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遞上一條手巾:《女權之聲:無懼年代》
2015/12/30 22:49:35瀏覽1097|回應0|推薦1


本文發表於12月號新視聽雜誌

 

最近,行政院性別平等微電影徵選活動邀我推薦一部相關議題電影,我不假思索挑了《克拉瑪對克拉瑪》,絲毫不記得前幾天才剛看完將於明年一月初上映的《女權之聲:無懼年代》。

很巧,兩部都有咱們女神:梅莉史翠普。

《克拉瑪對克拉瑪》描寫的是70年代女權意識抬頭,婦女渴望在工作與家庭得到平等對待,其激進的反動,造成單親家庭激增,電影至情至性、感人肺腑,動人的力量絲毫不受歲月所淘洗,堪稱以小品格局掙挺出劃時代規模的重量級倫理經典。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講的是二十世紀初英國女權運動崛起的坎坷史,這些以中下階層為主力的婦女,為了爭取自己工時、監護權、投票權等社會權利,不惜發起各種抗爭,且行為越形激進,其中包括不惜引爆炸彈以博取官方注意。

除了近年扶搖直上的英國女星凱莉穆里根挑大樑出飾主人翁,以及梅莉史翠普客串演出婦女參政運動的領導者艾米琳潘克斯特,我們還看得到海倫娜寶漢卡特那張辨識度極高的臉孔穿梭其中,稱之眾星雲集並不為過。

電影聚焦於凱莉穆里根飾演的24歲洗衣店少婦慕德,她日復一日做著超時而薪資低廉的苦差事,回家又要相夫教子,直到某日不意撞見一場街頭抗爭,自此改變了一生……電影試以從她身上,剝解出這段醒覺主軸,覆蓋於史實之上。

說「剝解」是好聽了。

這部電影,光預告片就不討喜,我原先以為自己一直很欣賞的凱莉穆里根會將主人翁詮釋得很芭樂,好在銀幕上,凱莉的素顏、蒼白、憔悴,乃至深邃的眼神流轉,還算險險發揮在不流俗的邊緣。

可惜,電影本身乏善可陳,卻是顯而易見。拍攝紀錄片起家的莎拉賈芙蓉,在凝鍊與張力之間的舉棋不定,處處可見蓄勢有餘、鋪陳不足,徒留空兜圈子的敗筆。

說穿了,體現史實傷痛的電影不難拍,抓的就是氣氛,就是同仇敵愾——唯獨有病呻吟,也得呻吟在正確的點。很顯然的,導演刻意閃避狗血、下不了重手大筆揮毫,退一步偏又成就不了細膩的疊砌。到頭來,莎拉賈芙蓉的美學實踐過程,有如這些險惡環境中飽受打壓的革命婦女們,一路又累又跛,讓人看了不禁想遞條手巾給她擦汗。

《鐵娘子:堅固柔情》編劇艾比摩根則再度證明她真的不擅長將人物均佈在有效的衝突軸線上,眾多女角出退場唐突不說,收尾語意不明是一大致命傷,選角上,安插海倫娜寶漢卡特這樣外型辨識度高的一線女星演一個關鍵性不強的女角,又有喊不出名字的女星諸如:布蘭頓葛利森、蕾夢娜葛瑞 、安瑪莉達芙飾演一些乍看穿針引線、卻善終不了的襯角,導致人物關係鏈有如一團糾結的毛線,教人眼花。此外,不知是否受限於資金,多場小家子氣的街頭巷尾風波,配上功能不明的瑣事輪番亮相,主要人物心境波瀾的週期顯得鬆散,欠缺集中、推進的能量,徒留事件的拼貼再拼貼。

究竟誰在這場大時代的抗爭裡扮演了領航者?慕德一角的領袖意義又刻劃得不夠「非她不可」,一路下來,遭丈夫逐出家門、又親眼目睹兒子被外人收養的際遇,再辛酸坎坷,也頂多是「鏡頭剛好聚焦在她身上」而已。

電影除了放大渲染其坎坷生命史,她之於女權的關鍵扣連在哪裡?她既非捨身斃命賽馬場的犧牲者,也非婦女參政運動的領袖艾米琳潘克斯特,編導究竟想強力捏塑她生命歷程哪一段嘶喊呢?敘事手法上的欲說還休、模稜兩可,浪費了天份飽滿的凱莉穆里根,抽離心靈力道的堆累,慕德身上不過只是一個尋常、抽樣的阿信故事。

更糟糕的是,當電影進行到後半,婦女們不得已祭出炸藥等激烈手段,編導並無有力、對等地著墨其憤慨心境(或渲染其意圖的觸燃點),顯得欠缺周延的平衡論述,依近日巴黎遭受恐怖攻擊的大氛圍下,觀眾很容易陷入難以設身處地的情緒裡,屆時重挫本片奧斯卡聲勢,不難想見。

不過,說來說去,最讓人難以忍受的,還是梅莉史翠普聊備一格的客串了。我們回想一下《現代啟示錄》馬龍白蘭度的驚鴻一瞥,《收播新聞》傑克尼柯遜的微服出巡——這些重量級巨星,串場戲中的首腦級角色,宛如流星劃越電影,凸顯的,皆非激昂沸騰,而是小處見大、舉重若輕,一個挑眉、一個睥睨,都教人正襟危坐的強大氣場。

相較下,《女權之聲:無懼年代》安排艾米琳潘克斯特一角出場喊話的橋段,可說徹底失策,找來一個偉大女演員來稀哩呼嚕幾句血脈賁張、用膝蓋也猜得到的激勵語,而不是從細處的舉措、眼神,來凸顯偉人俗常中見不凡的一面。到頭來,梅姨的落力串場也淪為廉價的口音模仿秀,正正得負難堪收場,功能還不如陋牆一張垂危的海報。

最後,為了寫這篇,我又翻出《收播新聞》來看,除了傑克老兄的客串,更引我玩味的,是當初剪掉的片段。

片中,威廉赫特飾演的斯文主播,曾在電視台與一位男同志不期而遇,這位由比爾赫特飾演的甘草人物,除了穿針引線的場次稍嫌拖沓,其詮釋的同性戀形象,以近三十年後的今天來看,實則失之造作、偏頗、欠缺鎖存時代精神的準確氣味,劇本立意固然大膽,卻來得不是時候。導演詹姆斯布魯克洞悉了這份失衡,當機立斷,摘除該角所有場次。這明智之舉,換來《收播新聞》一躍而為超越時代的媒體寓言。

一部電影的價值,固然不見得劃定於問世當下,然而,平衡與失衡之間,孰輕孰重並非無跡可尋,它仰賴的正是敏銳觀察與正確決策。

這也是為什麼,凱莉穆里根再有才華,也難擋平庸編導的摧折。女性編劇搭配女性導演,或許名目與美學的貫徹上,有其積極意義。然而,駕馭能力的捉襟見肘,換來一部浪費題材的無感之作,也是剛好而已……就可惜錯失了一個以重量級議題為女性影人發聲的機會囉!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yne119&aid=4120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