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01/12 14:19:40瀏覽122|回應0|推薦2 | |
我很喜歡錢鐘書先生的『圍城』,那本書的對話,真是經典,形象、生動又有咀嚼味兒。他筆下的人物都是那麼的獨特,獨特到完全無可替代。他們夫婦的生活是如此的精彩,看到朋友給我的這個網頁,又想起了當年看電視連續劇圍城那種狂熱。 今日是楊絳先生103歲生日,網路諸君紛紛表達對老人的祝願和敬意,【博覽紀錄片】今日推薦鳳凰衛視紀錄欄目《我的中國心》做過的一期節目——《楊絳-坐在人生的邊上》。回復20140717可查看今日推薦資訊。 她的智慧來自於103度的春華秋實,來自於系出名門的薰陶滋潤,來自于多年人世跌宕流年暗換,來自於無數孤寂日子裡的孜孜以求心無旁騖,來自於與中國現代史上最博學的人物之一錢鐘書的伉儷情深。 百年風雨滄桑,雖歷經坎坷,不墜青雲之志。她的大量著作,作品氣象蔚為大觀,枕藉觀之,心存感佩。人品與才氣的匹配輝映。曾經的“我們仨”,雖然如今只剩她獨自一人整理錢鐘書的學術遺物,仍然筆耕不輟,仍然安之若素與世無爭。 (1935年,錢鐘書楊絳夫婦在赴英國留學的船上。)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錢鐘書楊絳夫婦和女兒錢瑗。) 一個罕見的學術傳奇,一個美麗的文學神話。享譽中外的楊絳先生103歲了,百年風霜難掩風華。她是錢鐘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文如其人淡泊溫潤,慰藉著許多人喧囂躁動的內心。在這個不缺資訊與速度的時代,更應該靜下心來,傾聽智者的聲音。 下面是她流傳最廣的九句話情!願先生安康!(圖BY思想聚焦)
真正的大師 1994年,錢鐘書住進醫院,纏綿病榻,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兒錢瑗也病中住院,與錢鐘書相隔大半個北京城,當時八十多歲的楊絳來回奔波,辛苦異常。 錢鐘書已病到不能進食,只能靠鼻飼,醫院提供的勻漿不適宜吃,楊絳就親自來做,做各種雞魚蔬菜泥,燉各種湯,雞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沒有,魚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 “鐘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1997年,被楊絳稱為“我平生唯一傑作”的愛女錢瑗去世。 一年後,錢鐘書臨終,一眼未合好,楊絳附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內心之沉穩和強大,令人肅然起敬。“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楊絳的親戚講述,她嚴格控制飲食,少吃油膩,喜歡買了大棒骨敲碎煮湯,再將湯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她還習慣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時常徘徊樹下,低吟淺詠,呼吸新鮮空氣。 高齡後,改為每天在家裡慢走7000步,直到現在還能彎腰手碰到地面,腿腳也很靈活。當然更多的秘訣來自內心的安寧與淡泊。 錢鐘書去世後,楊絳以全家三人的名義,將高達八百多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九十歲壽辰時,她專門躲進清華大學招待所住了幾日“避壽”。 7月17日是楊絳先生103歲生日。謹以此文祝她生日快樂! (轉自:東方子昂)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