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光復後的音樂與電影研究(下)---作者:王受寧
2008/12/02 11:04:01瀏覽5889|回應0|推薦4
跟大家分享一個有關四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與臺灣音樂發展的研究,可以大致了解那時候兩岸發展的趨勢。那時候,音樂藝術都受到政府的控制。值得一讀,雖然字多了一些,希望大家有收穫。

大陸中央黨治政府中的主持配構
 1938年重慶時期:文宣工作已被中共掌握其詳如下:
   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陳誠〈國民黨〉1946年年繼任部長;張治中〈中共〉
  副部長;周恩來〈中共〉 藝術處處長;田漢〈中共〉 戲劇科科長;洪深〈中共〉
  軍事委員會第三廳廳長;郭沫若〈中共〉掌管文化藝術

大陸早期音樂家及其重要作品:
〈一〉 聶耳;雲南省玉溪人是雲南少數民族曾經考北京藝術學院未錄取,回上海進入當時著名的《百代公司》從事音樂編輯他是中國著名作曲家其作品《義勇軍進行曲》在抗日戰爭激發鼓舞中國人的士氣貢獻很大,可以比美《法國馬賽曲》後來中共選為《國歌》1935年7月17日在海邊不幸溺死,年僅23歲。
〈二〉 賀綠汀;湖南省人黃自得意門生,中共作曲家作品有 〈嘉陵江上〉男
高音獨唱曲 另外作品有〈天涯歌女〉周璇主唱,為電影〈馬路天使〉主題曲〈春天裡〉趙丹主唱〈中共演員〉為電影〈十字街頭〉主題曲。
〈三〉洗星海:中共作曲家,原籍廣東番縣但是1905年生於澳門貧苦漁民家由於僨發圖強先進入北平藝專選修小提琴後來1928年入上海國立音樂院學習畢業後留學法國,1935年入巴黎音樂院高級作曲班回國後從事抗日救亡歌曲創作有著名的《黃河大合唱》〈夜半歌聲〉〈在太行山上〉青年進行曲〉等。
〈三〉 任光:中共作曲家作品〈漁光曲〉
〈四〉 劉雪庵:中國著名作曲家,黃自得意門生作品有〈長城謠〉由女高音周
小燕首次演唱,劉雪庵是抒情歌曲創作者,作品很多例如〈紅豆詞〉〈飄零的落花〉由女高音郎毓秀獨唱「台灣名攝影家郎靜山之女公子」。滿園春色〉二重唱由郎毓秀,蔡紹序二人重唱
〈五〉 大陸早期音樂家留學國外的列舉如下:
1,黃自,留學美國,他的學生賀綠汀,劉雪庵,陳田鶴,江定仙四位。
2,周淑安,女聲樂家留學美國,她的學生有郎毓秀,胡然「中國著名男高音」,勞景賢,喻宜宣等。
3,應尚能,男中音聲樂家留學美國他的學生如:國際著名聲樂家斯義桂曾在美國紐約都城歌劇院演世界著名歌劇《Aida愛伊達》劇中埃及火神廟〈大祭司〉男中音,以及蔡紹序均出自應尚能的門下
4,蕭友梅,留學德國的作曲家他是中國最早接受西徉音樂的先驅,回國後1920年北京大學創辦「音樂傳習所」他繼後到上海創設國立音樂院擔任院長。
5,洗星海,留學法國是中日抗戰時期重要的音樂家。
6,趙梅伯,留學比利時布魯賽爾皇家音樂院。
7,唐學詠,留學法國入里昂音樂院主修理論作曲,福建音專校長
〈六〉臺灣早期由大陸來臺灣的留學國外的音樂家介紹:
1,戴粹倫,留學奧國入維也納新音樂院主修小提琴副修指揮。
2,蕭而化,留學日本入東京音樂專科學校主修理論作曲。
3.其他樂人是上海音專,福建音專畢業者佔多數另外軍事委員會音幹班等音樂學校畢業者也有隨政府來臺幾乎都是學生輩。

早期臺灣音樂界介紹
〈一〉 本省光復初期原有的音樂人才
林秋錦留日名女高音 張彩湘留日名鋼琴家,呂泉生留日聲樂家作曲兼指揮,陳泗治留日作曲家,高慈美留日女鋼琴家,李金土小提琴家,陳暖玉留日女中音聲樂家,周遜寬留學日本鋼琴家等。
〈二〉 民國35年以後大陸福建音專來臺灣的人才〈1946-1956〉
蔡繼崐,葉葆懿,劉韻章,汪精輝,楊渭溪等,蔡繼琨擔任臺灣省交響樂團團長,民國36年慶祝臺灣光復省交響樂團與北師女師兩校合唱團「300人」演唱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樂章〈快樂頌〉獨唱部分男中音汪精輝,女高音葉葆懿
男高音 楊渭溪三位擔任,臺灣光復初期省立師院音樂系首任系主任蕭而化「原福建音專最後一任校長」。                    
