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史有感》
2009/10/26 15:04:42瀏覽281|回應0|推薦3

楊朱說「貴生」、「樂生」,老子說寡慾,各有道理。今日讀明史,看到漢王朱高煦的故事,才深切明白到「寡慾」的高明。

人生在世,看清楚自己處於什麼位置,應該做點什麼,樂天知命,我認為是十分重要的。可是,人,其慾望從來就是無窮的,又好與別人比較,自尋了不少煩惱。明成祖的第二子朱高煦,正是這類人。

朱高煦自恃跟隨公親朱棣征戰有功,驕恣跋扈,一直覬覦皇位。而成祖嫡子朱高熾敦厚仁孝,受父親賞識,被冊封為皇太子。這使朱高煦嫉妒非常,更從此種下了不可收拾的慾禍。

兄長成了太子,自己只獲封了個漢王,為了表達不滿,朱高煦衝撞父親說︰「我何罪?斥萬里。」他朝思夜想如何奪回太子之位,還私下增兵,培養勢力。他不知滿足,一顆死心眼渴求皇位,一步一步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可惜繼位不到一年便駕崩了,兒子朱瞻基繼位,此時的朱高煦仍然死心不息,有奪不到帝位不肯罷休的固執,組織叛軍,攻打北平。宣宗決定御駕親征,其他本來支持漢王的各藩王見新任皇帝手腕如斯強硬,都按兵不動。宣宗身為朱高煦的侄子,不忍心同室操戈,先是勸降,勸降不行,只好進攻樂安城(漢王封地),最後朱高煦投降,宣宗念在彼此一場叔侄,沒有按照大臣的見議處死他,而是把他拘禁起來,要他靜思己過。

慾望深植在朱高煦的心中,教他不肯安於現狀,只會怨恨別人「搶」去了他的一切,結果,他得到個可悲的下場。本來,他安分守己在西安門的囚室裡受罰,尚可靜度餘生,然而,眾生好人難朱高煦受降後,仍舊對不能奪得江山的事實耿耿於懷。一天,宣宗好心來探望他,他反而乘人不備,伸腳絆倒宣宗,宣宗一怒之下,命人燒死了朱高煦,一幕自取滅亡的悲劇就此結束。

看畢朱高煦的故事,我會說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果報,實是咎由自取,又不禁為他感到可悲。比起千百黎民,朱高煦已是位高權重﹑衣食不憂的一方藩王,偏偏因為做不到皇儲,一而再,再而三,為奪取帝位不認六親。這明顯是慾望作祟。若果當初他明白擁有的已經比很多人豐富,便不會作奢望。奢望不同於期望,它多了一份不知足的僭妄,而正是這份僭妄,把朱高煦逐步推進死胡同。這是人心不足的悲劇。

古今多少人抵受不了日益增添的慾望,把自己害苦了。為人君的王莽如是,為人臣的袁世凱亦如是,他們弄不清自己的身份,只知為了目的(倒不如說奢望)不惜一切的向上爬,上面風光好,教他們也迷溺了,不能自拔,最終付上了沉重的代價。廣東話說人要「知掟」,不無道理,你「知掟」,自然不會作非份的圖想,甚或妄想,更重要者,你能搞明白所有的或許比上不足,但比下尚有餘,這樣做人,遠比起成為慾望的奴隸來得簡易,來得輕鬆快活。

人能做到寡慾,實在是高明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dcall&aid=3438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