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普濟寺
2018/04/07 17:31:34瀏覽2119|回應1|推薦33

《北投湯守觀音考 》著者:北投社區大學講師 洪德揚 

一、日據時期宗教變化

日據時期,台灣的佛教起了劇烈的變化,形成與清領時的佛教非常不同的樣貌。台灣佛教之所以會有如此體質上的轉變,與日本佛教的傳入,有密切的關係。1895年,隨著軍隊領台渡台,各宗派為了推行佈教(開教)而設立了許多說教所,作為佈教的據點,並建立寺院。各宗派共通點是以台北為佈教中心,從台北向各地展開佈教;也有一部份是由內地人在台日本人的地區展開。日本佛教各宗派先後在台灣活動的宗派有天台宗、真言宗高野派、真言宗醍醐派、淨土宗、曹洞宗、臨濟宗妙心寺派、真宗西本願寺派、真宗大谷派……等七宗十二派,於全島擁有寺院五十六、教務所一,布教所百十,信徒約十七萬人,具有相當堅固的勢力,但其中信徒大多係日本人。渡台後,各宗派中比較能夠獲得穩定的信徒、寺院、說教所,有曹洞宗、真宗本願寺派、淨土宗、臨濟宗妙心寺派等等。臨濟宗妙心寺派是和台灣人之佈教使通力合作,獲得本島人信徒;並為了佈教,積極地進行寺院和說教所的設置。

北投湯守觀音並不屬於日本佛教各宗傳統移民神祇,祂是因為溫泉而衍生出來,是因為北投地區人民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現象,依著宗教、心靈生活、審美感情的需求而出現,為守護而被創造出來。這種與民眾的思想感情與生活願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觀音,正是溫泉文化鮮活的生命力。

二、湯守觀音的由來

北投湯守觀音的推手村上彰一先生,生於1871明治4,逝世於1916(大正5)年,享年四十六歲。從十四歲加入日本鐵道(路)公司,擔任運輸工作起,一生服務於日本、台灣、南滿州、中國北京鐵道事業。村上在1900明治33抵達台灣鐵道服務後,隔年四月到天狗庵入浴與平田源吾認識,經常在天狗庵下棋、閒話家常,度過休閒的時光。依據平田源吾所著《北投溫泉誌》(1909)的記載,湯守觀音的由來如下(平田源吾自述)

北投湯守觀世音菩薩的由來緣起:

住在北投的居民一同希望能安奉繁榮北投之守護神佛,於1905 (明治38) 年三月開始向臺北鐵路部提出請願,結果鐵道部對於社會無論有任何事由都無附和道理,很遺憾無法答應申請,又云:臺北廳是人民的保母,事關其轄內地方的繁榮,當然應由其出面來做,這件事不如向臺北廳長請願較好。我因希望泡湯而失望,早前已經有多次向臺北廳請願都沒有成功,心想不如跟赤松鐵道事務官談談看。後來經赤松的轉介找到村上運輸課長,商談愉快並很快地得到承諾。村上課長稍微思考後,詢問要怎樣的觀世音菩薩,我說任何觀世音菩薩都可,村上課長問說:那麼是淺草或清水仰是那智山等的那一種?我答說:能敬奉佑護北投住民的觀世音菩薩都無上的喜悅歡迎!而觀世音菩薩是要用木雕嗎?村上課長說:是否可採用高約二尺(60.6公分)的石雕像?我怕價格會很高,但村上課長說:選用不怎麼高價位的石材就好。再下來卻困於無觀世音菩薩圖像,我說在臺北萬華新起街(長沙街二段)的大悲閣有西國三十三番觀世音的書,這幅觀世音圖約有五六寸,要用於二尺高的樣本可能會很困難,課長說:這絕無困難,去把這本書借過來。當天我先回北投,預定二、三日內到臺北借書,再拿到鐵道部,然而次日(即三月三十一日)收到村上課長的書面通知:急速交出觀世音菩薩圖。剛好當天無法前往臺北,日前在無意中偶然於古書中,看到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尊像圖,這幅圖因過於粗略並沒留意,因急需之故,只有先郵送這幅圖,並說明次日再從大悲閣借書補送過去。當天下午村上課長通報說此幅圖很好,不需其他的圖了。現今安奉的觀世音尊像,就是依照這幅圖所雕刻的。

