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03 15:30:27瀏覽483|回應0|推薦1 | |
本來,德國也算是葡萄酒大國,怪有傳統的。十九世紀末,一瓶上好的摩澤爾河(Mosel)的雷司令(Riesling),價錢——不僅是味道——令人咂舌。如今不行啦,不要說法國、意大利,就是“釀酒發展中國家”如加州、智利、南非,甚至澳大利亞的名氣都比德國響,葡萄酒價錢一再暴漲。專家們都把責任賴在1970年的德國酒法(Das deutsche Weingesetz)上,特別是其中對葡萄酒的分級,更是眾矢之的。
這個酒法把葡萄酒分作兩大類:普通酒,亦稱餐酒(Tafelwein)和高質酒(Qualit?tswein)。高質酒對原料、加工等都有明確、細緻的規定,要經過嚴格、繁瑣的檢驗——我們是在德國!而普通酒除去常規的食品檢查,不受特別的質量限制。 加不加糖,這是個關鍵 德國人是個愛乾淨的民族,喜歡講究純潔,這也體現在酒法中。德國酒有所謂的“純淨原則(Reinheitsgebot)”,即:在德國(起初是在巴伐利亞州)生產與出售的啤酒中,除了水、大麥與酒花,什麼也不許加。 1970年的酒法對葡萄酒也特別講究單純。 釀酒發酵需要糖分。葡萄要含有充足的糖分,就需要日照。但是,中歐的氣候偏偏是陰雨連綿,難見天日。種出來的葡萄,往往糖分不足。所以,在釀造時需要加糖。 這卻是德國的消費者與立法人不能接受的。所以,所謂高質酒,第一大忌諱就是加糖。原則上講,一切高質酒都不許加糖,發酵全要靠葡萄本身的糖分。但是,因為 氣候的原因,這樣規定未免太苛刻。所以,酒法特地網開一面,在高質酒加入了“特定種植區的高質酒(Qualit?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簡稱QbA)”一級。 QbA允許在釀造時加糖,但其對葡萄品種和種植區域的選擇、釀造工藝等等,都有嚴厲的規定。 原則上講,葡萄在枝上掛得時間越長,受到的陽光照耀就越多,糖分就越高,其芳香元素也越多,釀出來的酒越純、越香、越有回味。假如老天作美,秋、冬陽光多,不下雨,氣候乾燥,葡萄酒可以在枝上成熟變乾。這樣,酒的品質就特別高。但在中歐生活長的人都知道,這不過是美麗的幻想。幸好有一種黴菌來幫酒農的忙,酒農們把它叫做“稀有黴菌(Edelf?ule)”。這種黴菌可以腐蝕葡萄皮,促進果肉中的水分蒸發,加快成熟、乾燥過程。 依照德國酒法,QbA以上的高質酒中,依照其採摘時含糖量的高低(按比重計),又分成珍藏品(Kabinett);晚採品(Sp?tlese);特選品(Auslese);顆粒特選品(Beerenauslese);和乾顆粒特選品(Trockenbeerenauslese)等五級。顆粒特選品與乾顆粒特選品由於它們在枝頭懸掛時間特別長,葡萄顆粒的內容特別濃縮,釀出來的酒味道濃郁,都是極品。同時,由於葡萄大量喪失水分,所以產量也特別低。這些酒都非常昂貴。 另外有一種所謂的冰酒(Eiswein),是在顆粒特選品或乾顆粒特選品的基礎上,等待葡萄顆粒上凍之後,立即採下來,帶冰壓榨釀造而成。由於冰酒產量太 低,運輸與銷售劃不來,所以絕少在市面上見到。同時,由於冰酒集中地體現了一個酒農的種植與釀造技藝,常常被送到葡萄酒檢驗機關或博覽會上,去博取獎牌。 酒法害了德國葡萄酒的質量與名譽 “德國製造”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因為,德國產品規定嚴,做工精,反複檢查,一絲不苟。但這只適用於工業產品。農產品的質量常常不能用物理、化學標準來衡量,而是徹頭徹尾的“口味問題”,這里特別需要農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在評定優劣時,要靠那些超級鼻子和超級舌頭,再精密的儀器也派不上用場。