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8 13:30:27瀏覽2726|回應4|推薦3 | |
前面講到孔子自嘲的工夫,其實除了自比成喪家之犬外,他老人家還表明過心跡:「我不是中看不中用的瓜!」故事是這樣的:晉國大夫佛肸是中牟的地方官。晉國六卿鬧內戰,他派人來請孔子。老夫子心動了,講話直率的子路直接嗆聲:「老師你曾說過你不會加入那些做了不好的勾當的陣營;佛肸是叛臣耶!您幹嘛要淌這渾水?」老師大概停了一下,決定坦白:「是的,我是講過這話。但你要知道,真正堅硬的東西就算一直研磨也不會變薄,最白的事物放在放在深色的染缸裡也不會變黑。『君子雖在濁亂,不能污也』;我不是那中看不中用的瓜,只掛在那兒不給人吃啊!」 談到孔門的精神,不可忽略的是:在高論為仁行義的同時,他們也非常重視實踐的精神,強調觀察的功夫。以門下第一高徒顏回為例,孔子說:「我曾經跟顏回講了一整天的道理,他總是唯唯諾諾,像個小笨蛋一樣,似乎並沒有自己的見解;等到我私底下觀察他的所作所為,竟然都已經融會貫通了我的話,而實踐在自我言行上的了。顏回啊,一點也不笨!」 (原文: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同學之間彼此激盪,修業解惑 同學之間的友于之情。有一天司馬牛憂心忡忡地自嘆:「別人都有可共患難的兄弟,只有我沒有啊!」這是因為他的家族那時正遭遇一些不順遂的事。子夏就勉勵他:「我聽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只要我們臨事謹慎,不要發生不該的失誤,待人恭敬而不失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不用覺得孤立無援呵!」 (原文: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無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不過不可諱言的,門下濟濟英傑,彼此之間當然未必能完全相得,光看論語,我們就能嗅出子夏、子張,曾參等各自門人間的爭辯,還有「門人不敬子路」的記載。這一點我們稍後再談。 「稱讚」的藝術 為了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向上之心,適度的稱讚是不可少的。孔子稱讚的技巧,大致上可以分為: 稱讚學生的問題 學生林放問「禮之本」(禮的基礎)。孔子大大稱讚:「這個問題太好了!(大哉問!)」又有一次學生樊遲跟著老師在舞雩的地方散步,藉機問說:「請問夫子如何增進德行、減抑惡心,以及明辨困惑的方法?(敢問崇德、脩慝、辨惑?)」孔子也說:「問得好!」 在稱讚的同時巧妙回答,不引起忌妒的心 有一次孔子先稱讚了公冶長、南容、宓子賤等三個學生,子貢在旁問說:「那老師看我如何呀?」孔子故意賣個關子:「你啊,就像一種器物也。」子貢再問:「什麼器物呢?」老師回答:「是尊貴的宗廟禮器呵─瑚璉呀!」又有一次孔子想刺激子貢:「你覺得你跟顏回二個人誰比較棒啊?」子貢有些失落:「我哪敢冀望比的上他?他呀,可以聞一知十;我呢,頂多聞一知二罷了。」老師趕緊安慰:「是比不上啊,我跟你都比不上他啊!」 不要學生得意忘形 當門下俊彥有得意忘形的可能時,老師也會適時點醒。有一次孔子喟嘆:「如果我的主張沒辦法實現,我就會做條小船,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吧(『乘桴浮于海』)吧!到時跟著我的,可能是子路噢?」子路聽到了非常開心。孔子看了,馬上澆他一盆冷水:「子路啊,好勇鬥狠勝過我,但是言行不足以為法。」 談到子路這個學生,他因為個性直率,所以常碰釘子。一日夫子稱讚他:「穿的破破舊舊,跟穿著錦衣華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依然態度自若,不以為比不上人的,大概只有子路做得到吧!」接著還講了「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這二句話以勉勵他。子路就很得意地一天到晚把它掛在嘴邊。孔子趕快點醒他:「這件事也沒有太了不起呵!」 孔子的評分哲學 對於「優等」的評分,也就是儒家所謂的「仁」與「好學」這二項特質,極其慎重。有一次魯國大夫孟武伯問:「子路,這個您的得意門生,可以稱得上『仁』嗎?」嚴厲的老師回答:「我不知道。」孟武伯請問其詳。孔子解釋:「子路啊,若是讓他治理國力可出千輛兵車的大國 (大概相當於三萬人的兵力),收收稅是OK的,但我不知道他算不算是個仁人。」「那麼冉求呢?」孔子說:「求也,可以做做有著一千戶人家的城鎮鎮長,或是可以出一百輛兵車助戰的貴族家臣,但我不知道他算不算是個仁人。」「那麼公西赤呢?」「公西赤啊,他可以穿著禮服在朝堂之上接待賓客,遊刃有餘,但我仍然不知道他算不算是個仁人。」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孔子對第一得意門生顏回的評價,看出他對「仁」的評等有多慎重:「顏回的心性可以做到三個月不違背仁的要求;至於其餘的人就只能堅持一天或一個月而已。」 對於「好學」的評等,孔子也是無比慎重。有一回魯哀公問他:「您的弟子裡誰算是好學的呢?」孔子對曰:「有個叫顏回的算是好學,不將怒氣發在不相干的人事物上,同樣的過錯也不犯第二遍,他算是好學的啊!不幸短命已經去世了。現在的話就找不到了,沒聽到當的上『好學』這二個字的。」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