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的選擇與遺憾:勇氣、行動與時機
2024/05/04 12:00:38瀏覽91|回應0|推薦0
世上無所謂的公平公平是建構在對立比較上,
只要有對立比較,無論執於哪一端,就無法滿足另一端的需求。

世上無所謂的公平,強制要說有的話:

只有兩個,

一是:因果相續循環的公平。有因便有果,果又成因,任何結果都是自己選擇的因所造成的。

另一是:誠摯心念改變物質的公平。世事無圓滿,十之八九有缺憾,只有當下誠心誠意,全力完成,才不會讓未來的自己埋怨現在的自己。



公平是建構在對立比較上,只要有對立比較,無論執於哪一端,就無法滿足另一端的需求。世上無所謂的公平,強制要說有的話:只有兩個,

一是:因果相續循環的公平。有因便有果,果又成因,任何結果都是自己選擇的因所造成的。

另一是:誠摯心念改變物質的公平。世事無圓滿,十之八九有缺憾,只有當下誠心誠意,全力完成,才不會讓未來的自己埋怨現在的自己。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幹,牠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引用自Cheers 社群平台-Cheers 部落格 - 編輯台下部落格 - 越洋採訪後記:當一條不爬樹的魚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幹,牠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希望,大家都能早一點找到自己能做一生的志業。

就算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每天,也盡可能以快樂學習去做事。

而在平常真的有時間時,要保有想努力提昇自己的心態
時間久了,必定能將自己超脫出去,得到自己想過的人生的。

一起共勉之吧。




▼想要誠意、正心得先格物致知?

引用自格物致知

想要誠意、正心得先格物致知?
但,格物致知是指探求事物的真理?

如果,誠意、正心的要求之先是格物致知,那誰能真正的格物致知呢?
要嘛就是先誠意正心,再格物致知,不然就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不是所謂的探求事物的真理。


引用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邏輯是否正確 - Yahoo!奇摩知識+

以下為內容引用:

1.至於「致知在格物」一句的解釋,我們先分開來了解。儒家的「知」有兩種,一種是在經驗世界中的學習,另一種是屬於內在道德層次的智慧。

合起來解釋,「致知在格物」這句話應該解釋成「致知必須以格物為條件」,

簡單來說,我們學習各種的知識(致知),要有利於齊家、治國、平天下(三者即格物),而不要學習無用的知識浪費自己的時間。

2.字面上的解釋 : (格物) 為(物格),就是把東西徹底分析;(致知 )為(知致 )把事物徹底了解;(誠意)為(意誠)就是專心一致,

把所有心意放在一件事上,(正心)(心正)就是心無邪念妄想,(修身)為(身修)提高個人自身的修為;

(齊家)為(家齊)家裡很整齊,就是把一個家管好,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治國)為(國治)國家治理的很好;(平天下)為(天下平)就是天下太平.

3.「格物」就是融入大自然中,人們便會逐漸了解到個人生命實在非常渺小,作息必須遵循大自然的法則。

「致知」其實它的簡述就是「了解事物」,但是不是無限上剛解釋成「認識所有事物」,

其實就是暸解這是永恆不變的大道理,所以《大學》提到的觀念,就是「先識物後心靈」,「後心靈才有作為」。


▼正心誠意、安心立命


引用自星雲法語--圓滿人生

「正心誠意」很要緊。如何正心誠意呢?

一、對世間要救苦救難:人活在世間,難免有一些災難,

當別人遭遇不幸的時候,我們要及時伸出援手,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不必「錦上添花」,對世間要有救苦救難的精神。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受到家家戶戶的恭敬、供養,就是因為他能救苦救難。所以只要我們對世間救苦救難,必能受到大家的歡迎。

二、對他人要感恩念德:有的人,別人待他百般的好處,他很快就忘記;

但是只要別人有一點不順他的意,他就一直計較,念念不忘。這種不知感恩,又喜歡記仇恨的劣根性要去除。

《維摩詰經》告訴我們,對朋友要不念舊惡,要感念別人對我們的好處,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三、對家屬要共榮共有:每一個人都有親戚、朋友、家人,如果我們對待家人、親戚、朋友都能榮辱與共、同甘共苦,眷屬必能和諧,家庭必然和樂、安詳。

四、對社會要獻心獻力:人生活在社會裡當然不能離開社會,社會是大家所共有的,有的人對國家要求這個、要求那個,殊不知國家社會的進步,必須靠每個人主動獻心獻力,才能促進國家社會的繁榮、富強。

就好像一棵大樹,你摘它的樹葉,剝它的樹皮,砍它的樹幹,這棵大樹就不能長久。如果大家共同來澆水、灌溉、施肥,這棵大樹就會茂盛繁榮。

處在當前這個充滿聲色誘惑的世界裡,我們如何安心立命呢?有四個方向:

一、用平常心來生活:
人的生命中如果只有金錢,一旦沒有了錢,生活就會痛苦不堪;
如果以愛情為生活的重心,一旦愛情變質了就會很苦惱。

所以在世間上,應該要用平常心來生活。唐朝的青原行思禪師說:「沒有參禪的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參禪以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之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什麼道理呢?因為在沒有悟道的時候,所看到的山、水是假相,是從分別心上建立起的虛妄認識;等到參禪以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因為這時是透過智慧所看到的山水,它已不是本來的樣子;到了悟道以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這是因為已能用平常心視之。

雖是虛妄假相,只要我們以平常心來生活,日子就會過得很自在。

二、用慚愧心來反省:一個人如果不知慚愧,就不知道羞恥,

所以日常生活要不斷地以慚愧心來反省,

所謂「慚恥之服,無上莊嚴。」能有慚愧、知恥之心,自能增進道德,增進修養。

三、用無住心來修持:我們要修持,要修養,就要無所住而無所不住

,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像太陽,它住在虛空中,它無住而住,所以能光照天地。

四、用菩提心來契道:《華嚴經》說佛法在眾生身上求,所以我們要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來入道。

