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10 21:11:04瀏覽979|回應0|推薦0 | |
2011年5月,一場塑化劑毒害風暴暴露了台灣毒性化學物質與食品安全管理的漏洞,而這次事件的主角-塑化劑,其實早在此事件爆發前,已全面入侵每個人生活,舉凡食衣住行育樂、柴米油鹽醬醋茶都難逃其魔掌。因為塑化劑這種物質是普遍存在現代人生活中的一種環境賀爾蒙,這些物質會透過各種途徑重複回到我們身體,可經由母乳傳給下一代。所以身為注重養生的現代人,應該更加了解各種塑化劑污染的可能性,以及做好自身的保護工作,才可能在這「塑化」的年代裡,常保身心健康。
一、何謂塑化劑?
塑化劑原本是一種增加材料的柔軟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物,可改變其物理性質較為柔軟,易於加工。其添加對象包含了塑膠、混凝土、牆版泥灰、水泥與石膏等等其種類多達百餘種,最普遍使用即是一群稱為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例如DBP、DEHP、DINP、BBP及DNOP。
二、日常生活中,塑化劑如何進入人體?
由於塑化劑用途廣泛,通常透過飲水、食物鏈及空氣接觸或呼吸各種途徑進入人體。
(1) 使用塑膠容器或包材(尤其是PVC類)儲存食物時,其中所含的塑化劑會因高溫或者接觸到脂質的流體時,微量溶出殘留在食物中。盛裝沙拉油的PVC瓶、食物保鮮膜,甚至連用PVC手套來裝便當,都曾被驗出有DEHP滲出到食物中。
(2) 剛漆完油漆的房間或是最近才裝好地板(打蠟)的屋子,室內空氣含有高濃度的DEHP。
(3) 香水、指甲油等化妝品,也常以DEHP作為定香劑,使用時會吸入高濃度的DEHP。
(4) 兒童透過口舔PVC玩具而可能將其中所含塑化劑直接吃進去。
(5) 電氣的電線外皮有塑化劑,通電時電線溫度提高,塑化劑可能揮發附著在灰塵上或逸散到空氣中,又再經由接觸或呼吸,也讓這些塑化劑進入人體。
(6) 許多醫療用品所含的塑化劑平均高達20%~40%,透過各種醫療措施,如血液透析、輸血、體外薄膜供氧、全靜脈營養、腸道灌食等,就會讓其中塑化劑隨著醫療流體而進入人體中。
三、如何知道食品中是否含有塑化劑?
光由產品外觀是無法判斷是否含有塑化劑,必須經過實驗室檢驗(以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LC/MS/MS)檢測之)始能確認。
四、人體對塑化劑容忍量
目前各國對DEHP規範的每日可容忍攝取量(TDI)上限範圍為0.02~0.14毫克/公斤。以60公斤成人為例,每日攝取量上限為1.2~8.4毫克;亦即每天吃進的DEHP含量在上限範圍內時,就算吃一生對身體造成影響都很微小。
五、進入人體的塑化劑會排出體外嗎?
以塑化劑DEHP為例,,其代謝速度非常快,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謝物會於24~48小時由尿液或糞便排出。塑化劑DINP亦會被人體迅速代謝,72小時內有85%由糞便中排出,其餘部分則由尿液排出,所以只要不是大量持續使用,並不會累積人體內。
六、進入環境中的塑化劑會產生哪些變化?
存在環境中的塑化劑,如DEHP會在塑膠製造添加時釋放至空氣中,或燃燒塑膠過程中釋放。當DEHP沉降到地表時,它會附著在土壤上,也會隨著水排放出來時並慢慢地溶於地下水或地表水中這種過程會一直持續很多年直到DEHP慢慢從環境中消失。當氧氣存在時,存在水和土壤中的DEHP會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及結構較為簡單的化合物。但在含氧量極低的地方譬如土壤深部湖泊或河川底部,DEHP就不容易分解掉。
七、是不是吃過受DEHP污染的食品或飲料,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根據相關文獻顯示,自從DEHP開始使用40年以來,雖然發現有許多對人體可能之影響,例如:男性陰莖短小、隱睪症、女性性早熟(一般指小於8歲的女生)。但是以上研究皆未顯示多少血中濃度的DEHP或累計多久時間的使用會造成傷害。
有學者比對基因組資料庫之研究指出,DEHP和心、肝、腎臟健康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但目前都缺乏實際臨床案例,也缺乏關聯性之實證研究,故無法評估可能的危害程度。
八、哪種人比較需要去看塑化劑特別門診?
長期飲用已確定驗出含有DEHP食品的民眾,尤其是嬰幼兒應特別注意。一般民眾如無症狀,除非長期習慣性的每日大量食用攝入,否則不需擔心或特別去檢查。
目前血液、尿液檢驗並沒有相關文獻數據,可供判讀塑化劑對人體的影響。因此兒科醫學會並不建議進行血液尿液的例行性檢查。
九、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環境的塑化劑進入人體?
【五少】
1.少塑膠
(1) 少喝塑膠杯裝的飲料,儘量自己攜帶不銹鋼杯或馬克杯。
(2) 少用塑膠袋、塑膠容器、塑膠膜盛裝熱食或微波加熱超商購買的便當若包裝有塑膠盒或薄膜,要避免高溫微波,或另以瓷器或玻璃器皿盛裝再加熱。
(3) 少用保鮮膜進行微波或蒸煮,也不要用以包裝油性食物。
(4) 少讓兒童在塑膠巧拼地板上吃東西、玩耍、睡覺。
(5) 不給兒童未標示「不含塑化劑」的塑膠玩具、奶嘴。
2.少香味:減少使用含香料的化妝品、保養品、個人衛生用品等,例如香水,香味較強的口紅、乳霜、指甲油、妊娠霜、洗髮精、香皂、洗衣劑、廚房衛浴設備之清潔用品等。
3.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
4.少吃加工食品,例如加工的果汁、果凍、零食、各種含人工餡料的蛋糕、點心、餅乾等。
5.少吃動物脂肪、油脂類、內臟。
【五多】
1.多洗手,尤其是吃東西前,洗掉手上所沾的塑化劑。
2.多喝白開水,取代瓶裝飲料、市售冷飲或含糖飲料。
3.多吃天然新鮮蔬果(已知可以加速塑化劑排出)。
4.多運動,例如健走、跑步、加速新陳代謝。
5.喝母乳,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十、消費者如何避免潛藏食品中的人為惡意添加有毒添加物?
民眾自身對於食品衛生安全的覺知是杜絕有害物質進入身體最重要方法。其實我們身體並不需要任何食品添加物,多數食品添加物都是為了迎合消費者需求所開發的產品,可以使食品更可口、更方便製作、更易保存、更有份量。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各種食品最好以越接近天然食品的自然原色或口感越安全,千萬不要因為追求美味或外觀上的精緻而去改變其最自然狀態或製程方式,如此才能攝取完整且比例均衡的各種營養素,而且不會被任何因疏忽或刻意添加置換的非天然成分進入食品而危及身心健康。
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各種加工食品,雖然為我們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卻也成為現代人飲食安全上一大隱憂。身為追求健康的現代消費者除了應該儘量攝取天然、加工程序越少的食物外,還必須從個人的飲食、運動、呼吸及心的管理等各個層面去落實一個平衡和諧的生活習慣,並且盡力保護整個生活的環境健康,如此才能達到真正的全人健康。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