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3 16:53:58瀏覽1477|回應2|推薦23 | |
嘉義縣大埔鄉、阿里山鄉,南連甲仙鄉;是高雄縣的三個山地鄉鎮之ㄧ;那瑪夏鄉舊名瑪雅,原為南鄒族卡那卡那富群居住地,在日治時代稱為「瑪雅峻」,二戰後稱為「瑪雅鄉」,1957年間,鄉名更改為「三民鄉」,並於2008年1月1日正名『那瑪夏鄉』(取楠梓仙溪之舊名)。 那瑪夏鄉擁有多元的族群,包含了鄒族、布農族、排灣族、泰雅族及客家和福佬人,共同交織出不同的文化樂章,尤其是原住民的傳統特色文化更是那瑪夏的文化瑰寶生命力,當您沿著全台第一條生態保育河川,先人引水的....楠梓仙溪左岸進入那瑪夏,部落的神話傳說也正邀請您一起放慢腳步,慢慢漫步欣賞高聳入雲天的樹木和青翠茂盛的森林,體驗原住民神靈傳說及祭典風俗,一個部落流傳的真實故事訴說如下: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戰敗)八月一日政府在瑪雅鄉成立五權國民學校。校舍簡陋,民國四十一年六月有位自大陸東北隨政府遷台知識青年張傑先生被派遣至該校任校長,張校長當時有出國深造機會,他為愛台灣愛原住民自願請求分發這多偏遠的山地鄉服務。四十六年九月,該鄉奉命更名為三民鄉,該校亦改名高雄縣三民鄉民生國民學校。 張校長到職後以校為家,每天學生早上到校門口校長已在門口迎接他們,學生下課校長亦站在校門口相送,如有學生未到校或早退他定家庭訪問,絕對不同意家長將學生留在家中幫忙家事或農務,如有學生成績好無法升學,他一定設法說服家長讓其升學,有時並金錢贊助貧窮小孩往山下就讀中學至民國五十二年九月校長調至平地時已取該鄉鄒族女子為妻,並將家提供全鄒族鄉親來平地升學青年吃住。當時因他執著造就這批四、五年級生〈民國四十年、五十年出生〉。二十年後他們大部份成為該鄉菁英。 今年6月6日下午我參加張校長殯葬,來公祭達官顯要雖然不多,但那瑪夏鄉鄒族鄉親幾乎全到,從他們哀泣的臉龐看出對校長不捨,鄉親代表致詞向他們敬仰張校長告白,說他以一個外省人用他一生來愛台灣及他們原住民同胞,把他的學生視為己出,以往鄉親有何紛爭亦由校長及酋長共同調解,故張校長永遠活在在他們心中,一字一句牽動每位參加來賓的心,感傷讓人落淚。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