觀世音像的雕刻典故:

是根據我在偶然中所發現的古書內的觀世音尊像圖,依照此圖原貌以石材來雕刻的。觀世音高有二尺(60.6公分),站立在龜甲上,將壺內靈水傾注而龜仰頭接飲,因為壺中的靈水必然有觀世音大威神力之故,使龜能無限的長壽而成精靈。

觀世音像是委託大倉組(公司)的岸本先生製作的,同年九月二十日,接到村上課長通知將於明日送觀世音尊像來,應預先決定要安置的地方,並且雇工到停車場迎接。原先想暫安奉在房內的「床の間」(主房間內最重要的地方,如武士放置武士刀或掛軸畫、插花等處),後來卻因重有三百斤(180公斤)不能安奉在屋內。最後祇好暫時先安置在我家苗圃,再思考尋找安置場所。

湯守觀音命名經過:

我辦了一小桌慶祝觀世音像臨時安座的小宴會上,小口美彌太郎兄舉杯慶祝觀世音順利安座,他建議觀音菩薩不能無尊稱,各位來命名如何?大家立即贊成。橫田米三郎說是否以「湯瀧觀音」名稱來敬奉?我是說以「北投觀音」來敬奉,佐藤義雄兄是「瀧瀕觀音」,篠崎德太郎兄則說這地方是礦港後庄,應以「礦谷觀音」來敬奉如何?或說「溫泉觀音」或者說「湯谷觀音」,如此這樣互相論議。村上彰一課長後來說可用「i mori (日語守宮,壁虎同音)觀音」,大家都為這滑稽語而大笑不已。我也認為對觀音不敬而詰問他的滑稽語,急性的村上兄說這是諸位聽錯,我是說「湯守觀音」(u mori湯守,而非i mori守宮)。最後大家同意以「大慈大悲北投湯守觀音大菩薩」來命名安奉。

建觀音堂經過:

由於信仰上我不忍心見臨時被安奉,立在石基上的觀世音菩薩「櫛風沐雨」(比喻以風來梳理頭髮,用雨來洗頭,受苦難之意),而想無論如何臨時觀音堂也好,決心建立一座觀音堂。當時剛好「臺北掘內商會」的主人掘內桂光風先生來泡浴,就向他商談提及希望能捐獻二間四方位的觀音堂(6尺為一間,二間約3.6公尺),立刻得到他的答應,沒多時日觀音堂就建好。

舉行開眼儀式慶祝會:

有了觀音堂後就想舉行開眼(光)敬奉儀式,向松濤園的老板娘津田Ci ge ko(茂子)商量,得到她的贊成,而向在地住民一同商談,也得大贊成。在地人大家就狂歡熱鬧起來開始準備:臺北的藝旦(藝妓)們寄附四、五百隻燈籠,也有缽(法器)等很多寄附品,奉獻金額也達到三百餘圓,拋餅(儀式時要散拋給信眾的食品)及接待用的清酒等等,開眼式在受大家的歡迎中進行籌備。同年(1905)十月十七日舉行盛大的開眼式,娛樂表演有藝旦的手舞,相撲,狂言(類似相聲),本土戲等。新設大大小小的燈籠有數百個,其他有糖果店,餅店,壽司店等攤位來歡待參拜者,內地人(日本人)約一千餘人,而本島人(臺灣人)約五百人的參拜者。

觀音堂用地出問題:

在開眼式前三天,即十月十三日下午,我在電話中接到海軍幕僚(海軍辦事處)通知明天十四日,要平田源吾到幕僚報到。我想大概是把觀世音菩薩,安奉在海軍用地之緣故,向他們說明一下應該不會出大代誌。只好次日搭頭班車到海軍幕僚報到。「宮地」海軍參謀長詰問:是否平田源吾所准許的麼?而回答是的;觀音堂興建在受委任管理的北投海軍用地嗎?回答沒錯;誰准許?或何人安置的?經這樣的質問,我沒法推辭就坦白正直地回答,沒經任何人的許可是自行安置的。宮地參謀長說:設置佛像需經報備核准加以管理,為何無經任何許可而濫安置佛像,這是不合法的,那麼現在就馬上回去拆移佛像等嚴厲命令。我述說觀世音是由鐵道部所奉獻,而這是一臨時安置場所,希望能寬限兩、三日,等開眼式後,執行拆除。由於頑固的宮地參謀長不答應,我很著急說明要今天自行拆除是沒法做到。後來只有到臺北廳及鐵道部協議,最後請和參謀長有親密交際的橫澤先生出面說情,終於取得延長五十天的拆移寬限的證件。後來,海軍參謀准許延後拆除的證件,獨漏列實際負責管理公地的平田先生而只以天野、百田、森三人名字頒發證書,對此平田先生感到沒面子,如今想起卻好可笑。