〈三〉 民國38年上海音專來臺灣,校長戴粹倫接任省立臺灣師範學院音樂系第二任系主任,教授部分:由原上海音專教授戴序倫,江心美,鄭秀玲,張震南,司徒興誠,林橋為班底,同時加入蕭而化福建音專,張錦鴻南京中央大學音樂系,李九仙北京藝術藝術學院音樂系,曲直「聲樂家」,福建音專劉韻章。另外原有臺灣省日據時代留日的音樂學者加入有林秋錦,張彩湘,高慈美,.周遜寬, 李金土,張彩賢等。
〈四〉 政工幹校音樂系                
早期系主任戴逸青,後接任系主任為李永剛,教授系統為師院音樂系教授兼任。
〈五〉 省立台北師範音樂科               
科主任康謳上海美專音樂科畢業,沈炳光國立福建音專畢業,周靜孜國立福建音專師範科畢業,張寶雲山東人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術系音樂組畢業,廖蔚老師湖南人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院西樂系聲樂組畢業,她是全中國最傑出的男高音胡然的女弟子,曾寅育江西人國立杭州藝專音樂科畢業,吳雪玲上海音專畢業兼任老師,以上七位都是在大陸時期各音樂科系畢業的樂人。
〈六〉 其他本省及大陸來臺灣的音樂人士的工作地點:
  沈愫之〈北一女音樂教師〉,張世傑,歐陽如萍,〈建中音樂教師〉,杜瓊英,楊永光〈臺北女師音樂教師〉,顏廷階,許德舉,薛耀武,陳墩初,汪精輝〈省交響樂團〉王沛綸〈中廣公司臺灣廣播電台音樂組長,李中和〈國防部藝工總隊副總隊長〉沈大勝空軍廣播電台音樂編導,計大偉〈教育部救國團音樂組〉周藍萍〈中央電影公司音樂組〉。
呂泉生〈實踐家專音樂教師〉王錫奇〈省交響樂團團長〉陳暖玉〈建中音樂教師〉張寬容〈省交響樂團〉
〈七〉臺灣本土音樂介紹:
 1, 王雲峰是〈桃花泣血記〉作曲家,詹天馬作詞,由「臺灣最早第一位紅歌星『純純』小姐演唱」,另外王雲峰也創作〈補破網〉這首歌曲由李臨秋作詞。
2,姚讚福作曲〈心酸酸〉陳達儒作詞本曲用五聲音階寫成。
3,蘇 桐 作曲〈 雙雁影〉陳達儒作詞〈同上〉
4,鄧雨賢作曲〈望春風〉李臨秋作詞 〈同上〉
5,鄧雨賢,作曲〈雨夜花〉周添旺作詞〈同上〉
6,鄧雨賢作曲〈月夜愁〉周添旺作詞 〈四季紅〉李臨秋作詞
7,吳家成作曲〈港邊惜別〉〈阮不知啦〉陳達儒作詞「臺灣早期悲情小調性
8,葉俊麟作曲〈淡水寞色〉洪一峰作曲〈舊情綿綿〉 
9,楊三郎作曲〈望你早歸〉〈港都夜雨〉〈孤戀花〉其作品有東洋調性‧曾留學日本。
10,〈農村曲〉臺灣民謠〈思想起〉臺灣民謠,許丙丁作詞 
〈八〉民國38年以後臺灣國語流行歌曲介紹
〈夜來香〉李香蘭唱 〈今夕何夕〉白光唱 〈訴衷情〉周旋唱
〈白蘭香〉姚莉唱 〈秋 夜〉 白光唱   〈天涯歌女〉周旋唱
〈我有一段情〉吳鶯音唱 〈鳳凰于飛〉周旋唱〈送郎一朵牽牛花〉吳鶯音唱
〈滿天星〉張露唱 〈 瘋狂世界〉周旋唱 〈月圓花好〉周旋唱
〈茶山姑娘〉劉韻江宏唱  〈香格里拉〉歐陽飛鶯 〈 戀之火〉白光唱
〈〈天上人間〉李麗華唱  〈花落誰家〉姚莉唱 〈夜上海〉周旋唱
〈春花秋月〉吳鶯音唱  〈秋水伊人〉龔秋霞唱  〈春之神〉周旋唱
〈夜半行〉白虹唱 〈恨不相逢未嫁時〉李香蘭唱  〈月下佳人〉周旋唱
〈明月千里寄相思〉吳鶯唱

影劇補充資料〈前車之鑒為政者要小心〉
影響當年國民政府丟掉大陸退守臺灣,不是中央政府軍力不足,而是人心相背,國民政府失去民心,這是跟中共當年的崑崙影業公司統戰文宣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有關摘錄劇情如下:

「 一江春水向東流」故事敘述女工素芬〈白楊飾〉,在夜校中認識教師張忠良〈陶金〉結為夫婦,一年後生一子。抗戰爆發,張忠良參加救護隊離滬,素芬、婆婆和孩子回鄉居住,抗戰最初的三年忠良和家中老母妻子受盡苦難,素芬偕婆婆和孩子逃回上海居住,她合丈夫音訊斷絕,而張忠良逃過日軍俘虜,轉輾抵重慶,求助於戰前認得的溫經理的小姨王麗珍〈舒鏽文飾〉,她這時已成交際花,把張忠良介紹到乾爹龐浩公開設的貿易公司做事,王麗珍拉他過墮落的花天酒地的生活,於是他成了王麗珍的俘虜;而在上海殘破屋內,素芬受苦難煎熬等待天亮。上集「八年離亂」到此鮚束。
