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5/21 22:00:55瀏覽63|回應0|推薦0 | |
佛教學在這個空間,這個時間裡,教的並不是什麼學理說或哲學的理論,他不是什麼理論課段或思考上的假想,也不會去探討那些宇宙的基本元素是什麼組成的,又或者宇宙是有限無限的組成真相,這一切思想上對真理的揣測,所教學的都是希望你們能夠實際驗證,希望你們實際去實踐跟證實。 覺正淨的,意思弗有矯正之意,引申為以智慧思考後修正熵的狀態。覺而弗迷,正而弗邪,淨而弗染。 (術語)住世三寶佛、法、僧也 。佛者自性之覺。法者自性之正。僧者自性之淨。 故云自性三寶。六祖壇經曰:‘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 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可是現在講佛法僧三寶,大家都錯會了,說佛你就想到佛像,你就依靠它,這個錯了。 法寶,法寶是經典,行嗎?中國歷史上三武滅法,佛經不知道被燒掉多少,也靠不住! 僧,出家人,出家人自己修行沒成就,怎麼能給你做依靠?這是我們把佛法僧三寶搞錯了。 傳授三皈的時候,佛法僧三寶不是講這個,是講自性三寶,那是真的,真正的皈依處。 因為我們讀《壇經》,六祖惠能大師,他在《壇經》裡面給人家傳授皈依,他不用佛、法、僧, 你在《壇經》上看到,他傳授三皈,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不用佛、法、僧三個字, 他用覺、正、淨,聽了這三個字不容易起誤會。 然後他解釋,「佛者,覺也」;佛是覺悟的意思,皈依佛是皈依覺悟。要依靠覺,覺而不迷。 「法者,正也」。法是正知正見,也就是我們今天講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完全沒有錯誤。依這個,這是自性法寶。 僧是什麼意思?僧是淨、清淨的意思。所以才叫我們要依覺、正、淨,這個講法我們很清楚,不會產生誤會。
《大乘義章》二卷說,「於三寶等淨心不疑名信」。 三寶在形式上看是佛法僧,在理上看是覺正淨, 佛者覺也,覺而不迷;法者正也,正而不邪;僧者淨也,清淨不染,這是學佛三個目標。 學佛學什麼?就是學覺、正、淨。覺是體,正是相,淨是作用,體相用。 三寶是自性三寶,不是外頭的; 要外面的三寶,你就變成外道,叫心外求法。 外面表法要把它會歸自性,就是消歸自性,你才能契入。 也就是告訴我們,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看到經典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清淨。 外面是表法的,讓我們看到的時候能回歸到自性,這才得受用。 沒有形式三寶提醒我們,我們很健忘,常常把它忘掉,覺忘掉了就迷,正忘掉了就邪,淨忘掉了就染污。 我們今天生活在迷邪染裡頭多可憐! 學了佛法之後,還在迷邪染裡面過生活,就對不起佛菩薩,佛菩薩教我的東西我沒有認真學習。 我認真學習,我天天向覺正淨靠近,遠離迷邪染,這就對了,這才叫真正皈依三寶。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意是講念頭,怎麼樣護持自己起心動念,這個最重要! 人的過失,犯口業最多,口業最重,把它擺在第一句,特別提醒我們,一切時一切處謹慎口舌,不造口業,用意在此地。 口業裡面最重要的是不譏他過,別人有過失千萬別說。不說沒事,說了怎麼樣? 說了,別人知道,他懷恨在心,就變成冤仇。 禍根是什麼?就是說話不謹慎。 你說是我的心中有煩惱,我跟它相應,我才會看到人家的過失。
菩薩知道善護口業,特別提出一句『不譏他過』,別人的過失不能說。 三業當中當然最重要的是意業,是起心動念,這個非常重要,所以善護自己的念頭,這是正行。 「他者,一切有情」,不見他過,一切有情眾生。 萬事萬物之一切法,一切無過,過在哪裡?過在我們自己的分別執著,我們要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見到一切無過。分別執著是我們自己的嚴重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這兩種煩惱斷掉了,我們今天講放下了,你就是菩薩;兩種不能同時放下,放下一種,你就是阿羅漢、就是辟支佛,不執著了。執著最粗、最明顯,分別比較微細,起心動念是極微細。能夠把見思煩惱放下就是不執著了,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他不是凡聖同居土。《楞嚴經》上這句話非常有名,「清淨本然,本自圓成」。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願我臨命終時,不欠天地,不欠眾生,不欠心。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