 

湯守觀音之美

觀音菩薩,全名為觀世音菩薩避諱唐太宗李世民名,將觀世音改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梵名「阿縛盧根低濕伐羅」( Avalakitesvara ),古譯「觀音」、「觀世音」、「光世音」。新譯「觀自在」、「觀世音」、「觀音」、「觀世自在」。中國通用鳩摩羅什的舊譯「觀世音」。在民俗上,尚有「觀音娘娘」、「觀音媽」、「觀音佛祖」等不同稱號。

在佛教體系中,觀音的形象有數種重要的經典依據及儀軌,依照不同宗派別與教義,一般可依性質歸納為顯教觀音與密教觀音二大類。顯教的信仰可歸納為三個主要系統,其一是依《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合稱淨土三經)等所述的西方淨土思想之系統。其二依《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系統。其三依《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系統。

716(唐代玄宗開元4)年以後,僧人善無畏、金鋼智及不空三藏相繼來華,戳力於經典的翻譯工作,由於三人所譯的密教經典,均含豐富的儀軌,藉著各種圓滿手印、心咒及諸佛、菩薩、眷屬的護法而得解脫,於是密教流行中國。密教觀音的種類繁多,有六觀音、七觀音、十五觀音、四十觀音等,亦是多目、多臂、多首及多種持物之特徵,形態千變萬化。

另外中國民間出現的傳說、靈應集、寶卷、話本及受民間文學的影響,有民俗觀音的產生。通常這些被供奉在民間信仰的廟宇中,不居主尊地位,常常與道教的神祇並祀並被視為女神。民俗觀音有鸚鳥為伴及善財童子與龍女為侍等兩種形態。湯守觀音是一尊為守護北投而創造出來的觀音,就屬性而言是屬於民俗觀音。

「湯守觀音」本來安置的觀音堂在何處,並不清楚。唯一知道那是海軍委託平田源吾管理的地,在沒有報備核准下,擅自設置觀音堂,海軍甚不悅,限期五十日內解決,但其詳細今已難考證了。1913大正2,由於設置北投公園,便移至今溫泉路一帶溫泉旅館上方的丘陵,但不過後來遷移到「鐵真院」(今普濟寺)一片樹林之處。依據田中 均所著《北投溫泉の栞》(1929)書中的湯守觀音老照片,湯守觀音從二間四方位的觀音堂,遷移到今普濟寺一片樹林之處,規模簡單,沒有拜庭,懸掛兩面幢旗,類似民間「祠堂」或日本「稻荷神社」建築型式(日文的稻荷指的是狐仙的意思,全日本有四萬多處稻荷神社,總本社是「伏見稻荷大社」。神社境內有許多狐狸,成對站立,姿態不同,可供參拜,祈求好運。日本農民深信狐狸為神的使者,可以保佑四季平安及五穀豐收)。

一、造型之美

以前台灣石雕材的主要來源自泉州、廈門進口,如青斗石、泉州石、隴石、金門石,質地細緻硬度適中,近年大都使用省產的觀音石,因質地略軟,不易做細部雕鑿,湯守觀音為本地出產的觀音石所雕成(浮雕)。觀音姿態立姿,站立在龜甲上,而立姿已不再是嚴嚴正正的正面像,呈現「小 S 」型的曲線,細部線條從生澀呆滯到輕柔艷麗,有種飄逸中具有流動感。主體的部分,頭戴風帽,梳髮髻盤於頂上,在髮髻上做不同的裝飾,如覆蓋頭巾、化佛冠、寶珠冠、花冠等。服飾以寬袖通肩大衣中衣結帶的漢式服。手持的物品為淨瓶瓶中的甘露水或大悲水可以讓人們身心淨化,降福消災,百病消除背光為頭光,呈圓滿狀。座騎為龜座,觀音腳踩神龜,一方面祈求長命百歲,也有溫泉源源不絕之意。

