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客庄印象】敬字惜紙‧過化存神‧恭送聖蹟-池上鄉玉清宮敬字亭活動回顧
2013/01/16 09:05:30瀏覽1190|回應0|推薦5

敬字惜紙恭送聖蹟-池上敬字亭

 時間:20071208
地點:池上玉清宮&大坡池

字亭是六角形三層建築,最上層內供奉魁北星君神位,兩邊寫著對聯:
『字交天下士』,右聯寫著『亭藏古今書』;第二層燒爐,最下層集灰。
字亭於前殿左邊,不識者往往以「金爐」視之。(攝影/范遠郁2007.12.8)

台東縣池上鄉福文村文化路上的玉清宮設有一座『字亭』(惜字亭),是花東兩縣唯一一座,至今仍保存完好。字亭又稱:「敬聖亭」、「孔聖亭」、「聖蹟亭」、「敬字亭」、「惜字亭」、「敬文亭」,為崇敬倉頡夫子所設置之焚燒字的香爐,據傳倉頡有四眼,由觀萬物而創字。字亭為客家敬惜字墨、字紙的特有建築之一。在台灣除了文教建築前常設置外,寺廟前、城門邊或村莊口亦常可見,為古人崇文敬字的表現。

清代畫家曾衍東曾畫一幅「敬惜字紙」的條屏,上方題詩云︰

惜字當從敬字生,敬心不篤惜難成;
  可知因敬方成惜,豈是尋常愛惜情。

古代書院的紙張不能踩,否則會被官方處罰,長輩也會教導,一般是將廢紙收集後固定在敬字亭焚燒。近年來池上地方仕紳看到字紙到處漂流丟棄,有辱先人創字的苦心,於是收集的各地字紙,放入敬字亭裡焚燒,灰燼則定時集中,加上玉清宮的香灰,送到河裡祭拜河神,並將紙灰讓水流走。池上曾辦過二次「恭送聖蹟」活動,最近一次是在2007年客家文化夏令營~池上米香風光之旅的活動,透過體驗活動活化字亭,代代相傳以延續過去敬字惜紙的文化。敬字亭不僅是座古蹟,也傳承客家先民們無形的敬惜字紙和「耕讀傳家」重視教育及文化的傳統精神。

2007年客家文化夏令營~池上米香風光之旅的活動中「恭送聖蹟」將紙灰送到大坡池。(攝影/范遠郁2007.12.8)

延伸閱讀

重文風‧祭昌黎‧送字紙

http://hakkaimpact.thcdc.hakka.gov.tw/web2/index_v4.html

紙和文字是文明的象徵和聖哲遺教傳承者,由於過去造紙不易,以及封建社會「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影響,客家人至今保有「敬惜字紙」的傳統。

 

只要寫上文字的紙就不能任意踐踏丟棄,要送到專門焚燒字紙的「惜字亭」或「聖蹟亭」焚毀,讓文字過化成神,回到天上。

 

美濃每年農曆正月初九舉辦「迎聖蹟‧字紙祭」活動已有百年,惜字組織「美濃聖蹟會」創會以來一直維持約百位會員,自願參與撿拾字紙活動,全臺僅有。

 

祭典於美濃河畔舉行,由主祭者帶領,將敬字亭和廣善堂一年來收集到的香灰與字紙灰,倒入河中,請海龍王轉達天聽,並祈求全庄豐收平安。

 

屏東縣內埔鄉的「昌黎祠」,是全臺唯一主祀韓愈的廟宇。韓愈任職潮州刺使時提倡儒教、大力興學,受人民愛戴,被尊稱「嶺南師表」。由於六堆地區的客家先民大多來自嶺南,為感念其恩德,便在內埔建造昌黎祠祭拜。

 

內埔昌黎祠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早年昌黎祠是六堆的學術中心,清朝年間是名師的講學之所,影響六堆文風甚鉅;至今仍是考生求學、求仕途的聖地。

 

每年農曆九月九日是韓昌黎生日,縣政府會配合辦理祭典和文化祭活動,彰顯客家人重文風和「晴耕雨讀」的精神,已列為「客庄十二大節慶」之一。

( 在地生活花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holesun&aid=7227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