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20 14:17:16瀏覽496|回應0|推薦3 | |
民國九十二年成大鳳凰文學獎古典詩外系組正獎 詩人十四詠 沈光文 汪洋萬頃颶為災,夾帶浮槎遣使來。 考獻海東推始祖,何人不說沈文開? 註: 沈光文,字文開,號斯庵。因颶風漂蕩來台。以其來台甚早,自伊始厥有文獻,故史志每稱沈氏「海東文獻,推為初祖」。 孫元衡 吐納風雷氣亦摶,江山此助比蘇韓。 中原不識蓬萊島,赤崁將來爾雅看。 註: 孫元衡,字湘南,桐城人。康熙年間宦台。在台其間詩作題為《赤嵌集》,或傷遭遇,或詠異俗;論者美之,稱其「駸駸乎與韓、蘇兩公較短絜長」也。又比之《爾雅》之屬,曰「集中之蕃草、黎花、海鳥、蠻獸,率《爾雅》、《山海經》所遺,管夷吾、張茂先之所問而失對者也。」嵌讀平聲,崁讀仄聲,「赤崁」一語,原為記音,赤嵌赤崁兩種寫法亦復常見;此處為協平仄,從崁不從嵌。 宦台詩人 范六張書具宦遊,衙齋清坐好消愁。 鹿洲詩賦治台策,慷慨陳詞為國謀。 註: 朱一貴事後,清廷巡台御史例派滿漢各一。漢御史如張湄、范咸,滿御史如六十七、書山,皆御史之能詩者。藍鼎元,字玉霖,別號鹿洲,於朱一貴事件中來台,為南澳鎮總兵藍廷珍之幕僚。能文不能詩,朱事平後,曾以韻語十首呈御史黃叔璥,陳言治台之道。 台籍詩人 門人無愧子孫賢,故紙堆中揀舊篇。 不是瀛台宗匠少,旭初申友具成編。 註: 陳輝,字旭初,台灣府治人,連雅堂曾搜羅舊志,輯為《陳旭初詩集》,載於《台灣詩薈》。章甫,字申友,號半崧,台灣人,著有詩集《半崧集》,其子章采及其門人為之梓行。連雅堂〈臺灣詩社記〉稱台灣本土詩人之著作:「或存或不存、或傳或不傳,非其詩有巧拙,而後人之賢、不肖也。」 陳肇興 忍見家鄉沒草萊?陶村心事杜陵哀。 潮春五載隨雲滅,洗出寒霜一翦梅。 註: 陳肇興,字伯康,彰化人,著有《陶村詩稿》、《咄咄吟》。其詩胎息杜甫;戴潮春事件中率民兵與戴相抗,輯中之什多寫戰事,淒苦感人。學者林翠鳳稱其為「戴案詩史」。) 林占梅 起募民兵禦萬生,驚雷七日賦南征。 歡欣不作工詩想,應喜江湖少屈平。 註: 林占梅,字雪村,號鶴山,淡水竹塹人。工詩,著有《潛園琴餘草》。戴案中募地方民兵與之相抗,其憂惶未勝、同袍掣肘之時,詩多感人。後兵糧既足,人事既定,遂拔營南征。自開仗至得勝,僅費時七日。凱旋途中,作〈南征八詠〉,翻不若舊詩為佳;其亦自稱「存為記事之篇;至其工拙,所不計也。」 擊缽詩風 一寸燭燒成四韻,百年猶響斐亭鐘。 中丞已遯詩風在,墨客騷人柳與松。 註: 唐中丞景崧創立斐亭吟社,台灣始有詩鐘、擊缽之風。後中丞西遁,斯風猶存。日治時期,全台詩社林立,不分賢愚不肖,皆能為詩。日人恐此輩舊文人怨懟日深,將為殷憂,曾令日籍能詩之士與之唱和懷柔,消其敵意。擊缽詩會乃限題催詩,所謂「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者也(語見《南史.王僧孺傳》);本為遊戲,台人詩會又多廣設獎額,以期同樂;其墮落者,逐獎而吟,有若張我軍所謂「乞食隊」者也。其高潔者,亦不妨以擊缽為識字之楔子,思延漢文化於一線也。日人思同化台人,漢詩也;台人欲抵抗日人,亦漢詩也。