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牌額山 Pai Ngak Shan
2017/11/16 21:17:30瀏覽1356|回應0|推薦4

上一篇介紹鹿湖郊遊徑以南的的大枕蓋,這次說以北的牌額山。
漁護署介紹鹿湖郊遊徑的網頁說“隱見赤徑口④、灣仔半島及塔門”。這句的重點是“隱見”二字,有若管中窺豹。登上牌額山則北面的黃竹角咀、灣仔半島W、赤洲X、塔門Y、高流灣①,東北的東平洲、蚺蛇尖S、以至整個大鵬灣及其彼岸屬於深圳的大鵬半島,東面的大浪西灣及睇魚岩頂,全都一目了然。


起點 ~ 北潭路
坐94號公車,在麥理浩夫人度假村站下車,過馬路往下走就見到鹿湖郊遊徑及北潭郊遊徑終點的指示牌。駕車者可泊在北潭涌停車場,星期日若果不夠早到達的話,多數爆滿。之後沿大網仔路東行,到北潭路口左拐上行,約300多米後路的東側就見到鹿湖郊遊徑及北潭郊遊徑終點的指示牌。請點擊下面政府網頁鏈接
http://www2.map.gov.hk/gih3/view/generalsearch/gpsphoto_display.jsp?q=TP_20070101PLMNKODSC_0252_tagPLMNKO1

第一擊 ~ 大輋嶺墩
從終點逆行,兩條郊遊徑重疊路段約300米,分叉路口靠左走北潭郊遊徑,又約200米便見到C5103路標柱。到橫過漁護署北潭凹管理站之石屎路後郊遊徑向東相當陡峭的從海拔約100m爬高至約140m,到過了C5102路標柱後要留意分叉路,不再走轉為向北沿山腰的郊遊徑,而繼續走陡峭山脊(spur)上的小徑朝着東北方的大輋嶺墩進發。
這段路回頭向西望景觀與上一篇初段逆走鹿湖郊遊徑相似,因偏向西北,看雷打石E及麥徑登上雞公山H。更加清楚。雷打石是山名,乃取名自其東坡近山頂處一巨大石頭。


在235m高大輋嶺墩之頂望西北見到麥徑3段從左(東)邊的北潭凹上行到右邊的牛耳石山F。東北方是牛湖墩L。

北潭凹就是牛耳石山與牛湖墩之間的凹,其東南方是北潭凹村,村的東及南面有荒廢的數万平方米平坦耕地。。

遠一點的是高塘村


亦看到位於赤門海峽口地貌十分獨特的赤洲(背景是大小梅沙)、香港遠足界“考牌首選地”之蚺蛇尖S,及“鵬城第一峰”大梧桐。

牌額山西北脊登西副峰
山徑從大輋嶺墩之頂繼續原來之東北向,朝與牛湖墩之間的淺谷下降。落到約海拔180m有十字路口,直走明顯登上牛湖墩,靠右(東)大致水平走或輕微上行。在海拔220m到一個凹位及左右分叉路,左邊又是登牛湖墩,轉右(東南)沿山脊線登牌額山西副峰。
西副峰高370m,上一篇在大枕蓋上拍過牌額山主峰及西副峰
在山脊線向西南望左(南)邊是大枕蓋西坡,前景是西貢海群島,滘西э、鹽田仔ж、橋咀ф,之後是鷓鴣山ч、坑口、將軍澳,背景是港島東半之山脊線,柏架β、畢拿⑥、小馬⑦、渣甸⑧、聶高信⑨。



望東北,右(東)前方是大蚊山T, 逆時針為東灣山U、蚺蛇尖S、深圳大鵬半島的七娘山⑩、赤徑口④。



走高一點,向西則看到與在大枕蓋上看的差不多,前景是牌額山西副峰的西南脊。北面的景色則越高越精彩。


西北是走上來的山徑,遠景是麥徑3段登牛耳石山F。

上面相片拍於海拔300m左右,爬高50m西面層巒風貌略有不同。

到達西副峰,下圖右(西)方

牌額主副峰山嶺(Ridge)
本篇第一張相片就是拍於西副峰。走在嶺上南北兩面風光目不暇給。



由於從西北方上來,大枕蓋一直被牌額西副峰擋着,到嶺上才看到





逐步走近主峰

主峰 ~ 野草茂密
登峰首先用廣角鏡從南到東順時針掃一圈。

前景是鹿湖高原上的郊遊徑及登上大枕蓋的山徑。西南方的遠景是香港地標太平山。


上圖9點鐘位置是黃石碼頭



之後換上長鏡把景物拉近看

上圖是大浪西灣及西貢三尖之一的睇魚岩頂λ,下圖中央是黃茅角,其後面是塔門及赤洲。


17公里外的東平洲。蚺蛇尖。

站在山徑上可由東北面的東平洲看到西南方的太平山,但如果要把人攝入鏡頭,相中人就要闖入茂密的野草叢裡。一個擁有壯闊景觀而又不高(只高409m)的山,卻人跡罕至。

歸途

從牌額山東脊下山,是這行程裡最陡峭,有部分逾45°(下圖)。先向東轉向南,下降140m後到達鹿湖郊遊徑。

最短程是逆行鹿湖郊遊徑,2.5公里到西灣亭搭街車出西貢。駕車者可順走郊遊徑出北潭路再到北潭涌停車場,5-6公里。體力好者,可沿郊遊徑順走至C5306路標跟上一篇再玩大枕蓋。悉隨尊便。

上面地圖藍色線是本篇介紹路線。下面相片取自上一篇大枕蓋,黃色線就是本篇第四至第七段行程。


本誌原刊出於明報網站 https://ol.mingpao.com/php/cultureleisure3.php?nodeid=1508655577441&subcate=travel&issue=20171025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ngwanlilu&aid=10905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