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廣播No.11_來自人性的共鳴,讓我們同在
2014/08/12 07:15:47瀏覽481|回應0|推薦15



前陣子,有朋友建議:「在廣播上,少說點妳自己的事情。」 


這樣的建議,對我來說,有點困惑也有困難。我想她一定有她的角度與善意,不過,就我來說,某種程度的自我揭露,是一種分享與共鳴,我相信,在閱讀的分享過程中,最真誠的還是不脫離自我的經驗,如果經驗可以映照閱讀,那就是一種美好的共鳴。
 


於是,我回覆了朋友:「謝謝妳的考量與建議,不過,我如果不拿自己開刀,難道我要開別人?我想,我還是說說自己會比較好。」
 


人生曾有一度,我帶著紀錄片到處分享時,也覺得:我這是在消費自己或者耽溺自己與父親的親密又爆衝的情感嗎?



但一次又一次的映後座談回饋而來的是,從第一年,我透過觀眾的眼睛自我療癒,到第二年、第三年,我可能有點痲痹,然後我爸過世後到現在,我的焦點轉移到:觀眾在看什麼?他們為何會這樣看?從「我我們他們」這三層的轉變,我明白了至少在我來說,紀錄片對一名創作者的意義是什麼。



當我開始能夠去關注觀眾看到什麼,以及他們背後的那雙眼睛與自我意識反映了什麼,那才是一個作品可以跨越時空限制,達到一種我非常期待的境界:一種永恆,一種經典。



循著這樣的思維,雖然廣播只是聲音的流動,但我想在當下有任何一兩句話可以讓聽眾深深久久駐足腦袋裡,那就夠了,那是當下聽眾與我的共鳴。我在乎的是我們彼此的共振,遠遠勝過知識的傳遞。知識可以一直更新,而人性永遠都是伏在生命最底層的不變本質,是這份本質讓我們在一起。所以,我依然會繼續分享自己。



這次分享的是一部我最近看的電影《依達的抉擇》。這部分之前部落格文章已有比較多的著墨,在此不贅述;另外,《漂流》的閱讀,我們來到Steven第一天的日記開始與結束。他終於面對自己孤零零地在大洋沙漠上,不見得有人會看見他,他可能就此葬身在無人知曉的地方,但卻又同時用幾個經典的漂流栗子,安慰著自己:一定會有奇蹟!但,在海上等候的日子,一天可以放大像三天那般長久時,你會忍不住懷疑:我真的可以那麼幸運,活了下來嗎?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tchirene&aid=1607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