下集「天亮前後」敘述張忠良忘了素芬,和王麗珍結婚,穧成為投機老手的市儈;素芬婆媳過著更苦的生活在嚴冬隨小販過封鎖線販米被日軍軀入水中。勝利終於來到了,素芬盼望丈夫回來,但張忠良回滬後,住在王麗珍的表姊何文豔〈上官雲珠飾〉家中,何因丈夫溫經理做過漢奸被捕,她就和張忠良搭上。
素芬做女傭剛巧受僱於何文豔家。不久王麗珍返滬,何家大宴客素芬發現了張忠良合這兩個女人鬼混,悲慟出聲逃出街頭,王麗珍逼張忠良和素芬離婚素芬把實情告訴婆婆,張母來見兒子,述說八年苦難,責兒子不可丟棄素芬。但在王麗珍淫威下張忠良不敢表示態度素芬受盡侮辱投江自盡。
這部電影分上下兩集劇情很類似〈秦香蓮與陳世美的故事〉但是惡人陳世美最後被包公殺掉,秦香蓮冤情得到申訴。但是素芬悲傷投江自盡,而惡人張忠良沒有受到應有報應,因此大陸上的觀眾對素芬含恨而終,悲憤的情緒無法疏解,當年的電影觀眾看「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結局,被壓制的不平不公轉換為:「大後方重慶與淪陷區對立,貧富階級對立」,仇恨當時國民黨的中央政府,抗戰勝利後的「重慶客」在上海過著紅燈綠酒夜紙醉金迷的腐化生活,全部都算在蔣中正領導的國民政府,最後只有退守臺灣。

台灣音樂界的緣起
光復初期最早進入台灣是福建區樂人為最多以〈福建音專〉為班底。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來台灣的樂人大陸各地都有以〈上海音專〉為班底,台灣本土音樂人士推行國語歌曲為台灣文化協進會為班底早期音樂人士對台灣音樂啟蒙教育貢獻很大。
(一)福建音專及福建樂人
〈1〉蔡繼琨是福建音樂學院校長,早期在1945年已經進入台灣,並且1948年擔任台灣省交響樂團團長兼指揮
〈2〉蕭而化江西萍鄉人畢業於日本東京音樂專科學校1948年曾任福建音專校長大陸淪陷前來台灣 擔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多年是 臺灣音樂界《理論和聲學》的權威同時也是愛國歌曲作曲家
〈3〉李中和江西九江人曾經擔任福建音專教授來臺灣後負責全國軍中文藝工作曾擔任國防部藝術工作總隊簡稱《藝工總隊》也是反共愛國歌曲作曲家。
〈4〉沈炳光福建紹安人福建音專理論作曲組畢業他是臺灣早期藝術歌曲作曲家曾經擔任北師音樂科老師並協助申學庸成立國立藝專音樂科同時在藝專擔任教授並開授〈理論作曲課〉
〈5〉汪精輝福建龍溪人福建音專畢業男中音聲樂家臺灣省交響樂團副團長
早期與戴粹倫等樂人創設中華民國音樂學會被推任為總幹事
〈6〉康謳〈號樂牧〉福建長汀人,約民國18年入上海音專理論作曲選科研究二年並跟黃自,吳夢非等學和聲與作曲繼後進入上海美專音樂科畢業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指揮中國歌劇〈秋子〉演出,來臺灣以後擔任中華民國音樂學會理事以及北師音樂科科主任 臺北師專專任教授國立藝專文化學院音樂系教授等理論方面有《樂學通論》《和聲學》《大陸音樂辭典》。
〈7〉朱永鎮浙江青田人上海音專畢業曾任福建音專副教授男低音聲樂家〈民45年〉到曼谷講學遭中共陰謀份子焚燒身亡,妻楊海音女朱苔麗皆為聲樂家
〈8〉其他樂人專業方面:陳敦初〈小提琴〉顏廷階〈聲樂男中音〉楊永光〈聲樂男中音〉歐陽如萍〈聲樂男中音〉杜瓊英〈鋼琴〉鄧漢錦〈指揮〉蔡麗娟〈鋼琴〉蔡國欽〈聲樂〉戴懷恩〈鋼琴〉吳華青,劉韻章〈音樂理論〉早期師院音樂系教授,謝雪如〈聲樂〉。

〈二〉上海音專及江浙樂人與臺灣本土樂人結合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前身省立台灣師範學院音樂系)
