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7-291.  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
2017/11/05 08:02:37瀏覽2499|回應0|推薦11


  本故事館曾寫了幾篇,關於學童運動不但四肢發達,頭腦更不簡單的專篇,近日看到天下雜誌第494期的封面故事「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更肯定我的想法及理念,因此整理出這篇文章,再與讀者分享。

  該文提到:運動除了健身,也能益腦。愈來愈多研究證明,愛運動的孩子,記憶力、整合力和應變能力也愈好。運動養成的團隊合作、忍受挫折、耐心、領導等特質,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技能。要培養孩子未來競爭力,就從運動開始。

  愈運動  愈聰明:「很多父母都有迷思,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其實,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係,」教育專家、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舉出,國外一個實驗研究500名學童,發現每天上一小時體育課的孩子,考試成績表現比較好。洪蘭解釋,運動會增加大腦血液流動,促進海馬迴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可以幫助記憶,讀書更有效果。

  體育課時數落後國際:奇怪的是,台灣教育極端重視智育成績,卻對能直接刺激智育表現的運動課,興趣缺缺。根據《天下》調查,台灣中小學生每週上體育課約890分鐘,還不到美國、法國的一半,甚至比中國、日本還少。而且,年齡愈大,上體育課的時數愈少。

  後設認知能力:台北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所長周建智,舉籃球為例。籃球需要眼快、手快、腳快、決策快。球員拿到球,只有零點幾秒的時間做判斷,該怎麼應變,自己投籃或是傳給別人?這時候,球員需要很強的訊息整合力,這是運動培養出的「後設認知能力」。周建智比喻,「後設認知能力」就像電腦記憶體,每次比賽對手都不一樣,必須隨對手調整作戰策略。而比賽經驗會儲存在記憶體裡,經驗愈豐富,處理比賽的策略就會有更多變化。

  運動培養高EQ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主任黃煜肯定,運動員每天要面對輸贏,輸了,摔球拍、罵裁判都沒用,只能調整心態,重新再來。「所有的運動員,都是從輸球開始,不可能一步登天,」黃煜說,運動會磨練人的個性和耐心。

曾雅妮父親曾茂炘透露,曾雅妮小時候輸球,「脾氣很大,會摔球桿。」他反覆告誡女兒,「球是死的,愈生氣愈打不好。」經過多年調整,現在曾雅妮就算表現失常,「也是笑笑的,再回去練習,拚下一座冠軍。」

  運動訓練獨立、掙脫逆境:運動除了能鍛鍊「後設認知能力」,陶冶品格、EQ,還能訓練孩子耐力、意志力、受挫力,和遇到困難時不輕言放棄的逆境能力(AQ)。國外研究指出,規律運動,會幫助人正向面對壓力。因為,運動時大腦會分泌腦內啡,讓人有放鬆、快樂的感覺。

  兒福聯盟調查,31%台灣兒童與青少年每天都上網,其中1/3,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教育部也做過統計,台灣中小學生有將近1/4體重過重。想不出要怎麼把小宅男從電腦前拉開、怎麼讓小胖減肥?猶豫是不是送孩子去補習班學習增強記憶?運動,是最省錢、最有效的方法。   

  是的,本故事館蒐集愛運動、靠運動,考上台大清大的幾個故事,完全呼應天下雜誌第494期的封面故事「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玩運動的學子,頭腦不會變簡單,反而練運動,可增強增強注意力、毅力、耐力,及吃苦耐勞的態度,這些用在學業上,甚至日後的事業上,都大有幫助。目前的環境升學壓力這麼大的情況,如能持續練運動沒間斷,享受運動的成就感,不但減少滑手機的機會及時間,充實生活,這真的值得莘莘學子的爸爸媽媽們參考,多帶領及鼓勵小孩運動,如有小孩子喜歡運動,應覺得高興,不要再以影響小孩子功課為理由,而禁止他們熱愛的運動了,反而值得鼓勵,並積極安排有計畫的訓練或練習。

 

讀書心得:翁志成 2017.11.05.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第494期的封面故事「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蕭富元、林秀姿 2012-04-03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cc3129&aid=10895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