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6 11:30:13瀏覽4139|回應2|推薦2 | |
今天在網路上亂逛的時候,讀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自由時報的新聞,這一篇新聞當中的一些概念蠻具有誤導的效果,因此就順手寫一點。 這一篇新聞一開始的描述是這樣的: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空軍司令部被爆「拍馬屁」!為了響應總統馬英九要求的節能減碳政策,要求執行 CAP(空中戰鬥巡航)任務的F-16戰機,必須降低飛行中的風阻,結果竟捨棄掛載提升自衛能力的「電戰莢艙」,改掛風阻較小的中線副油箱,置任務和飛行 員的危險於不顧,自廢武力的作法令人匪夷所思。 這一段文字提到兩個名詞,一個是空中戰鬥巡邏,英文簡稱CAP(Combat Air Patrol),另外一個是電戰夾艙。為什麼說這一篇新聞誤導讀者呢? 先讓我們談談甚麼是空中戰鬥巡邏(以下簡稱CAP)。空中戰鬥巡邏的意思是說,戰鬥機在指定的空域範圍以內飛行,擔任巡邏的工作,以便在發現不明目標或者是需要加以攔截的時候,能夠在最短時間之內抵達。這種任務有一點像是警察的固定巡邏。 CAP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巡邏任務,這種任務的起源可以往回追到過去螺旋槳飛機時代一早起來的巡邏任務。無論是在作戰或者是平時,為了保護領空或者是指定空域的安全,維持CAP是蠻重要的一項工作。 既然是巡邏,那就需要在指定的空域之內待上一段時間,能夠待的時間愈長,需要輪替的飛機架數就比較少,因此巡邏的時候多是以油料較多,武器少一點,飛行速度和高度都採取最經濟的方式,好延長巡邏的時間或者是範圍。由於他們是第一線警戒的飛機,比起機場3分鐘或者是5分鐘緊急起飛的機組可以更快的對狀況加以反應,因此他們不見得需要攜帶大量的武裝。 而且,這裡也要提到一個觀念:多攜帶一點飛彈固然火力強,但是掛載於飛機外面的飛彈事會增加阻力,降低飛行時的效率,換句話說,就是會減少飛機巡邏的時間,所以在武器的攜帶和任務需求上是要取得一個平衡點。假如真的是有敵機的狀況,當然還需要後面的友機提供協助。 回到關於這篇新聞上面。既然CAP是一種巡邏任務,而且巡邏的時間愈長愈好,那麼,攜帶能夠增加飛行時間的副油箱,就是合理而且符合需要的掛載。難不成要還要降低巡邏的時間才對嗎? F-16一般可以在機腹中線與兩邊機翼內側攜帶副油箱,是不是每次任務都需要攜帶三個,或者是要攜帶兩邊機翼還是中線副油箱,我相信空軍的地勤與任務規劃的官兵比我更清楚,不需要我在這邊班門弄斧,不過要說巡邏不應該帶副油箱,這位自由時報的記者才應該去好好進修一下。 新聞當中提到的電戰夾艙,那是甚麼東西呢?電戰夾艙是電子作戰夾艙的縮寫,也就是將一些電子作戰需要的設備,放在一個阻力較低的夾艙當中,然後讓飛機根據任務的需要來攜帶。比較常見的電戰夾艙是發出電波干擾其他的雷達,而這些雷達可能是指揮或者是導引飛彈與防空火炮的。 我國空軍目前給F-16搭配的電戰夾艙是美國AN/ALQ-184,這裡提供一張美國空軍攜帶ALQ-184的照片給各位參考。 ALQ-184的用途是甚麼呢?他是提供攜帶的戰機,像是F-16,在面對敵人的威脅的時候,以干擾的方式保護自己。也就是說,這種夾艙是在有需要的時候,發出特殊的電波,去掩蓋自己的訊號或者去欺騙敵人的系統。既然是一種保護的手段,而且是會發出電波的,那就和飛機上的雷達一樣,不能隨便讓敵人知道我們怎麼使用,有哪些功能,會發出甚麼樣的訊號。如果在平時就隨便亂使用,讓敵人蒐集好資料,想好對付的方式,那麼,到了作戰的時候,我們的飛行員如何自保? 電子作戰的裝備細節是每個國家高度保護的資料,甚至不會輕易對友好國家提供相關的情報,如此珍貴的情報資訊怎麼能夠在平時每天都要進行的CAP任務上使用而讓敵人摸清楚呢? 既然不是隨便可以使用的裝備,攜帶了不用固然也說得過去,可是,我們還要考慮到兩點:
至於在該新聞後面提到巡邏的時候只掛兩枚響尾蛇飛彈是不對的攜帶方式,也是記者在誤導讀者。巡邏的時候並非需要全部的武器都帶上去,要看需求與狀況。帶兩枚響尾蛇不是自廢武功,是記者不懂亂寫。 很顯然自由時報的記者沒有先了解相關的背景資料而寫出誤導讀者的新聞,在此提出相關的背景資料,好讓各位能夠了解一些和空軍有關的正確資料。還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教。謝謝。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