〈1〉戴粹倫江蘇吳縣人是臺灣音樂界龍頭領導人專業〈小提琴〉,民國十七年考上初創的國立上海音樂院預料主修小提琴繼後又入本科,民國二十四年第一屆畢業後,留學奧地利入維也納新音樂院師從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霍夫曼習琴藝及指揮,民國二十八年在大後方〈重慶〉成立中央訓練團音樂幹部訓練班隸屬軍事委員會簡稱〈音幹班〉抗日戰爭方熾 戴氏學成回國後參加抗戰擔任音幹班主任教官,民國二十九年班主任逝世後,吳伯超繼任,民國三十年吳氏交由戴粹倫接任音幹班班主任隨後同年奉令改音幹班為國立音樂院分院戴氏接長分院院長,抗戰勝利後吳伯超院長帶領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院遷往南京在常州建校。分院奉命遷回上海 與原先淪陷區租界地國立上海音專合併,民國三十五年合併後由戴粹倫任國立上海音專校長大陸淪陷前來台灣準備遷校臺灣未果,繼後戴粹倫接任省立臺灣師範學院音樂系系主任〈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前身〉戴 氏由大陸撤退時,帶來上海音專教授群如:戴序倫〈聲樂男高音,是著名男中音聲樂家應尚能的得意蒙門生〉江心美〈聲樂女中音〉鄭秀玲〈聲樂女高音〉張震南〈聲樂女高音〉司徒興城〈小提琴〉林橋〈 鋼琴〉以及蕭而化〈理論作曲〉李九仙〈小提琴〉
〈2〉張錦鴻江蘇高郵人民國二十二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音樂系在校主修理論作曲,專業〈和聲學〉音樂理論有《音樂史》《和聲學》張教授與蕭而化教授同為師大音樂系兩位理論作曲家以上是大陸撤退來台的第一代樂人
〈3〉台灣光復後本土留學日本的樂人在創校之初音樂系的教授群中:李金土〈小提琴〉高慈美〈鋼琴〉周遜寬〈鋼琴〉張彩賢〈鋼琴〉〞張彩湘〈鋼琴〉以及林秋錦〈聲樂女高音〉這是台灣本土第一代樂人在師範大學音樂系擔任教職
〈三〉政工幹校音樂幹部養成
〈1〉蔣經國先生在民國三十九年成立政工幹校培養國家軍中幹部及文化人
才,已經進入軍中,同時也在全國音樂界佔有重要地位。
〈2〉幹校音樂系主任由戴逸青擔任江蘇吳縣人是中國軍樂首創人民國八留學美國,抗日戰爭期間擔任陸軍官校音樂教官,民國三十三年晉升為中央幹部學校〈政治大學前身〉教授,他是戴粹倫,戴序倫的父親,因此師大音樂系教授也兼任幹校音樂系有:戴序倫,林秋錦,張錦鴻等教授。
〈3〉專任教授有李永剛河南太康縣人國立南京中央大學音樂系畢業理論作曲曾兼任幹校音樂系主任多年,作品有《指揮法》《作曲法》。
〈4〉幹校早期音樂系 畢業者有劉燕當〈音樂評論〉彭虹星〈音樂評論〉蔡伯武〈理論作曲〉左宏元〈理論作曲專業電影流行音樂〉汪石泉〈理論作曲〉專業通俗音樂,兒童卡通歌曲創作者〞,蔡盛通〈理論作曲〉,駱明道〈理論作曲電影流行音樂〉,董榕森〈國樂〉黃瑩〈音樂作詞人〉李建〈理論作曲〉曾卓〈男中音〉潘朝軒〈男中音〉錢慈善〈音樂理論〉以上是台灣幹校培養的台灣第二代樂人,沒有一人出國留學,但是他們先由軍中後轉入民間,創作國語電影流行歌曲,以及愛國歌曲。 
〈四〉大陸撤退來台灣的第一代樂人
〈1〉王沛綸〈音樂理論〉張世傑〈 理論作曲 〉施鼎瑩〈軍樂〉計大偉〈大提琴〉石嗣芬〈鋼琴〉沈愫之〈聲樂女高音〉沈大勝〈聲樂男高音〉方連生〈軍樂〉薛耀武〈豎笛〉葉保懿〈聲樂女高音〉隆超〈音樂理論〉許德舉〈理論作曲銅管樂〉唐鎮〈聲樂女高音〉吳季札〈鋼琴〉張寬容〈大提琴〉周籃萍〈理論作曲〉吳雪玲〈聲樂女高音〉廖蔚〈聲樂女高音〉張寳雲〈聲樂女高音〉周靜孜〈鋼琴〉葛英〈聲樂男高音〉樊爕華〈軍樂〉曾寅育〈鋼琴〉隋錫良〈鋼琴〉金仁愛〈聲樂女中音韓籍〉譚峙軍〈作詞〉賴素芬〈聲樂〉林運玲〈鋼琴〉談修〈聲樂〉曲直〈聲樂〉。
〈2〉鄧昌國,福建林森縣人小提琴家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繼後留學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專攻小提琴及指揮,並且在國外音樂院任教,民國四十六年教育部召請返國創立國立音樂研究所擔任所長,主要在發掘有音樂特殊才能的兒童及青少年〈如兒童鋼琴才能〈陳必先〉由教育部保送出國深造〉。鄧氏擔任國立藝專校長,也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兼指揮,以及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等職,夫人〈藤田梓〉日籍國際著名鋼琴家,對鋼琴詩人蕭邦的作品,有卓絕的功力。
