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20 11:09:46瀏覽267|回應0|推薦9 | |
那一天(2023.12.07)【嗡嗡徒步車站走讀】第八天,從嘉義車站開始徒步→水上車站→南靖車站→後壁車站→新營車站,共徒步28.6公里。今天就來試說「後壁車站」故事。 後壁車站位於臺灣臺南市後壁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鐵路車站,亦為台南市境內最北端的車站,隔臨八掌溪。本站站舍是1943年(昭和18年)所重建,是台灣鐵路車站中少數僅存的日式站房,2005年3月18日公告為臺南市歷史建築。 歷史 戰前 該車站於1903年興建木造站房,同年4月20日開始客貨運業務,當時稱為「後壁藔乘降場」,後來在1903年6月1日又改為「後壁藔停車場」。該車站是前往關子嶺溫泉的下車站,而在1912年時,關子嶺軌道株式會社曾鋪設後壁藔到關子嶺的輕軌以利兩地之間的交通運輸。 1920年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與地名變更,「後壁藔」改為隸屬台南州新營郡的「後壁庄」,10月1日車站亦改稱為「後壁驛」(日語:後壁驛/こうへきえき Kōheki eki 。 1924年時黃冬與其兄弟等四人共同經營「黃振興合資會社」,並招募海口人到此開墾耕種,同時經商、開設碾米廠,此外還在今後壁國小西邊興建十落與六落農舍以供居住,而出現了「十落仔」、「六落仔」等地名。後壁車站一帶逐漸成庄,被稱為「車頭村」,為今天後壁區後壁里的一部分。 1941年的嘉義中埔地震導致站房倒塌,鐵路部工務課遂於車站南邊興建現今的站房,於1943年2月落成。 戰後 後壁車站在2001年6月1日由三等站,降為甲種簡易站,並指定由新營站管理。 2005年3月18日公告為臺南市歷史建築。 2013年開始啟用多卡通刷卡機,可用悠遊卡、一卡通及 icash 2.0 等電子票證搭乘區間車。 2016年聯絡兩月台的無障礙電梯完工,行動不便旅客可自行搭乘電梯至第二月台,無須站務員輔助。 2017年2月8日後壁車站站前轉乘環境優化工程完工,將站前廣場打造為公車接駁、大眾運輸轉運中心,並融入後壁當地特產元素。原有位於台一線上的後壁車站站牌廢除,遷移至站前廣場內。 車站概要 本站為甲種簡易站,主要停靠區間車。站內設有「鐵路之旅 - 小站巡禮紀念章」,為「鐵道旅行·幸福美好111」集章活動之第43座車站。 車站構造 岸式月台、島式月台各一座。過去兩個月台之間要走下月台階梯,穿越鐵軌才能到對面的月台,後來基於安全因素在北邊興建了天橋。2016年無障礙電梯設施完工,在原有天橋的跨越橋處增建兩座電梯。 木造車站,與林鳳營車站造形非常類似,主體建築為日式四坡寄棟頂,相當於廡殿頂,屋頂為水泥瓦,而在東西北三面則有用立於洗石子基座上的丫形木柱來支撐的迴廊。牆壁底部是洗石子牆基,上方則是雨淋板,這些雨淋板一度為了防潮防蛀而漆上黑色瀝青,現已換成米黃色油漆。 車站站房位在約1公尺高的水泥基座上,原本大門前是一個有階梯的斜坡,但在2003年7月進行美化工程時被剷除,改為一個小平台,階梯則改在平台兩側。 利用狀況 根據2022年資料,本站每日旅運量約為824人次上下車,在台鐵各站中排行第131名。 (以上資料摘自「後壁車站維基百科」) ↓以下是2023.12.07造訪南靖車站實景
老漁翁2023.12.14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