《阿含經》也說三世諸佛皆於娑婆成就佛道。因此,不發菩提心,便無法契入佛心,也不能成就佛果。


▼造業造業:什麼叫做造:凡是起心動念,大腦生起了想要做些什麼的念頭
,乃至於從嘴巴中說出來,或是做出了實際行動,那就是造。
造了事之後,就會有相對應的結果,或好或壞,這就是業。


造業:什麼叫做造:凡是起心動念,大腦生起了想要做些什麼的念頭,乃至於從嘴巴中說出來,或是做出了實際行動,那就是造。

造了事之後,就會有相對應的結果,或好或壞,這就是業。

業是因為大腦做了某些事而形成的,它並不能用簡單的原因而解釋清楚,
所以它的標準很復雜,因人因時因地而有不同的結果。

因此,縱使是微不可計之影響,也要知道起心動念必有影響隨之而來,不可於細微處不慎。

相反的,如果明瞭這樣的道理之後,想要把這樣的道理,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人,
應該學習心無住事而生其心,為應其事而起其心,為造眾事而起眾心。

如同攝影一般,世間萬物由五感攝入心中,事物雖無善惡,
但,心中自有將其分別的標準,互相影響,而入迷境而不能自知自拔。

如同畫圖一般,由心起而將諸世間萬物,畫出於世間之上。
而親證得心既能影響進而轉變事物後,也就不會再輕易迷於事物不知為何如此的疑問了。

華言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有實地獄否,實無地獄,但以人心捨不棄,才實有地獄。




人們總是說,生命短暫遺憾,但事實是,只要有勇氣踏出第一步,它可以過得很長,也沒有遺憾。


請參考今日網摘──這九件事再不快去做,你一定會後悔 - 時事 - 每日財經網摘- 商業周刊
請參考9 Things You Will Regret Not Doing Sooner


有些事情發生時,你會作出回應,但事後,你會希望你當初是以不同的方式去處理它。

但最終,你還是得接受了它,並盡力使之引以為誡,但是,仍在內心深處,仍有所遺憾。

不過,沒關係,只要你有勇氣做決定,永遠都不晚。你還活著,你還有機會去嘗試,有機會去做你想做的事、去成為你想成為的人。現在,你就有機會去改寫未來的遺憾。

1.用勇氣踏出第一步:
不要放棄自己,踏出第一步的感覺遠勝於坐在桌前空想。
即使只是一小步,但都是在前往目標的路上。
就算你沒有做好百分百準備,即使失敗了,也比什麼都沒做來得有意義。

2.走出舒適圈,嘗試自己想做的事:
你不能老是待在舒適圈,害怕失敗而不嘗試。
你必須展現你的勇氣去嘗試,在每次的努力中,你將獲得信心、自尊以及你想要的生活。

3.就算與眾不同也要做自己:
在成就別人之前,要先成就自己,這是自我成長。
重要的是你要培養與你自己內心的小孩的關係,成為你想成為的人,這是你的責任。

4.讓自己幸福是第一優先:
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不滿?因為我們往往會選擇快速滿足物質的需要。
追求快樂是需要努力的,在日常生活中注入意義,不是單純地佔有金錢,幸福在於成就某事的喜悅中,在於創造性努力的工作中。
生命並不是取悅大家,你有責任,做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5.實踐:
去練習持續實踐一件事,需要身與心的持續不懈,實踐的本質不在於完美的完成一件事的結果,而在於在實踐的過程中,找出小問題,去嘗試解決問題,衡量問題的解決方法,三思而後行前提應注意,勿坐而論道,應就事論事。
專注在你的渴望上,專注於一個期望的結果,一遍又一遍在解決一切障礙。

6.多一點正面思考,不容絲毫負面情緒夾雜:
負面情緒就像雜草,如果沒有連根拔除,它們會再長回來。
因此你需要選擇你的態度,忽略甚至漠視那些打擊你的人、事、習慣,不把自己當做垃圾車般,撿取這些垃圾放入心中。
當然,眼前會有難題和挑戰,但也有人把會挑戰轉化為機會,這些人擁有勇氣、決心和紀律,專注於積極的解決方案和工作方式,而能為自己創造美好生活。

7.把時間留給對自己最重要的人
在人生的許多球中,最重要的球總是最容易破裂且失去的。
把珍貴的時間留給家人和朋友的笑容、看著寵物逗趣的模樣、看著孩子的微笑、和你最重要的人享受親密時光,這些時光,都是無價的。
我們生命有限,你要時刻感激你愛的人、愛你的人,不要等到他們不在了才感到後悔。

8.感恩你當下擁有的這一刻
當你感受著呼吸的奇蹟,就應該抱持的感激。不只是大事情,對任何小事情也要盡可能的感激,說:「謝謝你。」
就算你今天起床感到身體的疼痛,但你終究醒來了。
就算現在的生活是不完美的,但它肯定是好的。
你或許無法擁有所有你想要的,但你卻擁有了往前進的所需。

9.讓那些過去的過去吧!
有時候,事情不會如你計劃般運行,我們有其他的事情來打擾,有些事情就是會卡在我們心中。
但我們要學會讓它們過去,學習往前看。如果一直想著昨天,一直想要有所有問題的答案-事實上,你永遠不會有所有的答案,就不會有偉大的今天。
重要的是你活著的這一刻,繼續下一個旅程、專注當下、全力以赴、相信過程,沿途將留下美好。請參考(來源:Marc and Angel Hack Life)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3au6m06f06&aid=18057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