〈3〉申學庸四川江安人早期畢業於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先後師蔡紹序,郎毓秀以及義大利阿烏里夫人等研習聲樂並且在歐美各地演唱,她在民國四十六年創立國立藝專音樂科,是國際著名女高音聲樂家也是音樂教育家曾擔任行政院文建會主任委員桃李滿天下。
〈五〉本土第一代樂人,除早期任教師範大學音樂系本土教授以外,其他留學日本的樂人有呂泉生〈聲樂理論作曲〉郭芝苑〈理論作曲〉高錦花〈鋼琴〉陳暖玉〈聲樂女中音〉陳泗治〈鋼琴聲樂〉戴逢祈〈鋼琴〉甘長波〈小提琴〉周慶淵〈鋼琴〉林進生〈鋼琴〉林澄木〈聲樂〉陳信貞〈鋼琴〉王雲鋒〈管弦樂〉李志傳〈音樂理論〉王錫奇〈交響樂團指揮〉蘇森庸〈合唱教學〉李君重〈聲樂〉。
〈六〉台灣第二代樂人〈前期〉
特色:到國外留學深造,在歐洲學理論作曲兼指揮有許常惠,史惟亮,劉德義,陳澄雄,張大勝。吳漪曼〈鋼琴〉陳必先〈鋼琴〉在歐洲深造學聲樂有劉塞雲,孫少茹,金慶雲,董蘭芬,李義珍,曾道雄〈後轉往美國學歌劇導演〉,陳秋盛〈學指揮〉廖年賦〈小提琴〉唐鎮〈聲樂〉朱苔麗〈聲樂〉。留在國內服務有:李祥龍〈聲樂〉台視音樂編審。陳明律〈聲樂〉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張清郎〈聲樂〉師範大學音樂系救授。李泰祥〈小提琴流行歌曲創作〉。林福裕〈聲樂合唱指揮〉。留學日本深造有辛永秀〈聲樂〉,吳文修〈聲樂〉盧昭洋〈鋼琴〉王明子〈聲樂〉陳盤安〈鋼琴〉楊兆貞〈作曲〉。其他有趙琴〈音樂理論〉李友石〈音樂理論〉范儉民〈 音樂理論〉林順賢〈鋼琴〉吳心柳〈樂評〉。
〈七〉台灣第二代樂人〈後期〉
馬水龍〈理論作曲〉任蓉〈聲樂〉呂麗莉〈聲樂〉陳藍谷〈小提琴〉,游昌發〈理論作曲〉戴金泉〈指揮作曲〉陳懋良〈理論作曲〉樊曼儂〈豎笛長笛〉錢南章〈理論作曲〉方晛耀〈音樂理論;〉戴洪軒〈理論作曲〉黃孝石〈音樂理論〉杜黑〈指揮 〉王斯本〈歌劇導演指揮〉游昌發〈理論作曲〉潘皇龍〈理論作曲〉蕭泰然〈理論作曲〉范宇文〈聲樂〉呂麗莉〈聲樂〉。
三、台灣音樂的發展與活動
〈一〉文化協進會與全省音樂比賽
台灣光復呂泉生教授首先指導帶領我們台灣人唱國歌,陳泗治為祖國作曲〈台灣光復節歌〉早年台北市長游彌堅召集一些著名的樂人,成立〈文化協進會〉聘請呂泉生,李金土,李志傳,李九仙,林善德,林秋錦,林森池,周慶淵,周遜寬,徐展坤,陳暖玉,陳泗治,陳信貞,張彩湘,張錦鴻,高錦花,高慈美,曾寅育,廖素娟,蕭而化,戴粹倫,戴序倫共二十三人,因此早期負責台灣音樂社教推廣活動是該會宗旨,諸如台灣文化協進會的〈新選歌謠〉設立,以及舉辦「全省音樂比賽」包括四項小提琴,鋼琴,聲樂,作曲。
〈1〉全省音樂比賽民國36年11月8日入選者小提琴陳添桂,唐敏南。鋼琴周雅郎,柯秀珍,張彩賢,江火土。聲樂黃月蓮,楊子和,林華鄂九名。
〈2〉全省音樂比賽民國37年12月5日入選小提琴李玉燕,陳添桂。鋼琴林秀珍,李富美,呂秀美,陳韶,劉靜壁。聲樂黃月蓮,林寬,陳清音十名。
〈3〉全省音樂比賽民國38年3月5日入選鋼琴劉貞婉,姜尚光,邱千慧。聲樂林寬,陳淑瓊。作曲郭芝苑,簡五石等。
〈4〉全省音樂比賽民國40年5月2日入選小提琴薛大思,謝啟鏞。鋼琴林澤生,林慧婉。聲樂陳淑瓊,柳挹羣,施眾生,廖菊香。作曲郭芝苑。
〈5〉全省音樂比賽民國41年3月23日各組入選小提琴賴英澤,王耀卿。鋼琴黃芳枝共三名。
〈6〉全省音樂比賽民國43年3月14日入選鋼琴李智忠,孫曉鍾。聲樂蔣妙,陳慧芳,蔡德財,陳慧雪等。
〈7〉全省音樂比賽民國45年高中組聲樂二等第一名辛永秀,第二名陸明媄第三名許德誠,第四名薛孝明,第五名王中梅。
〈8〉全省第八屆音樂比賽民國46年9月29日下午學舉行決賽,由該會理事長游彌堅主持,請該會音樂委員二十三人擔任評審至下午四時結束。繼後在本市許昌街青年會餐廳召開評選委員會決定各組入選名額如下:聲樂組魯玉鵬〈高雄〉王受寧〈台北〉吳文修〈彰化〉曾美惠〈花蓮〉等四名。鋼琴組林京〈台中〉一名。作曲組文藝類〈戰地小夜曲〉作者劉承駿〈桃園〉。〈蒲公英〉作者洪祖顯〈台北〉民謠類〈墾荒謠〉作者楊兆貞〈新竹〉。童謠類〈玫瑰花〉作者楊兆貞〈新竹〉。〈跳繩〉作者曾辛得〈屏東〉。
