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7 19:04:12瀏覽715|回應0|推薦36 | |
ECFA一直被拿出來討論。民眾看得霧煞煞、政府忙著一頭熱、部份企業又聽得許多疑慮,導致ECFA像洗三溫暖。政府搞這個ECFA搞了一年多,老聽他說要趕快跟對岸簽ECFA,但大部份的國人對於ECFA是 何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它簡稱ECFA就是要讓台灣商品免關稅進入中國市場,擴大產品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同時台灣也必須提高免關稅商品的比例,並大幅開放市場給中國。ECFA就是讓全國老百姓「愛可發」或「A擱發」,也就是愛台灣又可發財再發財,只要國家說清楚講明白,國人一定支持,如何簽不成? 簽與不簽的利弊又是什麼?引用經濟日報2009年7月27日報導分析台灣政府好處如下: 遠景基金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完成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效益研究,結果顯示,兩岸簽署ECFA之後,受惠於經貿自由化,台灣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加1.83個百分點。 這個成績是政府發放消費券帶來刺激經濟效果的三倍;國內的塑化、機械、紡織等產業將受惠,但不利於電子業。 經濟部也委託中經院評估兩岸簽訂ECFA對台灣造成的衝擊,預定在本周三(29日)公布結果。由於經濟部長尹啟銘上周才赴新加坡,在亞太經合會議(APEC)貿易部長會議的場合,與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進行「雙銘會」,並取得了兩岸簽署ECFA的突破性進展 ,尹啟銘周三將領銜報告中經院研究ECFA議題的報告內容,因而受到各界關注。 中經院董事長朱敬一表示,他尚未看過經濟部委託的評估報告內容,但結果應與遠景基金會委託的報告結果相去不遠。 據了解,遠景基金會是政府高層研究兩岸關係與國際情勢的智庫,為釐清兩岸ECFA的內涵、可能衝擊及未來發展,先前已委託中經院進行評估研究,並出版「ECFA開創兩岸互利雙贏新局面」一書,公布由學術單位依經濟模型推估的結果。 中經院受遠景委託的研究指出,兩岸經貿正常化與自由化後,對台灣實質GDP、進出口量、貿易餘額、貿易條件及社會福利都有正面效益,推估可望使台灣實質GDP增加1.83個百分點,約是發放消費券的三倍效益。 研究指出,簽署ECFA有利塑化、機械、紡織、石油、煤製品及鋼鐵業,主因是這些產業是台灣有出口競爭力產業,且主要出口集中在中國,中國對這些產業課徵的稅率比台灣高,在兩岸貿易自由化後,中國對台灣這些產業需求會大幅增加,進而帶動台灣生產大幅擴張。 台灣不簽後果如何?引用旺報2009年12月日及2001年1月30日報導分析如下: 台大農業經濟系系主任徐世勳表示,兩岸若不簽ECFA協議,勞動需求會受負面衝擊,低階技術勞工如操作工和體力工,將會因傳統產業國際競爭力消失而衝擊最大。 徐世勳參加「貿易自由化對台灣勞動市場之影響及因應」論壇時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簽訂,會對台灣社會帶來正面影響,透過產業產出增加,帶動勞動需求成長。 他說,主要創造就業部門是服務業相關行業,但也會帶動傳統製造業和營造業產值擴張,進而促成操作工和體力工的就業需求。 兩岸若未簽訂ECFA協議,徐世勳說,當東協加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成形時,對大多數產業的就業需求會有負面衝擊,整體而言,若傳統產業國際競爭力消失,以低階技術勞工如操作工和體力工衝擊最大。 此外,台塑公司董事長李志村昨天警告,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已是世界趨勢潮流,兩岸ECFA「台灣沒有條件不簽」;如果不簽,台灣根本活不了。 台化公司總經理洪福源也說,東協與中國自由貿易協定今年起生效,如果半年內ECFA完成簽署,企業還可以忍一忍,但如果一再拖延,年底還簽不成,替代貨品的效應一定會浮現,屆時產業只有出走。 洪福源說,兩岸ECFA有關石化、機械、紡織及汽車零組件等4項爭取列入早收清單產業,國內業者早已與對岸談過,也獲得對岸業者很好的回應,4項產品納入ECFA早收清單,「路都鋪得差不多」,但迄今還未完成。他憂心,如果一再延遲,年底東協替代貨品的效應就浮現。 李志村說,東協加南韓及東協與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陸續會在明後兩年生效,台灣身為亞洲區域經濟一份子,且區域整合已經是世界趨勢潮流,台灣沒有不參加的條件。 李志村指出,台灣外貿出口占GDP的62%,其中,對大陸出口更占了5成以上,兩岸簽ECFA是區域整合趨勢,台灣還有什麼疑問。他並對國內部分人士以國內部分弱勢產業受衝擊而質疑ECFA簽訂,感到憂心忡忡,指「台灣太政治化了」,如果因為憂心遲早要淘汰的弱勢產業,而延誤簽訂,而不是正面積極輔導其轉型,將使其他產業受到波及。 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也說,國內擔心農業受衝擊,政府應該積極輔導,朝精緻農業輔導轉型。他並透露,台塑企業旗下的台塑環保科技公司,正積極建立有機農產品的品牌,屆時就不用擔心大陸低價農產品競爭。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