湯守觀音與普濟寺

臨濟宗妙心寺派不是以從軍佈教使(隨著軍隊領台渡台)來佈教,它於1896明治29年才來台開始佈教,當時來台北開教的布教師是細野南岳。翌年,細野氏又邀請足利天應來台。1899年當時該派布教師梅山玄秀在台北圓山劍潭寺駐錫、傳教。1911年該派經由總督兒玉源太郎的援助,在當時的圓山公園內所建的鎮南山(以日本的地理位置,台灣在南方,因此有「鎮住南方」之意思。至於「山」為稱呼。)臨濟護國禪寺完成了本堂(大殿)、法堂與山門。1912年該派代理管長(「管長」為該派主持人之職稱)上宗詮蒞台主持落成法會(日本寺很少私人興建,大部份是「大本山」、「總本山」直轄之「分院」或「別院」)。其後,又有長谷慈圓、天田策堂、高林玄寶、森元成、飯塚江嶽等人來台灣布教。1916年該派在台灣設立「鎮南學林」,係仿照日本僧堂而設的修行道場,專供台灣僧侶專修。1918年又設置「鎮南中學林」。此外並開辦高等布教講習會、佛教專修道場,組織佛教婦人會。該派的東海宜誠,在台灣南部的相關寺廟之間奔走,成果豐碩;除籌設寺院布教所之外,創立日語講習所與佛教醫院──財團法人佛教慈愛院,以醫療服務嘉惠台灣人民。日據時代該派在台灣成功地獲得信徒主要地區是台南、高雄等等南部地區。該派和台灣人之佈教使通力合作,與台灣佛教徒關係密切,因此不經過設置說教所的階段而馬上就設立寺院,這也是妙心寺派的特徵。依據1935(昭和10)年台灣總督府的統計,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灣共有十三座寺院,一處教務所,十座布教所。信徒約有二萬六千人。相關寺廟共有包含台南開元寺在內的一三○座。代表性刊物除了《宗報》之外,還有《圓通》月刊行世。唯該派在二次大戰後,已停止在台灣布教。

依據民德寫真館(台北)於1941年發行的《臺灣佛教名蹟寶鑑》,將日據時代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北的布教據點分類如下(內含新設道場及舊有寺院之依附者):

(一)臨濟寺:即今之圓山臨濟寺。(二)大橋布教所:即今之龍雲寺及勸化堂。(三)昭明禪寺:在今之中山北路五段。(四)古月庵 (五)大慈寺(六)圓覺寺:即今之內湖圓覺寺。(七)鐵真院(八)雙連布教所(九)大稻埕布教所(十)新起町布教所(十一)士林布教所(十二)大悲閣布教所。其中第七「鐵真院」為普濟寺原名,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北的布教據點。1905年,日俄戰爭,傷兵大量擁入「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為了讓傷兵心靈上能有所寄託及葬儀法事需要,鐵真院當時尚未興建,祇是簡單的派住所(讓無法趕回鎮南山臨濟護國禪寺的法師過夜住宿)。

普濟寺三個時期

臨濟宗妙心寺派時期(1916-1949年)

依據七星郡北投庄役場發行,田中 均所著《北投溫泉の栞》(1929)書中記載,普濟寺原名「鐵真院」,係於1915(大正4)年十二月起建,1916年一月完工,費時二個月即完工,當時可能甚為簡陋。直至1934(昭和9)年才重新大規模改建,並於當年三月二十六日由住持靈應和尚主持立棟式,落成後始具今日莊嚴典雅的廟貌。當時興建之初,由鐵道員工及本地仕紳等出資捐獻興造,完工後取對北投的貢獻非常大(湯守觀音、北投的溫泉管路與新北投線鐵道村上彰一先生諡號「鐵真」命名「鐵真院」。

