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洋郝譽翔vs. 大陸郝譽翔
2009/07/24 14:07:12瀏覽213|回應0|推薦3

訪談節目:中天書坊

訪談主題:海洋郝譽翔vs. 大陸郝譽翔

主持人:陳浩

受訪者:郝譽翔

壹、主持人與受訪者簡介

中天書坊的主持人陳浩,本身是個散文作家。

著作:文章、書評散見於各大報著作有散文集『一二三到台灣』,他的文字有北方人的爽利,但因成長於南台灣,他又是說得一口南台灣腔福佬話的「外省囝仔」,於是他在散文中悠遊於兩者間,有時詼諧,有時惹人沉思。

陳浩訪問的文學作家是郝譽翔,是東華大學中 文系副 教授,著作: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逆旅等書。她有一種孤獨的堅持,而這種堅持又是作家最動人的力量。

貳、訪談的脈絡與優點

一開始陳浩採用受訪者熟悉的語言,思索著文學家內心的文化現象,分享自己閱讀的感受,再與受訪者深度交談,針對郝譽翔文章深究她的想法,剖析她的內心世界,接近受訪者的心靈。整個訪談過程是自在的,從海洋浪漫自由到大陸板塊30年代古老靈魂,時間順序從過去、現在到未來,訪談順勢而下帶到下一道語脈,是這麼的流暢自然,層層解析郝譽翔筆下的感觸,探訪其內心世界,再深究細節,引導她娓娓道出大時代之下,人與自然間的微妙之處,與心靈深處的想法;讓觀眾瞭解作家的心靈世界,再追蹤她筆下的潮流趨勢。整個訪談過程有預留伏筆,該說是漸近式的,緩緩滲入骨髓,一層層的謎慢慢被解開,讓人想一窺為快的感覺。一種對生命中美好追求的失落,我在其間感受到郝作家的無奈與文字的斑駁,生命中無可避免的痛苦,悄悄地、悄悄地被包覆,似乎什麼都正在逐漸的消逝掉。在著作與著作誕生之間,原來作家都在忙這些事?郝譽翔花了數月時間走訪神州大陸、迷人的神秘大海,蘊藏了多少蠱惑作家的魔力?故事中接續出海洋寫作的郝譽翔,隱藏對大海的狂醉,與對大陸的癡狂;一串串疑惑都透過陳浩的訪談、深入追問、引導而豁然開朗,整個訪談過程是舒服的,郝作家雙腳盤坐在沙發上,侃侃而談她的內心世界,過程是無壓力、舒適的、可暢所欲言的。

一、陳浩先分享自己潛水經驗,再訪談郝譽翔內心對海洋最深的感受?

郝譽翔提到:「我曾經在水面以下三十多米深的地方,無可抑制地哭泣起來」潛入深邃暗藍的海底,郝譽翔形容潛水人的「氮醉」-深海中容易吸入過多的氮氣,人仿若酒醉一般,迷幻、狂喜、興奮,有如漂浮在致命邊緣,思緒在浮現大量靈感與失控一線間!潛入幽深大海,無重力狀態與「氮醉HIGH」,給予海洋寫作的郝譽翔一股無懼的力量

由個人經驗出發,拉近與受訪者的距離,再深究受訪者內心最深的感覺,與海洋令她深深著迷之處,語脈清晰自然,整個訪談過程流暢,讓大家體會海洋在她心中的悸動。

二、寫過《逆旅》追尋父親的軌跡,郝譽翔的文學心靈深處的召喚,卻是來自三年代左翼文學追尋三年代左翼文學足跡再深入追問探尋魯迅、茅盾、丁玲、郁達夫、郭沫若年代的中國文壇有著什麼樣的魅力,知識份子為何左傾? 

