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31 10:36:31瀏覽338|回應0|推薦10 | |||||||||||
明代南京的國字監,是明朝初年全國的最高學府,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設立的。國子監除了本國的學生外,還有高麗、日 本、琉球和暹羅(泰國)等國家留學生。 明成祖朱棣奪得皇位後,遷都北京,把全部學生也帶了去,在北京另建了一座國子監,南京的國子監便日漸衰弱。明成祖雖 把南京的國子監遷往北京,卻在永樂五年(1407年)下令在南京開辦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所外國語學校——四夷館。 明代,中原與周邊民族、國家間朝貢、貿易往來,需要大量的翻譯人員。為了培養翻譯人才,明朝專門設置了四夷館。四夷館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為培養翻 譯人才而官方設立的專門機構。主要負責翻譯朝貢國家往來文書,並教習周邊民族、國家的語言文字。四夷館由翰林院開辦,地址選在當時的南京東華門一帶,就讀 的學生有由皇帝指派的皇室、大臣的子弟及地方官保送的平民子弟。 據《明史·職官三》卷記載:“提督四夷館,少卿一人(正四品)掌譯書之事。自永樂五年,外國朝貢,特設蒙古、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緬甸八館置譯字生、通事、通譯語言文字、正德中,增設八百館。萬曆中,又增設暹羅館。” 四夷館在教學上,同現在的南京外國語學校有些相似,緬甸館和暹羅館都是聘洋人執教。緬甸館的外教雲清等六人執教緬文一直到老死。四夷館所教學生 學習的外文,都是執教的老師把本國的詩歌和民間故事譯成漢字向學生教授,等學生熟記後再與外文對照最後才教學生學讀外文。比如學緬文的學生先學由雲清譯的 一首緬甸詩歌:江岸秋風好送行,陽光陰雨幾時晴。馬蹄別入千山外,沙路雲開見勝。此詩朗朗上口,學生容易學背。背熟後與原文對照,再學讀原文時就容易多 了。 相關鏈結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