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認識腸病毒,預防腸病毒
2008/06/14 07:27:47瀏覽378|回應0|推薦3

最近新聞好幾天的報導,全省目前腸病毒疫情尚未控制,也希望大家多對此腸病毒多一點認識,讓腸病毒擴散與解除早點結束。

目前依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腸病毒監測資料200811日至430日止,全國各醫療院所共通報100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經審查後60例確定,其中2例確定病例死亡。

到底什麼是腸病毒」?整理網路病理資料,提供大家參考:

腸病毒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但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如以下症狀:

l   疱疹性咽峽炎: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6天。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l   手足口病:由A族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

l   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由B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接著會又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存活孩子會復原得很快。

l   流行性肌肋痛:由B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胸部突發陣發性疼痛且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合併發燒、頭痛及短暫噁心、嘔吐和腹瀉,病程約1週。

l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壁有明顯白色病灶,持續414天。

l   發燒合併皮疹:與各類型克沙奇及伊科病毒都有關,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有些會出現小水泡。

目前瞭解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於亞熱帶地區,全年都有可能感染個案發生。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即緩慢降低,而後於10月再度出現一波流行。

其傳染方式,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12週之久。其潛伏期為210天,平均約35天。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多數感染者(約50﹪至80﹪)沒有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少數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症狀,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

重要的預防方法,以下提供整理的建議:

l   勤奮洗手,養成個人良好衛生習慣。

l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l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l   多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l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l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正確洗手五步驟:

. :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 :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兩手交叉並互相摩擦,兩手搓揉手掌及手背,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此動作至少須20秒。 

. :用清水將雙手沖洗乾淨。 

. :捧水將水龍頭清洗乾淨。 

. :用擦手紙、乾淨的毛巾或手帕將手擦乾淨。

參考資料:

疾病管制局疫情報導網站

早產兒基金會居家護理小組 - 再談腸病毒

腸病毒專題 -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 24Drs_com

腸病毒Q&A [Doc]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selylin&aid=195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