葡萄酒好喝 不好喝,除去其中的糖、酸與酒精,很多測不出來的元素,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它們之間相互的配合,更是個心裡知道,嘴上說不出的東西。德國酒法恰恰違 背了這個原則,企圖用物理、化學測量來代替人的嗅覺和味覺。按照這個法律,只要葡萄足夠成熟,含糖量夠高,就一定能釀出好酒。 此法一出,不論優劣,大家都爭著造甜酒。只要葡萄熟、糖分高,都可以入極品。另外,還特地培養了很多早熟、高產、抗病力強的雜交品種。大部分原來種植雷司令 (Riesling)的地段,都改種這些“新品種”了。結果,酒味越來越淡,喝起來象甜酸汽水。加上眾多釀製精細、有特色的小酒農紛紛倒閉,工業化大批量產品充斥市場。 杜工部有句詩說“戶大嫌甜酒”,消費者喝多了這種甜而無味的“酒”,也厭了。於是,德國葡萄酒的名聲一落千丈,價格也跟著跌下來。價格越低廉,酒農的盈利就越少,就更被迫提高產量,而高產又反過來壓低酒價。年景不好,酒農收入當然不好;而好年景,產量高,價格下跌,酒農的日子又不好過。於是,年年靠歐共體補貼。如此惡性循環,不可遏止。 最近十年來,一些有勇氣、有遠見的酒農,看到問題的關鍵,重新恢復雷司令的種植,精工細作,降低產量,強調特色,拒絕大路貨,才使得德國葡萄酒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回升。離我家不遠的薩爾河畔有個小小 村子,名叫Wiltingen,這裡有位叫EgonMuller的年輕酒農,經營著一片13公頃的雷司令園。他釀出的特選品雷司令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白葡萄酒。幾年前在世界名酒拍賣上,一瓶1990年的Egong Muller zu Scharberghof的Riesling Auslese竟達到了三十多萬美金的價格。他是德國新酒農的典範。 怎樣品嚐與選購葡萄酒 釀酒與喝酒都是挺神秘的事情,說不出個一二三四。酒鬼們有一套自己的語言,常人聽不懂。不久前在朋友家聚會,朋友開了一瓶1988年(好年景)的Gaffeliere(法國Saint-Emilion的一個出名的小酒窖)。我嚐了一口,說:“好!有些土味兒。”妻子不解,說:“土味兒有什麼好呢?”別人不過隨意捧場,略品即止。我則把剩下的大半瓶要回家去,獨悶享受了。 儘管如此,還是有些原則可以講一講的。喝酒第一個關鍵就是要喝!去店裡賣幾瓶酒來喝,喝多了,自然知味。開始的時候,是難免要交學費的。但是,不喝,永遠也 不能明白,再看多少書也是白搭!初學喝葡萄酒的人,千萬別買酒送人。價格貴的不一定好;常在媒體作廣告、裝潢華麗的“名牌產品”,差不多一定不好。因為, 好酒都出在小酒窖。他們沒有錢去登廣告,造標籤兒。講究喝酒的人,都是到酒農的莊園上品嚐、選購。去品酒,切忌秋天收穫的季節。這時,酒農們正忙得不可開 交,沒有工夫來招徠你。 對於經濟不大富裕的人們,也可以去超級市場上買。每年新酒上市,就各樣買上一瓶,回來嚐嚐。有合口味的,就再買上幾瓶,放在地窖裡存著。很多高質量的好酒,都要放上幾年才好喝。可是,等到該喝的年頭,那種酒就貴得買不起了。存酒,也是一種投資。 不要迷信什麼專家的話,自己喜歡喝什麼,就是好酒。比如我那個朋友,別人都標榜自己要喝乾爽的酒,他一頭認定要喝甜酒,這也算是懂得喝酒了。 Quality Wine Terrior Wine Riesling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