郝譽翔提到:吸引著這個世紀的她,追尋著當年左翼文學大家的身影,從上海一路到延安。在延安的貧苦山溝裡,窯洞的情景令她震攝,巧遇曾與毛澤東一起打過仗的老人家;上海十里洋場的紙醉金迷,高度反差下,反照古老神秘中國陸塊上文化間的包容與衝突,從訪談中瞭解當時共產主義是時勢所趨,知識份子不得不左,也提到當時時空背景令她感動之處。

  回顧這段左翼文學旅程,郝譽翔景仰三年代的浪漫與理想,文學老靈魂們的不朽作品帶來的心靈撞擊,給予大陸寫作的郝譽翔浪漫廣闊的無限可能

陳浩訪談由潛入海洋領會水底世界的無盡可能,回到陸地寫作的郝譽翔開展了壯遊之旅,從海洋到陸地時空場域的轉換,也讓大家瞭解作家筆觸的可塑性。

深入追問探尋海洋與大陸如何激盪著作家的心靈深處,接著談到30年代的左翼文學,時空場域轉換脈絡銜街恰到好處,拿捏得宜,讓受訪者娓緯道出30年代文壇的魅力與吸引力,過程由自由到浪漫、狂醉到感動、飄邈到理想,海洋與陸地激盪下所泛起的漣漪,在高度反差下,去剖析、探尋受訪者心境的變化。

整過過程不急不徐、不卑不亢、抓住語脈,銜接的技巧很好,讓觀眾清楚瞭解其中微妙之處,可深究挖掘的部分,則進一步引導與陳述,提問充份掌握住受訪者的談話思路,訪問內容流暢,自然地提起往事,時空交錯時移事往,令人為之動容;而訪問也順勢連結到生活經驗,很具體、脈絡化,抓住整個主題脈絡,銜接得很好、不露痕跡、帶入往下的語脈。

二、陳浩先訪談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事,再順勢問到她對西藏的感覺?從訪談中追問為何對西藏感覺不好?

由印象最深刻的旅程為出發點,深入追問受訪者的感觸,有留意到受訪者非語言的行為與情緒反應,再引出內心不好的感覺,結合當時情境引出受訪者心境微妙的變化,整個過程自然、不做作,擬情與共情顯露得宜。

四、主持人陳浩由訪談作家感受,帶到探尋她的著作與想法是否影響周遭的朋友或學生? 

郝譽翔提到:沒有影響到。但她反而很開心,因為大家還沒發現但她卻發現了,可以寫出來與大家分享,言語中流露出與大家分享的喜悅心情。

能適時融入情境,適度、適時與生活周遭經驗結合,帶入經驗脈絡,訪談過程愉快,沉浸其中,表現出樂於與人分享的愉悅經驗。

陳浩以受訪者能理解的語言與其交談,透過引導、蒐集與受訪問者相關的語言資料,藉此可以瞭解受訪者所思、所想的情緒反應,生活中曾經發生的事與對事情的詮釋,使其對行為所隱含的意義可以進入受訪者的內心,並剖析解讀受訪者的內心世界,而訪談具靈活性及時性、解釋性運用追問作用技巧,可進一步瞭解受訪者的思想,挖掘事情發生的根源和發展的過程,適時適度並留意談話中對方有意無意拋出的「標記」,訪談先由開放、簡單、容易理解的問題,然後再深入內容去探尋,熟練傾聽技巧,將受訪者的話納入自己的概念體系裡,最難能可貴之處是能將受訪者的回答由「應然」到「實然」,訪談更具體、脈絡化,訪談整個過程詮釋很好,洞察作家的感觸,訪談之中重組與總結拿捏得恰到好處。

五、陳浩提到郝作家是否認為大陸作家也有像她一樣深的感觸?與對大陸作家的感覺為何?從而比較台灣與大陸文學家的背景。轉而訪問她現代大陸作家的情形。

郝譽翔提到:台灣就比大陸民主開放。這是台灣作家很幸運的地方。大陸也產生了新左派運動,也有30年代的風情出現。

訪談時間脈絡由古至今,著作從過去到現在與未來的構想鋪敘,過程兼顧理性、感性,浪漫與理論,順敘與插敘,宜古宜今、現實與人生,在時空交錯中,令觀眾動容共情。

郝譽翔提到:「清澈明亮的水域,一眼就足以看透,但黑暗反倒無窮無盡,更具有訴說故事的潛力。」在寶島台灣構思她的第一本志怪奇聞集,以聊齋為構思主題,以北投為研究場域,進行她的另類著作。

陳浩訪談結尾時也使郝譽翔透露了下一本著作的靈感與點子,以家鄉做時空場域背景,構思結合台灣文化,改編為有趣的另類鬼故事集,令讀者有遐想期待的空間。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yes105&aid=316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