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31 20:38:35瀏覽2993|回應0|推薦29 | |
部落成書系列報導五:《小記者所見所聞》、《你給我記者》、《社會小記者小辛的廿四小時》 【聯合新聞網/台北訊】2007.01.30 09:51 am 記者有什麼了不起?記者真的沒什麼了不起!只是偶爾上上刀山、下下油鍋,女人得當男人用,男人就當苦力用!三個年輕的社會記者:張念慈、楊德宜與辛啟松在blog上掏心掏肺與讀者分享當記者的酸甜苦辣,卻意外一炮而紅,每天都湧入數千人點閱blog,還有傳播科系教授與研究生更將三人的部落格列入觀察的對象。 到底他們有什麼了不起?近年來記者這行業的社會觀感不佳,更有許多報社紛紛關門,雖然仍有許多傳播科系學生前仆後繼想當記者,但不少線上記者卻開始質疑自己工作的意義。但張念慈、楊德宜與辛啟松仍懷抱著熱情與誠懇,不但跑新聞認真努力,也樂於分享工作上的點點滴滴。妙的是,這三人原本互不認識,卻因為同在網路城邦開設blog而相識,最後還一同出了電子書。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的blog「小記者的所見所聞」開站不到一年,就湧入超過兩百萬人次點閱,目前已累積兩百四十多萬人次,每天還以一萬五千人次的速度增加中。張念慈在blog中回想:「說真的,會開始寫 BLOG ,一開始只是因為無聊。一年前的小記者,真的很不快樂。」 「為何不快樂?耶誕節、新年和情人節都只能哀怨看別人過節,還要去採訪;刮颱風下大雨,人家在家中放颱風假,我卻得全副武裝出門,跟風雨搏鬥;人家晚上可以去約會,我卻得大半夜還在警察局跟警察背背聊天泡茶…」當時覺得自己很命苦的張念慈,開始在blog上寫下一篇篇的血淚心聲。 原本只是紀錄工作的心情,張念慈的blog卻意外爆紅,文章不斷被網友轉寄,甚至連初次見面的採訪對象都認得出她來。「其實會有些壓力,但還是有好事發生的。」張念慈說,她曾寫了篇「一位女警官之死」紀念她採訪過的家暴官,那篇文章被大量轉寄後,連新竹縣市的警察局幾乎人手一篇,還發起募款活動為女警官的小孩籌募撫養基金,女警官的親友和網友們也上網悼念女警官。 「我經常會覺得對記者工作失望,但我還是很想做記者。雖然記者可以改變的東西很少,但換個方向想,當記者還是可以改變一些的。」張念慈笑著舉例,雖然自己身邊沒有遇過虐童案、家暴案,或者類似需要幫助的社福團體、弱勢族群等,透過記者的筆,就可以多少喚醒社會關注。 張念慈日前也透過udn數位閱讀網將blog集結出版《小記者所見所聞》電子書,她笑說,電子書記載著一個初出茅廬的小記者,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如何在遭遇挫敗時,擦乾眼淚重新振作的心情故事。「裡頭有最真實的笑與痛、苦與樂、悲與喜,紀錄著小記者的心情點滴,也是身為記者的自我反省。」 超過四十五萬人次點閱的「你給我記者」取自「你給我記著」諧音,看得出作者有個幽默的個性。作者楊德宜看起來外表冷漠,說起話來總是發狠,但她其實有顆溫暖又熱情的心。從聯合報U種子一路做起的楊德宜,在大學時就因為採訪棒球選手杜章偉的獨家新聞而闖出名號,至今她仍將滿腹熱情放在新聞線上。 讓楊德宜在網路上紅翻的有許多篇文章,其中「別跟記者問路」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楊德宜表示:「會有這本書出現,始於聯合報規定記者每天要繳交工作日誌。」楊德宜的工作日誌「別跟記者問路」,經主管擺在個人部落格後,竟成為成為中國時報地方中心傳閱全國記者的教材,聯合報也要求地方記者參考Der式寫法。 「別跟記者問路」紀錄的是楊德宜在桃園縣政府採訪時,因為一個年輕學子向她問路,卻因此挖掘到一條溫馨的好新聞。從楊德宜的文字中,不難發現她其實是個熱情的記者,同時也擁有幽默簡潔的好文筆。對於自己出版《你給我記者》電子書,楊德宜也不改幽默:「既然網路上看得到部分文章,你又何必買?為了感謝支持,所有版稅將悉數捐給台灣導盲犬協會和惠光導盲犬文教基金會。」 「『今天是什麼顏色的?』李泰安遇到新面孔的女記者,都會問這句話,有人第一次被問,傻呼呼的,不知道要怎樣回答。李泰安就會故意說:『不回答唷,那我也不回答。』你知道答案是什麼嗎?『沒穿!』李大叔就是故意問女記者,你今天穿什麼『布拉架』。想要跟他對抗,就要比他還敢玩,比他放的開,毫不修飾地回答……」 辛啟松一篇「是誰在搞軌?--李泰安與他的女記者們」引發上萬人次網有點閱,在網路上也廣為流傳,更讓許多人閱讀到不同的新聞幕後。辛啟松的blog「社會小記者小辛的廿四小時」目前已累積近五十萬人次,透過blog,他紀錄著社會記者工作的點滴,包括跟警察喝酒、相處的故事,南迴搞軌案的觀察,獨家曝光三一九槍擊案嫌犯黃衣禿頭男的過程,還有採訪王建民的幕後點滴。 「記者寫新聞、讀者讀報紙,兩者沒辦法取得溝通,很多東西不見得可以被完整呈現。寫blog對我來說,是跟讀者溝通最好的橋樑。」辛啟松笑說,這幾年記者被罵得很慘,從「腦殘」、「妓者」、「智障」通通有,但有許多時候,讀者沒辦法了解記者工作的無奈與新聞產出流程。「透過blog,讓讀者可以與記者直接溝通,甚至挑戰。」 即將推出《社會小記者小辛的廿四小時》電子書的辛啟松也希望,讀者可以透過電子書看到台灣新聞界溫暖的一面。他也決定將所有版稅捐贈給照顧愛滋病患及愛滋兒童的「台灣關愛之家」,期待網友的網路友誼匯流成愛的泉水,滋潤社會上每一個需要愛的人。 從記者的部落格 看新聞幕後 曾收藏辛啟松「是誰在搞軌?--李泰安與他的女記者們」於書籤的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管中祥分析,這兩年有許多記者開設blog,且都有不錯的點閱率。管中祥認為:「過去我們只能看到新聞的結果,看不到產出的過程。但透過記者在blog書寫採訪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到新聞產出的流程,也看得到記者心裡的想法。」 管中祥笑說,他自己就常看念茲在茲的blog,從她的blog中,管中祥可以看到屬於記者個人的質樸與純真,也多少可以看到記者與媒體之間的拉鋸。「那些是從報紙上看不到的東西,好比說記者與採訪對象之間的微妙、新聞室對記者採訪的壓迫、收視率與記者道德間的拉鋸等等。」 ●電子書「你給我記者」免費試閱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