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24 22:25:26瀏覽3343|回應33|推薦188 | |
你曾经的玉手纤纤 在我的绛唇上轻点 鸳梦重来 你在我耳边说 我们不风花 也不雪月 让我们,爱 ...... 一 说到想念,也不过是字间的肆意缠绵 说到打动,也不过是心头 百转愁肠里的一厢情愿 说到承诺,亲爱 我们都不过是这春日里 日渐转暖 放软身段的蛇 或 一介浮生 躲在烟雨的江南 红檐屋瓦下的我 体验着 营养严重缺失的人间 在阁楼里 用上好的狼毫小笔 写信,写诗,偶尔琴棋书画 在夜未央的场景里 揣想你 裹着手绣的鸳鸯锦被 精心的筹划 拿捏着 旧世情怀中的苦主 四溢的软香 桃花潭水不便深望 青山如袖,绿得气宇轩昂 也绿得空洞 二 而我多么惭愧自己失重的形像 面对长安,面对夜夜繁盛 面对往事,面对酒色歌赋 面对女人,面对你,尤其是你 我有着根深蒂固的轻忽 以及不合时宜的庄重 诺言一直无法兑现 但我的道具里有很多的细节 就像你的致命武器,是娇柔媚骨 是手无寸铁 三 你们都曾是洛阳的牡丹 你们都曾有花开的永夜 而我怀揣着风雅的举止和外表 画地为牢的在莺红柳翠里 虚构别人的笑,别人的好 即使你明月清风里的笛箫 吹破了一万里晴空 错落在音律里的催唤与浓情 如箭在离弦 却最终 没能刺破我意念的表皮 我的美姬,我的如意 我们都辜负了这春夏里脉脉的含情 其实,那一夜的良辰美景 留与不留,对我,都是成全 来与不来,对你,都是爱恨人间 诗文的灵感来自手边的这本【水绘仙侣】,以为可以读到一段关于冒辟强和董小宛的美丽传奇,也以为会为董小宛写上一篇美好馨香的字。然而,读了之后,竟是从冒公子的淡待推委里,得到更多感叹,写下这一篇【辜负】,因他的真情感里,更多的是一份辜负和凉薄。 虽然,每每读到冒公子危机关键时刻,便对董小宛的恩情视而不见的背弃,真的不免心寒长叹。但这里并不想特意指摘他的薄情寡意,更不会想盛赞董小宛痴嗔卑怜的苦爱。反而是想说,一份没有尊严的爱,就算走进了婚姻,最多也不过是这样的结果。即便是历史上盛传的一段美好姻缘,看似也像是修成了正果;即使是美人逝后,生者用痛悔和感激写下了【影梅庵忆语】这样情真意切的追念,也不过如此。 在一份情感里,人们最看中的该是一份诚实的担当。而我更欣赏和一直记得的,却是【西雅图未眠人】中的情节,女主角将订婚的戒指退还给了未婚夫,而未婚夫也淡定的接受了那份拒绝,说出的话里,也依旧有着应有的尊严,他相信他要娶的女人该是最爱他的。若不是,不必勉强。很长的时间里,一直都被这个「I cant 」的剧情而打动。因为那份双方的大气坦诚里,不无遗憾,但更多的是对内心真爱的坚持和对已经发生的错爱里一份理性的担当。 现实的情感或姻缘里每每悲剧上演,都因有着太多的妥协,太多的牵绊,太多的因果不甘与纠缠。而我只想说,对一份不忍和同情之下的情感,要清楚那不是真爱,也永远换不来真爱。也许真正该做的,是大声的说出「不」,是去承担该有的怨诉与责罚,是去面对该有的失落和遗憾。如果错了,再犯一个错误去掩盖,不会使事情变成对的。对「不爱」所做的所谓负责和担当,是即对不起别人,也对不起自己的一种选择。读到董小宛大婚,和九年的「幸福」,能想见那是她急急想要的一份归宿。可是,也一直为她叹息,若嫁一个真正呵护疼爱她的人,她的幸福又何止是九年,又何苦如此的卑怜?而冒辟强的心里,总有着淡淡的牵强,也在想,若他娶到的,是他想盼的陈圆圆,会不会又是另一种情景? 有些一厢情愿的情感坚持里,所要面对的辜负与淡待是注定的。而我写的字里所要表达的感慨,是想说,每个灵魂都值得,也应该,被全心全意的爱着。 ............................................................................ *原文转载摘录:「董小宛(1624-1651),名白,字青莲,与柳如是、李香君等并称“秦淮八艳”。 董小宛“天姿巧慧,容貌娟妍”... 美艳不可方物,可惜红尘沦落。在那里,她总是显得落落寡欢,但内心却坚执地期待着能够出现一个人,值得她终身托付,并带她离开这个声色脂粉之地。