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11 21:29:32瀏覽933|回應0|推薦23 | |||||
轉貼-人間福報 池宗憲/文‧圖
茶在地裡醒著。 茶在水的幽隱。茶在火的修煉。茶在風裡流動。水,無色無味?當味蕾沉睡時。 水,甘、醇、甜、活!是味蕾開啟時。 水,教我學習心靈深處的微視,往水的簡樸尋覓平靜。水映出的自然化形象,水有幽隱的密度,讓我在微弱的跡象中品飲水的顯露意志。 從水的映像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閒情和托辭的遐思。尤其用水沏茶,才能念念水是茶的母親,少了好水就配不出茶的好滋味。 好水泡好茶聽似廣告辭,卻烙印心田。什麼是好水?外觀難以辨識,降服對水的傲慢,用謙卑的心,安靜面對,才知曉味蕾遭矇蔽,忘卻了水幽隱裡深藏光影交織的戀美。 水中的微量元素會說話。每瓶水上市都會標示清楚,資訊卻只是浮光掠影,開懷飲之,穿喉入腸,也就未曾留下太多印象,也就難尋水的相貌,更無法領略水微弱肌理的層層結構! 甘、醇、活、甜,品茶的滋味變換,是一闕四重奏,有了對位、和鳴,細品慢味,那曼妙輕舞,流轉滋味在心田,品水也有韻律的呀!譜出了: 水的甘美/水的醇厚/水的活性/水的甜冽 水的音樂性用味蕾「聽」得到。才過端午節,我拿出去年午時水泡武夷茶,先試水甜冽甘美終年不變,這是午時水在節氣中釀出的神妙,讓我驚嘆水的發茶精髓。武夷茶岩韻隱藏在午時水的柔順,竟竄至品者的百會穴,帶來通體舒暢。 水發茶,好水引動茶的本質,是相乘效果。好水曾被放在不同情境下拍下她的容貌表情,水的內心七情六慾竟可與人呼應,那麼好好待水,領略水的意念才能教水好發茶。 我要好水相伴,曾遍尋台灣名山好水,山泉和井水是自然湧現,經意取水是閒情恣意,用水源就有源源不竭的故事。曼妙地用溫柔的眼靜觀,水讓人反璞歸真。在泉井水的套疊中,才懂得幽隱密度,才是用來區別喝水表面的膚淺,或是喝水深刻的體味。 體味水。官能價值受到闡明,產生溝通。由味蕾表達,經官能感覺提出智性感受:水簡樸的甘、醇、甜、活才變得有意義,才會和人溝通。 或然,中國文人泡茶用水,找人由南零提水,中途水打翻了,隨機裝滿水桶,厲害的文人喝了一口說:這水,上半桶不是南零水。神話般地分辨了水的身份,在語意隱喻差異化中,充滿哲思智慧。 泉井水純淨深刻,家中的水淨化了是簡化和諧的,幸福的人對哪裡來的水有辨識的激勵;也有品用自然的覺醒才知曉水的真切,反映了茶的美麗因緣。 好水難求,我喝北京香山水,啜一二口明目清神;喝了杭州虎跑泉水酥軟滑口,又再品嚐隔年午時水……我的擁水自重,單品是一種耽溺,用來泡茶則是美麗的浸潤,讓茶湯放送讚嘆。 詩人說,水便是土地的眼光,是它觀察時間的工具,而我穿過水純淨,用她晶亮,在茶身上發現幽隱原點:甘、醇、活、甜。 找茶趣--貪得 失德
早期,是一種抽象名詞,亦是一種概念,台灣哈壺族,卻在「早期」宜興壺的迷霧中失去方向。 其實,「早期」宜興壺,指的時間在七○年代由中國宜興出廠的外銷壺,當時每把壺價位在新台幣三百元以內,買壺者只當它是實用品,我在香港國貨館看到這批貨就像台灣雜貨店碗盤一樣標著價出賣。
對於想要專心品味茶香韻的人,唯恐他味來干擾,又怎能在品茶時配上茶食呢? 這是一種嚴肅的喝茶態度,只是茶食可以鬆軟我們品茗時的神經,暫時撇開「品」這議題,而是「喝」茶,來點茶食,多一分滋味,成了喝茶時的好伴侶。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裡說道:「我們於日常必須的東西之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越精鍊越好。」 這裡說的是「不求飽」的一種休閒與裝點,看起來是一種「無用」的遊戲與享樂,卻是喝茶時帶來的真正有意思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