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6/21 23:19:42瀏覽563|回應1|推薦10 | |
重讀錢鋼的《海葬─甲午戰爭一百年》。
錢鋼回溯了十九世紀中葉中國人力圖振興,投資在當時最時興也最先進的「鐵甲艦」上的軼事。他說: 在那個年代談論鐵甲艦,就像我們在今天談論「航母」。 1875年,當李鴻章開始督辦北洋海防事務著手北洋海軍建設時,他實際上已經擔起了遠非他個人的力量所能承擔的重責。如果說,在派遣軍事留學生、興辦煤礦等方面頭二年的政績尚差强人意,那麼,在新式海軍最根本的問題——裝備發展即軍艦購造上,開始就亂無章法,陷入窘境。 先是盲目購進了一批用處不大的「蚊子船」。動議出自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不管赫德懂不懂海軍,他眼珠和頭髮的顏色就決定了他是行家。 恭親王奕訢和李鴻章信賴地聽他介紹了一種「倫道爾」式炮艇:四百噸小小船身,竟配有據稱「能破鐵甲」的大炮。花錢不多就能買這樣的近岸防禦「利器」,李鴻章當然喜出望外。 但當命名為「龍驤」,「虎威」,「飛霆」,「策電」的幾艘 「蚊子船」來華一段時間後,李鴻章就產生了悔意。這種「蚊子船」在分工精細的西方艦隊中有其意義,成為中國海軍的主戰艦只卻有幾分荒唐;它根本不能出遠海作戰。(引文終) 所以今天無論是「彈簧刀」型還是殺豬刀型無人機,就像上面「不管赫德懂不懂海軍,他眼珠和頭髮的顏色就決定了他是行家」的道理一樣,它們品牌的出身──從美國來的,就決定了這批軍火的價值。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