壞與重建之間的細膩過程和畫
面,只能夠在心中完成故事的構圖和作品,不過拜高科技與攝影技術的輔
助功能,這些創作過程得以藉由攝影技術,進而留下每一個環節,直到整
部作品完成之後,不必擔心之前所破壞的畫面不可得,反而鉅細靡遺地留
住每一個細節,想必這也是稍微可以讓創作者感到安慰之處。

   不過即使紀錄了創作過程,沙畫創作者只能夠保留最後那一個畫面,其
餘的只是從心裡面興起的創意和思緒而已,所以也不算是追求一種永恆價
值的想法了。

   當然從宏觀歷史過程來說,其實有形物質並沒有所謂永恆的問題,比起
動輒幾十億年光陰的時空,這種思維只成為茶餘飯後和好友聊聊的話題之
一,    就當是讓內心思緒得以延伸,甚至進一步探討生命當中一些瑣事罷
了,您說是嗎?

(金門日報副刊107.08.15副刊文學)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rolin&aid=114181154

 回應文章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0/03 08:20

我很多年前在墨爾本市區街頭也看過,類似沙畫,他是在地上作畫,用彩色的粉筆之類(我記不清了)。當然那些畫也必須當天清洗掉的。

沙畫創作者會熱愛這樣的創作,想來不能不有看透人生的哲思吧?

能夠被收藏千百年的名作作家有幾人,這些人的名字永存對他們本來來說,不知有沒有意義?


林清陽(重逢)(yangrolin) 於 2018-10-03 10:23 回覆:
謝謝分享您的心得與經驗,以及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