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打造台灣文化金磚
2009/04/24 22:30:48瀏覽706|回應0|推薦4

【轉貼文章】

【文/編輯台】

金融海嘯下大家最關切的自然是就業、生活、子女教育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在海嘯的席捲之下,人們也開始前所未有的反省和思考。什麼才是能確保我們生活和安全的制度?怎樣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生活方式?如何才能活得有尊嚴和價值?這些人類自古以來的老問題,拜海嘯之賜,啟蒙了許多新的探索。最近建弘和洪建全兩個文教基金會主辦的「金融海嘯下,文化何去何從?」論壇,就是諸多探索面向中的一扇天窗,讓我們可以透視到幾許智慧的光芒,讓我們或許能激盪、尋找出一些新的出路。

文化何去何從?這個斗大的題目,由施振榮、林懷民、吳清友、李仁芳、龍應台、嚴長壽等人主講、討論,余範英、簡靜惠、劉炯朗負責主持,從文化的、台灣的角度思考大海嘯下,我們未來可能的出路。這個小小的論壇,雖然沒有引起媒體的關心和注意,除了中央通訊社,也幾乎沒有什麼媒體人士有興趣來聆聽;遑論占用其寶貴的八卦篇幅來報導如此正經的議題?但是論壇上卻發出許多值得大家深思的觀點,也展現了真正為台灣綢繆的企圖。至少,為我們的文化發展方向努力拉開一線天光,讓大家可以看到文化台灣的價值和希望。所以新新聞這一期,就把這個論壇抬到封面,做為主題。儘管論壇的火苗很微小,卻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為台灣的文化燎亮一片光彩,讓台灣人可以長久屹立在充滿價值的文化岩盤之上。

一個文化的台灣,包含的必然是隨著歷史不斷演進、多元並存、相互交織的台灣文化。她涵有原住民的文化、南島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大陸各省的文化、各個入侵者的文化、中華文化及現代的西方文化……,其中又以中華文化的底蘊最為深厚。就以飲食和繁體字而言,台灣就是整個大陸文化的核心縮影。台灣人,不管先來後到,我們的胃從來不分統、獨、藍、綠,祇要是好吃的,都能欣然消化。這其實就是台灣文化的本質,這種本質,世代相傳,成為台灣文化最根本的價值,然而許多人卻為這麼有價值的、台灣人的根本,做了許多毫無價值的爭辯、吵鬧,這正是大海嘯下,我們真正應該痛徹省思的問題。

台灣文化的價值,至少在華人世界中絕不容小覷,但是我們有沒有能力進一步打造出台灣文化金磚呢?其實文化就在我們的身上,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她一點也不抽象。文化反映在個人,是言行舉止、觀念態度、氣質修養、待人接物、工作倫理;反映在鄉村和城市,是城鄉關係、生產的方式、生活的美學、環保的理念、人際互動的模式儀節;反應在經濟上或國家上,我們常稱之為軟實力。硬的我們叫她文物,軟的我們稱為文化。說透了,其實文化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我是誰?我是什麼?我想成為什麼人?

如果台灣是一個人,我們的問題就是:台灣究竟是誰?台灣究竟是什麼?台灣究竟想成為怎樣的台灣?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155期;訂閱新新聞紙本雜誌

此文轉貼自: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412&f_ART_ID=191088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yiz&aid=288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