〈9〉台灣省文化協進會由民國36年創立以來,到民國46年最後第八屆全省音樂比賽結束共計八年,已經完成早年推展音樂文化的使命。繼後民國47年由省教育廳接手舉辦全省音樂比賽。
〈二 〉台灣藝術愛國反共歌曲演唱方面有下列數項
〈1〉早期大陸著名音樂家的愛國歌曲: 黃自作曲〈旗正飄飄〉〈抗敵歌〉〈熱血〉。夏之秋作曲 〈思鄉曲〉〈中國一定強〉。劉雪庵作曲〈長城謠 〉〈巾幗英雄〉〈柳條長〉〈西子姑娘〉。陳田鶴作曲〈懷古 〉〈兵農對〉。陸華柏作曲〈 故鄉 〉胡然 作曲 〈中國父母心〉黎錦暉作曲〈國父紀念歌〉。 藝術歌曲:黃自作曲有〈天倫歌〉〈踏雪尋梅〉〈花非花〉〈西風的話〉〈採蓮謠〉〈本事〉〈思鄉〉〈玫瑰三願〉〈農家樂〉〈國旗歌〉〈懷舊〉〈清唱劇長恨歌〉。劉雪庵作曲〈紅豆詞〉〈追尋〉。青主作曲〈我住長江頭〉李維寧作曲〈偶然〉徐志摩作詞。趙元任作曲〈教我如何不想他〉
〈2〉香港自由地區著名音樂家的愛國歌曲在台灣演唱的年代介紹
林聲翕作曲〈滿江紅〉今調〈民國40年代〉,〈海峽漁歌〉合唱曲民國63年〈山旅之歌〉〈中華頌歌〉。
黃友棣的民國40年代的反共愛國歌曲合唱作品〈我要歸故鄉〉〈中華民國讚〉〈思我故鄉〉〈黑霧〉〈寒夜〉〈祖國戀〉混聲四部大合唱。〈當晚霞滿天〉男女聲二重唱。獨唱曲〈中秋怨〉〈杜鵑花〉〈問鶯燕〉原選自「祖國戀」藝術歌〈輕笑〉等歌曲 。
〈3〉李抱忱旅美音樂家藝術歌曲作品〈你儂我儂〉〈聞笛〉。合唱曲〈 萬年歌〉。
〈4〉台灣本土早期作曲家在純藝術歌曲方面的作品很少〈民國38-50年〉
沈炳光的民國40年的〈冬夜夢金陵 〉〈牧童情歌〉。康謳的民國50年的合唱曲〈漁人之歌〉。郭芝苑民國40年代創作的合唱曲〈楓橋夜泊〉。
〈5〉台灣作曲家的反共愛國歌曲:蕭而化的〈反共復國歌〉。張錦鴻的〈青年反共救國團團歌〉〈金門春曉〉〈碧血黃花〉。李中和的〈山河戀〉〈白雲故鄉〉〈總統蔣公紀念歌〉〈保衛大台灣〉〈革命青年〉〈永懷領袖〉〈巍巍阿里山〉等曲。康謳的〈懷大陸〉張世傑的合唱曲〈偉大的領袖〉李建的合唱曲〈介壽頌〉談修的〈莫等待〉。
〈6〉台灣流行歌曲的反共愛國作曲家:林禮涵作曲的〈台灣好羅家倫作詞〉〈家在山那邊〉。 劉家昌作曲的〈中華民國頌〉〈我是中國人〉〈梅花〉〈國家〉侯德建的〈龍的傳人〉林文隆的〈海棠血淚〉。幹校系駱明道作曲〈風雨生信心 〉湯尼作曲〈四海都是中國人〉岳勳作曲〈誰都不能欺侮它〉周藍萍作曲〈美麗的寶島〉〈春風春雨〉〈願嫁漢家郎〉幹校系左宏元作曲〈藍天白雲〉
〈三 〉台灣早期國語流行歌曲
〈1〉大陸時期到香港時期的流行歌曲〈1949-1975〉 〈周璇〉的:月圓花好,拷紅,夜上海 ,星心相印 鳳凰于飛,霓裳隊,花外流鶯,知音何處尋,不變的心,月下佳人,天涯歌女,真善美,憶良人,前程萬里,五月的風,花樣的年華,永遠的微笑,陋巷之春 秋的懷念,月下的祈禱,漁家女,瘋狂世界,送君 ,心頭恨 合家歡,送大哥,街頭月 晚安曲,銀花飛 ,蕩湖船又名四季歌,燕雙飛,一片痴情,四季相思,莫負青春,歌女之歌,討厭的早晨,可愛的早晨,許我向你看,黃葉舞秋風,龍華的桃花,三年離別又相逢,交換,叮嚀〈周璇‧嚴華伉儷合唱〉慈母心,兩條路上,好時光〈鶯飛人間〉凱旋歌,訴衷情,四季相思,花開郎來等。
〈白光〉的:我是浮萍一片,相見不恨晚,戀之火,秋夜,魂縈舊夢,嘆十聲,東山一把青,春,牆,懷念,送情哥,假正經,今夕何夕,往事如煙,桃李爭春,莫忘今宵,天邊一朵雲,寒夜的街燈,醉在你的懷中等。
〈姚莉〉白蘭香,人隔萬重山,花落誰家,那個不多情,夜歸人,雪人不見了,好花不常開,詩情畫意,喜臨門,春風吻上了我的臉,默默無言,千朵桃花一樹紅,鄉村姑娘,桃花江,我睡在雲霧裡,秦淮河畔,我愛媽媽,伴侶那裡找,歌迷小姐,愛的鈴聲,春雨綿綿,紫丁香,站在高崗上,東山飄雨西山晴「姚敏作曲」等
〈吳鶯音〉聽我細訴,恨不鍾情在當年,我想忘了你,斷腸紅,紅燈綠酒夜,隴上一朵玫瑰,玫瑰我為你陶醉,美麗的歸宿,空幃殘夢,南風,永別了我的郎,何時再相逢。
〈葛蘭〉廟院鐘聲, 我要飛上青天,海上良宵,薔薇訴願,不管你是誰,粉紅色的康乃馨,金鳳凰。
其他:香格里拉,情人的眼淚,天上人間,夢裡相思,荷塘月色,不了情,痴痴的等
〈2〉台灣本地作曲家創作的流行國語歌曲
