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封給古代文學家的信》
2007/08/22 20:37:00瀏覽377|回應0|推薦2

紀生先︰

晚生乃先生卒後二百多年的學生。自電視劇(今一資訊傳播媒介)「鐵齒銅牙紀曉嵐」播出後,予則開始拜讀先生之傳記及作品,得知您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亦素向關心民生凋敝,心中對您的景仰不吐不快,惜是陰陽相隔,未能拜識,惟藉書信一封,以抒敬慕之情。

傳說先生是悟空再世,究竟有這般事麼?不論屬真屬假,先生委是自小奇穎,天資敏悟,強記書傳,而對對子堪稱一時無兩。不知先生可記得否?您九歲時考童子試,主考大人有意試試汝之學識,出了一上聯,「十歲頑童,豈有登科大志」,先生對的是「三年經歷,料無報國雄心」。對得工整之餘,又暗罵了那考官一番。對汝幼時敏捷的才思,末學的確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幼己才溢的天賦非朝夕而得,晚輩深知先生經過數不盡的日子,永夜耿燈埋首書堆,就是背誦那《千家詩》﹑《三字經》,領略那《大學》﹑《中庸》,其堅毅之精神,又豈為我等洋洋學子所能及?比起今日末學之學習態度,余實在深感慚愧,深感慚愧﹗

先生被譽為一代文壇領袖,貫徹儒籍,旁通百家,能詩善文,學識非凡。先生創作的詩詞楮墨,可謂集前人各派之大成,自立一家。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您被貶放伊犁後所寫的一百六十首《烏魯木齊雜詩》,大量記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讀汝詩有如親歷其境。如先生自嘆人生無常,官場險惡的「誰知早作兩行讖,老木寒雲秀野亭」,淒涼之感,可媲美唐代劉禹錫﹑岑參等邊塞詩人之作。寫莊稼待收的「珠璣信手紛紛落,一樣新秧出水齊」,記雪消水漲的「山圍草木翠煙平,迢新城接舊城」,寫得閑適有味,如再生摩詰。先生之賦,亦同屬有神來之筆。最為人所共知,乃先生於乾隆十二年考鄉試時一揮而就的「青龍布席,白虎執壺,四溟作杯,五嶽為豆……舟浮太液,驚黃鵠以翻飛,悵放昆明,凌石鯨而渡……」,寫得生動逼真,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筆下功力,為人所驚歎。

先生令晚輩最為欽佩的文學成就,莫過於收錄汗牛充棟,歷十載主力編成之長帙浩幅,《四庫全書》。該約十億字,共約八萬卷之千古巨制,整理並保存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為研究中華五千年(迄今)悠長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學諸方面提供了極豐富的資料。輯佚編纂,集散為整,批論各著之得失,此等艱鉅工作,非先生莫能充之。先生這部嘔心吐膽之作,今世大為翻印,研究者甚繁,您在天有靈,應懷安慰吧﹗

紀先生為一代鴻儒碩學,獨步文壇,遺憾的是在仕途上,非一帆風順。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為討皇帝歡心,臣下的無不時常察其色變,為其所悅。先生應該深知,任您如何奉承乾隆帝他只會當您是一個與共對聯作詩的藝人,一隻奕盤上的棋子,要獎您可獎您,要宰您就可宰您。晚輩是替先生抱不平,心酸,直到您臨終的一天,仍未受到重用。今人常稱先生為紀大學士,其實茫少人知您未曾居此高位,想先生半世風流,聽見這一笑話,定感諷刺﹗末學一直想知,先生為何不棄官。寫此信時,我明白了。您一生憂國憂民,扛著頂風旗,造福九垓。若非您惦念萬民,想必早告老歸田,獨釣煙波。這為官情操,又何人可及。

先生生前名滿一時,仕途雖不甚得意,卻在文學上成就超卓,傳誦千古,長昭日月,後人絕不會忘記,您九泉之下,該可含笑了。我與先生隔陰陽異域,無啥可送給您,謹此賦詩一首,以表心情︰

思采風流路幾千,民生長為兩挑肩。
煙槍平掃人間事,曠代文宗百世傳。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dcall&aid=117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