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放手讓孩子自在過活
2008/05/07 03:22:02瀏覽826|回應0|推薦4

放手讓孩子自在過活

張世民   資深文字工作者/專欄作家

 

媒體日前報導台北市一所知名高中的李姓高三男生,因準備申請大學入學送審資料時,與母親意見不合,發生爭執,在母親表示:「我要找你導師談」當下,李生一時情緒衝動,從五樓教室一躍而下。不幸中的大幸是,李生跌落二樓平台,

多處骨折,並無生命危險。

  此一高三生墜樓事件,充分暴露出親子溝通出現嚴重落差的問題,而且已非偶發個案,在歷年升學考試選填志願或申請入學資料時,經常發生父母期望與子女意願相左的情形,加上溝通不良,因子女一時想不開,而引發不幸事件,甚至釀成家庭悲劇。

  天下父母心,莫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對兒女的期望都很高,甚至有些父母將自己主觀的期望,強加在兒女身上,而沒有考慮到兒女的性向、志趣與意願,希望兒女照單全收,絲毫沒有討論或溝通的空間。兒女在面對父母高壓的強制手段之下,往往會做出許多反常舉動或意想不到的抗爭行為,而兩敗俱傷。

  其實,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高,無可厚非,只是在手段或方式上,是否可委婉、細膩一點,多一點尊重,耐心傾聽兒女的心聲,即可避免不幸的意外事件發生。

例如李姓高三生的母親固然是很關心兒子申請大學的事情,所以特別到學校想要協助兒子辦理申請手續,但她希望孩子能考上台大醫學院,將來當個醫生,顯然這是作母親的一廂情願,兒子則志不在此,而希望就讀其他大學科系,兩人意見南轅北轍。此時為人母親的,如果能心平氣和地與兒子好好溝通,或是尊重兒子的意願,事情即能圓滿解決。

    親子之間想法、觀念的差異或所謂的代溝確實存在,孩子逐漸成長至青春期,

也就是處於叛逆期的階段,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主張,父母很難要求兒女的想法、觀念必須和大人完全一致,反而必須去了解兒女的想法、觀念,此即有賴親子間良好的互動與溝通,增進彼此的了解,才能化解歧見及對立。

  知名暢銷書作家劉墉,他的兒子劉軒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在年輕時也曾叛逆過,父子兩人如今回憶起來,對於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的思想行為,均頗有一番深刻的經歷與體驗,值得現在兒女正值青春期的父母借鏡。

劉軒有一天自己向父親坦誠告白說:「老爸!你知道我以前為什麼要叛逆嗎?那時候,你說左,我就說右;你說黑,我就說白。其實我心裡很清楚你是對的。可是我為什麼從小到大都要聽你的呢?所以,我是故意唱反調,唱錯了、做錯了,吃了虧,也不後悔。你總得讓我自己作主、錯一次吧!」這就是叛逆期孩子的調調或德性。

    劉墉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後表示:「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最好少用教訓、少用命令。因為大部分的道理,他們早就懂了。倒不如用問的方式,聽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因為叛逆期的孩子開始走向獨立,不只是身體的獨立,更是思想的獨立。」

換言之,孩子開始有自己的喜好、想法、意見、主張與堅持。他心裡會有一個想法:「我已經長大,我為什麼一定要聽父母的?」此時做父母的需要學習去傾聽、了解、尊重及接受他們的想法或主張。千萬不能再採取威權、高壓式的管教,否則不但傷害了親子關係,也可能迫使孩子關閉與父母溝通的大門,造成孩子不再想和父母溝通,也不再願意把心裡的想法告訴父母。

  所以,劉墉以過來人的身分提醒為人父母者,有時就將就孩子,讓他作主。甚至看著他錯,讓他從錯裡得到教訓。有時你放手讓孩子做主、做決定,他反而變得客觀理性。

有時離他遠遠的,再偷偷的觀察他,在他需要時再提供必要的協助。父母愈能讓孩子以一種健康、快樂的心情面對外面的環境,孩子的人格成長愈好。過去是高高在上的「老子」,必須漸漸改變地位,成為平等、平起平坐的「朋友」。

讓孩子覺得他長大了,受到大人的尊重。

尤其,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別想把孩子據為己有,想要操控孩子的一切,想要為孩子安排好一生。此不但不可能,且往往適得其反

例如有一天劉墉問劉軒:「最近有甚麼收穫?」

劉軒回答說:「你一天到晚盯著我,我怎麼可能有收穫?大家都叫我是劉墉的兒子,你處處為我安排,我怎麼可能有收穫?」

    所以,不要整天盯著孩子,不要凡事都為孩子安排妥當。為了讓孩子能早一點長大,激發他們的潛能,父母應放手讓孩子自由自在地過活,讓孩子更有自信、更有責任感。

    其實,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關心照顧,無微不至,呵護備至,卻也是操心過度,保護過頭。樣樣都為孩子設想週到,甚至為孩子做決定。這些都在剝奪孩子獨立思考及自力自主的生存空間和求生本能,讓孩子成為溫室花朵,禁不起挫折、打擊,也喪失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與主張,從小培養他為自己負責的觀念,凡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親身經歷,教導他學習思考力、判斷力與決策力,然後要他為自己的行為或決定負責。

父母的愛,要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而不是變成阻力。如果父母、師長能給孩子機會,讓他們犧牲、奉獻,讓他們自己去經歷生活,他們會活得更快樂、更充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sepr&aid=1845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