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3 21:36:26瀏覽2745|回應25|推薦210 | |
【七月。晶瑩】
文/東方焱淼 一直緊握著初春的瘦 將自己 鎖進一個 不必說出隱喻的謎 一直的,在你的暗裡 無法從容。光潔。柔順安靜的 如一條無辜悄然的魚 ... 一 七月的我,必須隱身於 更北方的藍 帶走五月的花香和黑暗 為那些心力交瘁的雲和 遺誤再三的病 找到白衣,魔法 和古老的針劑 在越來越滿的疼裡 完成逃離。埋葬。並安置好 行將碎裂的心 二 你遼闊的江岸,是桃花與曾經 我的期許夜以繼日的 沉醉。脫軌。升降如梯 成為你暮春的遲疑 生長,蕩漾成我的憂傷和淚水 令我先後失去 最無恙安然的光陰和土地 我只能提前這場驟寒驟暖的交替 招募萬千精靈的眾會 化身為七月的雨 成為寂靜。盛大。洶湧而至的漣漪 在每一滴的夏裡,陷落。重生 積蓄所有的暖和愛意 一次。一次 再一次... 露出光。盛宴。 和想念你時的 所 有 轟 鳴 * 多倫多赤熱。轉而大雨。正如我此時雨落千滴的心境… 我們總是在面對情感的時候,有著因愛生畏的困頓。在越加珍惜的人或者事物面前,總是那麼多的無能為力。其實人類行為在最深層次上無不受控於兩種情感之一,一種是愛,一種是怕。而當我們面對最愛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往往竟是最大的怕。怕失去,怕受傷害,怕自己不夠完美,怕被欺騙,被誤會,被拒絕,被愚弄,被輕而易舉的掌控,怕,和更多的怕... 隨之而來的便是因怕而產生出的種種非愛的情緒:疑惑,猜忌,嫉妒,恐懼,焦慮,躲閃… 我並不想在此文探討如何在一份情感面前選擇"愛"而不是"怕"的方式,那是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不同成長階段,都要面對的人生功課。我們的所有行為,言語和思維,注定的會不停的在愛與怕之間擺盪。 因為理解人性的敏脆,所以特別回護和偏疼這情感中因“怕”而來的,所有不得不的面對。像是珍愛一塊珠玉或翡翠的瑕疵,小小經絡般的隱現在燦然的光裡,而每個靈魂都是那上好的珠玉或翡翠。我們要學會的,就是要接受和麵對自身的不完美。 現實中很多的愛都隨著聚散悲喜,變得淡漠,虛假,消失了,甚至演變成了恨。我們認為那是愛的不夠。而其實更多是因為愛的太深,太用力,因此失去了重心,閃到了自己,壓到了別人,再掙扎便倒下去,摔得面目全非。之後的我們會活得更像是容易受傷的人,在對愛的渴望與遲疑間糾結。正如李宗盛的《給自己的歌》:“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然後好幾年都問不得聞不得女人香…” 然而是我們自己,總是固執的認為,所有的傷都是別的人,別的緣由帶給自己的,於是我們在成為受傷者的同時,剝奪了自己去改變傷痛的權利。其實只有當我們承認這是由我們自己造成的,才能有能力和勇氣去改變它。因為與其試圖改變別人的行為,改變我們自己的行為要容易得多。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和接受自身的弱,和錯。 然後,去感同身受的認識和接受對方的弱,和錯。放上理解的愛,設身處地的為自己愛的人,也是最傷害自己的人著想,至少學著去接受一個真相,傷我們最深的人,可能也是因我們的愛,而陷入最迷失無助境地的人。他/她可能是我們的愛人,朋友,我們的父母或最寶貝的孩子。在一份關係裡,無論愛得多麼的無怨無悔和偉大,這份愛都應該是以能讓兩個人在互動中,產生出更積極向上,更強大的能量為基礎,是兩個人的心靈得到滋養與成長的過程,不該是單方面的索取或消耗。 無論對友情,愛情還是親情,在一份"怕"裡所做的種種努力,都是情感中最正常的反應,但放在一份純然的"愛"裡,卻是最自然的。因為只有愛,在一份關係裡,是最能使彼此渴望靠近並感受溫暖的契機。 我們真的懂得愛嗎?我們真的能扶住在愛與怕之間,不斷擺蕩的鞦韆嗎?讓我們的心底,都有一面誠實坦然的鏡子,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折映的光裡看清自己,是在愛著,還是一直在愛的名義之下,不停的怕著? 讓我們在最悲弱的時候,能輕聲的對自己說:親愛的,別怕。 讓愛是這七月底的大雨,在萬千撲落的晶瑩裡,讓我們,別怕...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