鐵真院是三開間檜木建造之寺院,大殿屬於單簷的歇山式,面寬三開間,進深也是三間,近正方形,佈局完整。屋頂向前伸出,成為入口玄關,其凸出的屋簷台階,這個空間在日語中稱為「向拜」,在向拜的最前端兩側放置了兩個象徵長壽及避邪用的魚尾烏龜(玄武),並以弧形的「海老虹樑」與主結構部份相連,虹樑突出向拜柱之部份稱為「象鼻」。屋簷下方排列整齊的木條稱為「垂木」,是處理出簷及裝飾簷下的構造物。屋頂兩側的「山花」在日人稱作「妻壁」,屋脊最兩端的構造物即「大鬼瓦」,用以固定大棟,其上有「鐵真院」的徽紋作為裝飾,「三花懸魚」及「破風」則用以遮蔽橫樑或構造物收尾。此種建築型式,係日本奈良、平安時代建築特色之一。另外斗拱及虹樑雕刻精美,神韻猶存,開窗方式以「花頭窗」(鐘形)的形式處裡,別具一番風格與特色。

藏傳佛教﹙黃教﹚時期(1949-1969年)

第十七世的甘珠活佛。他的全名是「甘珠爾瓦默爾根諾們汗」,此一名稱,是清聖祖康熙皇帝所棘封的,意思是為「興教善知識聰明靈感法王」。他是青海省多倫人,他的祖先,是篤信藏傳佛教的唐古特族,是蒙古人的後裔。三歲的時候,被十六世甘珠活佛的弟子迎進青海安多色呼爾寺──即廣慧寺,經過一連串的查證工作,終於確定三歲的小甘珠就是十六世甘珠活佛的轉世,於是諮請北京政府蒙藏院備案,奉命為他舉行了坐床大典。此後,小甘珠活佛在廣慧寺受到供養,也開始學習藏文及讀誦顯密二教經典。1949(民國38)年,大陸內戰局勢逆轉,國民政府播遷臺灣,甘珠活佛自廣州乘華聯輪來台,與他同行的還有札奇斯欽、吉爾嘎朗兩位喇嘛。抵台之後,甘珠活佛三十五歲,由時任台灣省政府主席陳誠先生接待在北投駐錫宏法,甘珠活佛嗣將「鐵真院」更名為「普濟寺」,並由于右任先生手題橫匾墨寶

1957(民國46)年的三月,擔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的章嘉大師,因病捨報示寂。甘珠活佛為章嘉大師主持葬禮中的一切法儀。同年六月,繼章嘉活佛之後擔任第三屆中國佛教會理事長。1961(民國50)年,甘珠活佛再度當選連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唯他有感於會務繁忙,俗務纏身,影響修行,於是辭去理事長的職務,專心修持佛法。雖然如此,但仍接受了該會名譽理事長的名義。是年,甘珠活佛為發揚密乘,於台北縣新店市成立「甘珠精舍」,以便弘法利生。1978(民國67)年春,甘珠活佛在善導寺主持護國息災法會,三月底到香港、菲律賓等地弘法。會後返回台灣,未久示寂,於六月十三日在新店之甘珠精舍捨報圓寂,世壽六十五歲。

淨土宗時期(1969年以後)

性如法師於1949年參加僧伽救護隊來到台灣。那時他已經罹患了第三期的肺結核,躺在床上,氣若游絲。當時的肺結核有世紀黑死病之稱,大家都很害怕,不敢與他親近。所幸星雲法師從印光大師的著作中,看到一個偏方,於是照著書上的方法,每天耐心地將枇杷葉上的毛刮乾淨,然後熬成湯汁,一口一口地餵他吃。就這樣無微不至地照顧了半年,性如法師居然奇蹟似地痊癒了。1957年5月至1959年底擔任人生雜誌主編﹙人生雜誌創刊於1949年,是台灣第一份本土佛教期刊,是近代高僧東初老人,集合數位佛教青年,於北投法藏寺創辦。這是一份教內通力合作,推動「人生佛教」的一份刊物,也是相當具有歷史意義的一份刊物,1960年1月起擔任人生雜誌督印人,1969年起繼甘珠爾瓦活佛擔任普濟寺住持(1969年該寺加入中國佛教會台北市分會,登記住持為上性下如法師。性如法師1989年往生後,由蓮航法師繼任住持。目前第9代管理人兼住持如目法師於2015510日晉山陞座迄今。本文摘自參考資料之洪德揚: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8C%97%E6%8A%95%E6%99%AE%E6%BF%9F%E5%AF%BA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100&aid=104571928

 回應文章

心之 (休息)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08 13:42
謝謝分享 假日愉快
無虛(y100) 於 2018-04-08 13:55 回覆:

午安吉祥!繼溫泉習作之後,有關緬懷前人清明系列療傷定心之文,

也祝:假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