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由於男人都不在了〕讀後感
2006/05/24 21:46:08瀏覽545|回應0|推薦4

昨夜裡展燈讀完最終一頁後,內心頗受振盪,稍久才能入眠。

開頭的卷一裡,十六歲的凡松是如此的聰明早慧,在內心獨白裡,更能感受他的理性(你現在還活著,我既不知道該怎麼以過去式來談論你,也不知道該如何以過去式來思念你,所以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你的問題。),還有自戀(我有一雙杏仁模樣的綠眼睛,一頭黑髮,女孩子姣好的肌膚。)

於是我以為這位16歲少年就是這樣了,周旋於21歲的情人和45歲的精神友伴之間,顧盼自若。

然當卷二開啟,讀到第一封少年未寄出的情書時,這才體會到少年冷然面下的豐沛情感,那堅信該認真活在當下,談了一場初戀的他,沒料到這份情來得如此深刻,於是,有了回憶,有了無法割捨的牽掛。

(陽光從房間的百葉窗灑進來,你已經不在這裡了,而房裡的每件東西都在提醒我,你曾來過,這一種慵懶,正是一種既憂傷而甜蜜的情懷...我不停地把信寄到外省去,希望能夠稍微撫平這份孤寂。我喜歡想像信件如何飛奔萬里傳送到收件人手上的畫面,字句在旅行,當它穿越距離來到你孤寂的心中時,傳給你的正是我心裡的顫動。它們會讓你知道...)

卷二是一封封的書信往返,在戰火下,傳遞著私情、追念和掙扎,直到那邊的人兒灰飛煙滅。

(一個士兵走了,當然代表了一個世界的結束。而兩個膩在溫熱床上的身體,卻代表了一個世界的重生。記著你的重生,記得要戰勝歸來。)

卷三是收尾了,在與情人母親一席長長的對話後,一現實的路徑從迷霧中開展,一個謎底揭曉了,讓周遭的人物都有了聯繫。

少年面對情感的失落和現實的荒謬,似乎瞬間抖落瀟灑,終致魂飛魄散...

所以最後的一封留書讓我驚異,少年的轉變太大了!很心疼,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成長」?!

一道生命的刻痕,讓他從此如同我們中年,懂得傷春悲秋。

整本小說是如此抒情繾綣,同時也控訴了戰爭殘忍的本質,據聞作者是因讀了眾多戰時家書,而引發了這份文思。

這本書買來並不後悔,而讀畢後,再翻回前頁裡,作者擷自1915年〔前線書信〕的一段話,更是令我唏噓不已,難以自持...

『萬一你收到我的死訊,你就這麼做吧。首先,你必須,而且要保持非常鎮定,你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跑到街上去絕望地嚎叫;你的悲慟必須表現得既沉著又尊貴。』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owho198964&aid=28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