〈周藍萍〉遠山含笑「黃梅調」昨夜你對我一笑,碧蘭村的姑娘,昨夜我為你失眠,綠島小夜曲,春風秋雨,春風春雨,茶山姑娘,月光小夜曲,回想曲,明媒正娶。
〈劉家昌〉愛的路上千萬里,往事只能回味,秋詩萹萹,煙雨斜陽一簾幽夢,街燈下,小詩,母親,純純的愛,月滿西樓,晚安曲,諾言海鷗,雲河。
〈左宏元〉又名「古月」海韻,一顆紅豆,月矇矓鳥矇矓,〈駱明道〉翠湖寒,海角天涯,楓葉情,又是黃昏,庭院深深。
〈慎芝〉群星頌〈翁清溪〉杏花溪之戀,春愁點點,南海姑娘
其他:初戀女,茶葉青,阿蘭娜,桃花江,如果,長白山上
〈早期著名台灣國語歌星介紹〉: 鳳飛飛唱 巧合,相思河畔,好好愛我,祝你幸福,又是秋天,藍與黑,楓葉情。冉肖玲唱:藍色的夢。 鄧麗君唱 一見你就笑,又見炊煙,海韻。凌波唱 十八相送黃梅調「周藍萍作曲」。青山唱 難忘初戀的情人。紫薇唱 願嫁漢家郎,明媒正娶。謝雷 唱 苦酒滿杯。王芷蕾唱 台北的天空。陳蘭麗 唱 葡萄成熟時 。劉文正唱 睡蓮。 姚蘇蓉 唱 今天不回家。余天 唱 朋友朋友〈以上是首次演唱的歌星介紹〉。
〈3〉台灣光復後流行的台語歌曲
呂泉生作曲:杯底不可飼金魚
鄧雨賢作曲: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春宵吟,滿面春風,初戀情形四季紅。台灣早期著名作詞人:李臨秋,陳達儒
楊三郎作曲:望你早歸,孤戀花,苦戀花,港都夜雨,秋風夜雨,秋怨
姚讚福作曲:心酸酸,陳達儒作曲:安平追想曲。蘇桐作曲:姊妹愛,雙雁影。江中清作曲:春花夢露。吳成家作曲:阮不知啦,港邊惜別。吳晉淮作曲:暗淡的月。洪一峰作曲:舊情綿綿,葉俊麟作曲:淡水寞色。王雲峰作曲:補破網。黃敏作曲:碎心戀。周添旺作曲:西北雨。
〈4〉台灣民謠 丟丟咚,農村曲,思想起,天黑黑,白牡丹,牛犁歌,六月茉莉,南都夜曲。
〈四〉台灣音樂的活動與振興
〈1〉早期合唱團介紹:
1 中華合唱團:是一個普及社教的大型合唱團,以演唱藝術愛國歌曲為主,民國47年5月成立團員固定在250人以上,當時每週日在南海路美國新聞處大禮堂練合唱〈前省參議會〉團長張世傑,指揮楊永光,伴奏鄭國華,名譽團長何應欽將軍,曾在北市中山堂多次演唱,聲譽好評不斷。
2台灣文化協進會合唱團:是臺灣本土文化的合唱團指揮呂泉生,團員50人以演唱本土歌謠及外國藝術歌曲為主。
3中廣合唱團:是屬於中國廣播公司台灣廣播電台的合唱團指揮林寬該團每星期天固定在廣播中演唱新歌,是唯一在威權時代,有演唱台語歌曲的合唱團,指導教授由呂泉生負責,並且介紹〈新選歌謠〉的作品本土色彩很濃厚。
4中央合唱團:是屬於國家中央廣播電台的團體,是負責早期對大陸地區的文宣工作,指揮劉德義,團員領車費,不過該團從未對外公開演唱。
5青年合唱團:屬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團體,早期設立在鄒容堂〈今中山北路國父史蹟館〉指揮計大偉,演唱歌曲以愛國歌曲為主,該團首次公開演唱香港名音樂家黃友棣的作品〈我要歸故鄉〉
6國光合唱團:屬國防部藝術工作總隊的團體,團員是音樂專業人士,成員以政工幹校音樂系為主,另外特聘國』內大專院校音樂科系聲樂好手組成,是領薪金的職業團隊水準很高。
7台北教師合唱團:原屬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民國60年正式公開演唱,成員是台北市各學校任教的音樂老師為主,團長是鄧昌國,指揮李芳育,曾經赴美演唱極獲好評。
8榮星兒童合唱團:是台灣兒童合唱音樂教育最佳的例證,真正走相國際音樂園地的功臣是音樂家呂泉生,他是團長兼指揮,帶領他們在國外演出深受佳評,同時也提升國內兒童音樂教育的水準。
〈2〉台北市早期大型重要的音樂會〈通常國際上有重要的慶典如國王加冕等節日,演唱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樂章「快樂頌」〉或演出唯爾第歌劇『愛依達』。
1 民國37年慶祝台灣光復節 台灣省交響樂團於中山堂首次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由蔡繼琨指揮,台北女師及省立北師擔任合唱部分,獨唱部分男中音汪精輝,女高音葉葆懿,男高音楊渭溪。
