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閒聊:預知的感覺
2016/02/10 15:07:47瀏覽923|回應0|推薦2

預知夢,夢到未來會發生的事情,或著是情境。

在我的老師教學中,
某個算命方法,特別提到其原理跟「預知夢」很相似。
我的老師也認為預知夢是個很有趣的現象,他自己也做過實驗,
把夢中所發生的事物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後,還真的會發生,讓他嘖嘖稱奇。

嗯,從小到大,我常常做夢,
但是,印象中,沒有做過預知夢。


那我為什麼要談預知夢呢?

因為我有個預知的感覺。

這個預知的感覺,跟預知夢很相似,但不是夢,就是感覺。
我之所以說這是感覺,而不是能力,是因為我沒辦法控制,無法隨心所欲。

這是一個「事後諸葛的徵兆」,
沒錯,這個感覺很沒用,要事情發生後,我才恍然大悟「啊!原來是這樣。」

就像古老的神奇故事一樣,
每當有位預言家講未來的事情,通常是用隱晦的語言來表達,
往往要事情驗證後,大家才知道原來預言是表述這件事情,既不可思議,又無可奈何。

這個預知的感覺,不是從小就有的,
大概是在十年前,我發現到這種現象,
那個時侯,我常買些商業雜誌來看一看,
然後我看到某篇金融文章時,我就會感覺到「這不是我前一段時間所想的內容嗎?」

這種感覺出現的頻率,沒有一定的時間,
或許間隔好長一段時間,或許沒隔幾天又出來,
因為不影響生活,所以也就當做「既來之,則安之」,放在心裡面。

最近因為台灣發生了大事,有感而發,就講幾個例子吧。

一、
2016年2月10日,今天早上九點左右,我坐在床上,背靠著床頭櫃,用ipad看漫畫。
看累了,有點睡意,ipad設定半小時後起來,結果睡過頭,沒被鬧鐘叫醒。
醒來一看,十點半了,拿了左手邊的床頭書翻閱。

這本書是《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書中內容跟我的想法差距不大,算是有共識。
有段時間沒有看這本書了,因為書中的內容要思考,我看的進度很慢,有心情才想看。
不過我已經看了四分之三的內容,當時從第251頁開始看。

翻沒幾頁,我對書中的內容想了一想。
「什麼是我?從小到大,所發生的人事物,構成我這個意識。」

想完以後,中間起床,上了一下廁所,回到床上,又繼續看書。
結果,在第265頁,書上寫了這句話「我是什麼?」
看了一下時間,當時十一點十五分。

這是巧合嗎?
還是因為這本書講的是覺醒,
所以這句「我是什麼?」,理所當然會出現,又好像不稀奇了,呵。

二、
2015年3月4日,我週遭的友人A,最近常看到他身體狀況很差。
因為我時常逛bbs,ptt的八卦版,就看到這篇文章《如何分辨躁鬱人》。
結果,好像是當天,還是隔天,就聽到友人B說友人A在吃抗焦慮的藥物。

三、
2016年1月31日,看到有關《洪仲丘事件》影響的文章。
我就在構想一篇文章《洪仲丘事件成全了首位華人女總統》。

之所以會想寫這個題目,是因為我回憶了七年前的某篇命理文章。
那篇文章當中,特別舉例:台灣的《1999年921大地震》。
當時我還在想該怎麼寫,看到地震,還有點卡卡的感覺。

結果呢?
就是最近大家知道的《2016年南台灣26大地震》。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dccudn&aid=4642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