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7-301. 分享「比日本更長壽 香港人平均壽命世界第一的秘訣」
2017/11/15 08:25:39瀏覽794|回應0|推薦18

 

  最近看了天下雜誌,粟井康夫發表一篇文章:「比日本更長壽 香港人平均壽命世界第一的秘訣」,讓我很驚訝!香港人口過密,壓力巨大,差別社會的印象十分強烈。但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從2015年平均壽命來看,女性高達87.32歲,而男性達到81.24歲,均高於日本,居於世界第一。香港人究竟有什麼長壽秘訣呢?

  作者推測其原因,有三個假說,而我自己補充一個,如下:

【假説1】藥食同源的飲食生活

  「或許是因為每天晚餐時都喝加入各種材料的湯」,詢問家庭主婦楊玉英(60歲)後得到了這樣的回答。在香港等華南地區,很多人每天都喝用肉和中藥材料慢火燉煮而成的「藥膳湯」。「要根據身體狀況改變所用材料,身體不太好時就不再吃雞肉和牛肉,而是選擇魚和蔬菜」,楊玉英錶示。

  認為每天就餐是健康之本的「藥食同源」觀點已在香港社會生根發芽。街頭小攤上經常販賣加入中藥的「涼茶」。中國菜有時會被認為很油膩,但香港主流的廣東菜經常通過清蒸等烹飪手法來去除油分。據香港中文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統計,從BMI指數(25以上為肥胖)的平均值來看,香港僅為21.2,低於日本的24.7。該研究所的胡令芳教授分析稱,「香港和日本的飲食生活很相似,例如都愛吃白米和大豆,少吃快餐和肉」。

  提到中國人,在宴會上一起喝酒精度數很高的白酒和紹興酒或許是中國人的一大特色,不過僅限於北京等華北地區。在香港,即使是在晚上的餐桌上,也有很多人喝中國茶和白開水,喝酒也只喝啤酒和葡萄酒。

 

【假説2】醫療設施完善

  香港是自由競爭社會,並不存在公共醫療保險制度。但實際上,香港人能夠在公立醫院和診所接受低費用、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公立醫院的費用體系是統一的,只要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初診費不論疾病的種類都只需100港元,同時住院費也僅為每天100港元,與私立醫院動輒數百、數千港元相比非常低廉。

  公立醫院的等待時間長達數個小時的情況也不在少數。通過在窗口實施「檢傷分類(triage)」制度,縮短了急救的等待時間。如果是輕微的感冒等疾病,很多人會去看中醫,香港有約7000名註冊中醫師。

  城市土地密度大、就醫方便也對平均壽命的延長做出了貢獻。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林大慶教授解釋稱,「如果對比香港和日本,需要注意日本既有城市也有農村,醫療機構距離遠的農村地區的平均壽命總體來説低於城市地區」。

 

【假説3】較低的吸煙率

  在公共衛生專家之間,最普遍的觀點是吸煙率的差異。在15歲以上人口中,每天吸煙的香港人比例僅為10.6%,只有日本(19.6%)的約一半。

  香港政府自1983年起一直分階段加強吸煙管制。2007年以後,原則上禁止在室內設施吸煙。只能在室外和吸煙室去吸煙。此外,煙草稅也大幅提高,每盒香煙的零售價提高至50港元左右。香港大學的林教授認為,「在已開發國家,要延長平均壽命,最快捷和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吸煙者戒煙。肺癌、心肌梗塞等循環系統疾患導致的死亡率也將減少」。

 

【補充1】喜好「飲茶」的飲食習慣

   這一點,是我的觀察,列為補充的一點。香港地區人民,尤其退休人士,不分男女,特別喜好「飲茶」,香港的茶樓,營業時間幾乎都是滿座,從早餐到宵夜都開店著,人們當早餐、正餐、點心、宵夜、聊天、談事情之用。「飲茶」代表:放鬆愉悅、休閒心情、聊聊天、喝喝茶、不喝酒、吃吃小點心、少大魚大肉,所以相對的「飲茶」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多少對平均壽命的延長做出了貢獻。

  從顯示65歲以上人口比例的老齡化率來看,香港僅為15%,與居世界第一的日本(26%)仍有差距,但今後少子老齡化將迅速加劇。如何建設一個社會,能讓民眾度過身體健康、生活富裕的晚年?香港和日本能夠相互學習的地方不在少數。

 

整理:翁志成 2017.11.15

資料來源:「比日本更長壽 香港人平均壽命世界第一的秘訣」

作者:粟井康夫 2017-01-08 日經中文/天下雜誌

註:整理分享與推廣,如有侵權,請告知,當立即刪除。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cc3129&aid=10903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