2民國49年5月30,31日下午八時台灣省交響樂團暨中華合唱團為慶祝 總統 副總統就職大典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聯合音樂會,演唱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樂章快樂頌〉及張世傑作曲,譚峙軍作詞的〈偉大的領袖〉合唱團員350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快樂頌〉獨唱部份由男中音潘朝軒,女高音林瑞申,男高音王受寧,女中音李秋麗,四位擔任。
3李抱忱音樂會民國48年1月31日晚八時在台北市中山堂由李教授親自指揮藝專音樂科系等5校合唱團,並邀請名女高音申學庸教授擔任獨唱部份演唱趙元任作曲的〈上山〉及〈海韻〉同時演唱李教授成名作品〈你儂我儂〉。
4黃自逝世作品發表會於民國57年3月9日晚八時在台北市國際學舍舉行演唱會。
5旅美著名音樂家馬思聰小提琴音樂會於民國56年4月8日晚八時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
6紀念已故音樂家吳伯超作品發表會於民國57年4月6日晚八時在國際學舍演唱吳氏最著名的合唱曲〈中國人〉由師大,幹校,藝專,文化學院的音樂科系同學擔任合唱,由其女公子吳漪曼教授擔任鋼琴伴奏,蕭滋指揮。
7美國紐約都城歌劇院的中國著名男低音聲樂家斯義桂,曾經受邀兩次來臺
舉行獨唱會,分別在台北市中山堂以及國際學舍演唱,由夫人李蕙芳擔任
鋼琴伴奏。
8國際著名中國男高音聲樂家伍伯就,在國際學舍舉行歌劇音樂會並邀得女高音沈愫之同臺演唱〈普其尼〉的歌劇「藝術家的生涯〈La Boheme〉」的二重唱。
9早年〈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曾經來台灣,在台北市大稻埕寧夏路附近民生天主堂舉行演唱會。
10早期總統府前方右側近一女中有一座大型的〈三軍球場〉曾經美國落山磯交響團在此演出,當時全場爆滿盛況空前,前奏曲是莫札特的歌劇:「魔笛序曲」〈筆者當時也在現場〉
(3)台灣音樂的振興與起飛
 早期第二代樂人如許常惠 史惟亮兩位音樂家留學歐洲 先後在民國 46年返國 開始從民間採訪收集民間歌謠3000多首,成立《中國音樂研究所》對台灣鄉土失傳民謠及原住民的樂聲加以記錄搜集整理再編曲 這是兩位音樂家共同合作的工作。
許常惠畢業法國巴黎法蘭克音樂院,他把19世紀期末法國《現代音樂》的作曲理論帶進國內傳授給他的早期國立藝專學生如馬水龍,李泰祥,陳澄雄戴洪軒,游昌發,戴金泉,陳懋良,方晛耀,許博允,沈錦堂,。繼後他回到母校師大音樂系任系主任,如錢南章,蕭泰然等都是他的學生以上這些台灣音樂界菁英都是許常惠培植的。
許常惠發掘兩位台灣薪火相傳民間歌謠藝人陳達及歌仔戲國寶級廖瓊枝女士。他在1961年發起《製樂小集》1965年成立《五人樂會》同時發起組織《亞洲作曲家聯盟》並且擔任主席。
  史惟亮音樂教育家,東北遼寧人過去在大陸國共內戰時期曾經是流亡學生求學坎苛1947年入北平國立藝專音樂科作曲組1949.年來台灣以前曾任北平國立藝專音樂科主任
1949年轉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師範大學音樂系前身〉
1954年任職省立北師音樂科國立藝專音樂科以及文化學院音樂系教授
1958年留學歐洲入維也納國立音樂院作曲組而於西班牙皇家音樂院作曲系畢業
回國後擔任板橋國立藝專音樂科主任以及台灣省交響樂團團長
1961年獨自創辦中國青年音樂圖書館,作曲方面:具有中國文化特質意境很高深具有民謠特色。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2006&aid=2435177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3 23:20 【udn】 購買前先比價!黃花 韓風 流線 花樣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