洎自戰後,擊缽詩風衰而未廢;今日台灣各地仍有擊缽聯吟詩會存焉。 丘逢甲 起逐中原值陸沈,孤臣西去淚沾襟。 嶺雲詩句蓬萊血,安忍呶呶責太深? 註: 丘逢甲,字仙根,號倉海,其少作為《柏莊詩草》;台灣淪陷,西渡中原,其詩都為《嶺雲海日樓詩鈔》。仙根詩藝超群,論者以為台灣詩人能頡頏中原者,當推施雲舫士洁、邱仙根逢甲。仙根離台之際,曾賦「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句,一時轟動。然或謂仙根內渡乃挾軍資十萬云云,論者每責之,以為不潔,進而盡廢其詩。余讀其詩,不忍責其人也。 洪棄生 澆胸磊塊酒須陳,骨格文章標舊臣。 瀛海淪亡存一髮,忍心甘作葛天民? 註: 洪一枝,字月樵。台灣改隸後,改名繻,字棄生。著作甚豐,都為《 胡南溟 南溟吞吐五江流,欲展狂才筆未休。 傲世放言徒駭異,寧南寂寞與誰儔? 註: 胡殿鵬,字子程,號南溟,台南人。其才大氣狂,當世無匹。曾作〈五江曲〉,分詠江、河、漢、湘、曲五江,幅製甚大,〈長江曲〉、〈黃河曲〉皆三千言鉅製。其於連雅堂詩集中,勉其「甚不可以寧南第二人自命也」,隱隱然有自命第一之慨。學者每佩服其才,唯李漁叔以為「大言駭世,徒為疵累」,不愛其得意處,翻多賞其短詩也。 連雅堂 歷史能言便不真,春秋豈忍變搜神? 半生心血存文獻,復使風騷力萬鈞。 註: 連重送,字雅堂,號慕陶;即長,改名橫,字天縱,一字武公。史家也,詩人也。今之論者謂其以文人之筆作《台灣通史》,頗有代古人作文之嫌。然雅堂志存台史,多年纂輯,成果亦稱豐碩。《通史》、《詩乘》、《雅言》諸作,究竟非《山海》、《搜神》之屬。引玉尚須拋磚之功,況其所拋者玉也。而其浸淫史籍多年,設使不奏功,亦使其詩言之有物,筆力萬鈞也。 林癡仙、林幼春 身居亂世應無用,一線能延即棟樑。 志士高人推二阮,琦辭浩氣養幽光。 註: 日治時期,林痴仙、林幼春、賴紹堯創立櫟社,稱「吾學非世用,是為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一時引領風雲。入斯社審查甚嚴,非輕易可入社者。其社員或為隱逸高人,或為民族志士。痴仙、幼春叔姪,皆櫟社之俊秀者。學者廖振富謂痴仙高人、幼春志士也。 林小眉 東寧百詠稱佳構,摩達天池具好評。 跌宕縱橫誰所作?詩壇傳遍女兒名。 註: 林景仁,字健人,號小眉,別署蟫窟主人。台北人。其遊歷甚廣,遍布歐亞。所作之什,在新加坡輯為《摩達山漫草》,在大陸輯為《天池草》,在台灣輯為《東寧草》。皆斐聲藝苑,頗獲佳評。後赴滿州國任職,以小眉之名,於《國聞周報》發表詩作。其詩名雖盛,然讀者多不知其人,甚至以為小眉乃女子也。 賴懶雲 今古焉能一劍分?新潮舊浪迭紛紛。 性靈能詠何妨俗?從此騷壇起異軍。 註: 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雖以新文學名,其漢學根基亦自匪淺。畢生所作,漢詩多於新文學。然其觀念已新,格局已變,其漢詩往往有新名詞、新思想。蓋其詩首重言志,次求詞華;便涉俚俗,在所不忌也。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