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明末清初文学家。万历三十九年出生在扬州府如皋县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随祖父在任所读书,“幼有神童之誉”,13辄能赋诗,14岁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但遗憾的是,冒襄在1627—1642年间,六次去南京乡试,六次落第,仅两次中副榜。怀才不遇的他,自此无心仕途,并于1642年的冬天与董小宛结合,安心在水绘园过起了恩爱缠绵的隐居生活。 29岁的冒辟疆因应制来到秦淮,并在吴应箕、方以智、侯朝宗等人的极力推荐下,第一次见到了董小宛... 虽然此后冒辟疆“同密之屡访”董小宛,但其真正钟情的却另有其人,而且这一年春天他就是为了履践与此人的婚约才重临秦淮的,这个人正是让吴三桂“冲冠一怒”的陈圆圆。但命运作祟,就在冒到来前不久,陈被豪强万金劫去。于是,这才有了冒辟疆郁愤夜游,浒墅重访董小宛一幕。就从这一夜开始,董对冒展开了强大的爱情攻势,当下表示愿以身相许,第二天,她又带着病痛,追随冒出行,且“誓不复返”。这一送就送了二十七天,从浒关到北固,冒一连回绝了她二十七次。她失声痛哭,并指江发誓:“妾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冒无奈,最后答应等秋试完毕之后,再行商讨婚姻之事。 痴情的董小宛于是返家杜门茹素。八月,孤身从苏州买舟江行,到南京与参加秋试的冒会面。 “遇盗,舟匿芦苇中,舵损不可行,炊烟遂簖三日。初入抵三山门,只恐扰余首场文思,复迟二日始入。”历经重重艰辛,董终于得见冒,但冒却无心婚娶之事,只是带她各处游玩。几日后,冒听说父亲退休回家将要经过江上,便以此为由又与董不辞而别。董急忙发舟追赶,在燕子矶遇到风浪,差点葬身江中。待得小宛追到如皋冒家,冒又借口考试失败,让小宛再千里迢迢地回去,并说董苏州欠债太多,在如皋落籍又非易事,诸多搪塞。 冒冷面铁心,但董痴情依旧。 “姬归不脱去时衣”,并表示冒“不速往图之,彼甘冻死”。冒的薄情实在让他的朋友们都看不过眼了,先是刘大行等人发起筹款,后来又是号称风流教主的钱谦益亲自出面安排一切,先自掏腰包帮董还清债务,又让人解决了小宛的户籍问题,最后又从半塘买舟送她到如皋。历经种种劫难与拒绝,董终于如愿与冒结成伉俪。这一年是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 董嫁到冒家后,一洗铅华,尽心尽力服侍冒家人,事事亲力亲为,深得冒母马恭人和冒妻苏元芳的喜爱。她督导冒襄的两个儿子读书,算是家庭教师。她操家理财极富管理才能。闲时,她与冒常坐画苑书房,泼墨挥毫,抄诗编写,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宛有一手过人的厨艺,据说现在扬州的名小吃董糖和董肉就是由她发明的。 但短暂的宁静很快过去。甲申之变,清军南下,冒襄一家辗转逃难。冒“一手扶老母,一手曳荆人”,危急关头,就也顾不得董了。他提出将董寄托在朋友家里,但董誓死不从。途中冒襄患病,又是董一路不眠不休地照顾。 “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董小宛辛苦侍疾、无微不至,最后落得“星靥如蜡,弱骨如柴”的地步。 之后,顺治四年、六年冒又两次发奇疾,董同样昼夜不离地在枕边服侍他。董本来就身体虚弱,加上连续照顾冒的几场大病,她的身体顷刻间垮了下来,连续二十多天滴水不进。冒多方延医诊治,终难奏效。顺治八年(1651)正月初二,在冒辟疆痛彻心扉的哀哭声中,小宛仙逝,年仅28岁。 」 *畫作是東方的新作,花了不短的時間才完成,讓這首早寫好的詩拖到現在,但還是堅持想用這張畫襯了這篇詩文。0.05毫米的針筆,黑白紙本畫【我們的驕傲】。 局部: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