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判決》看情字的裂變
2023/01/03 00:42:37瀏覽1861|回應0|推薦3

    泰國偏鄉一座淳樸小鎮,流傳著一樁青年與瘋癲繼母有染的亂倫事件,在那個謠言等同判決的地域氛圍,村民字句似針似箭,密織為一座牢籠,令這位名叫發的主角,慢慢陷入失語,也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判決》這部1981年問世的小說,盡現東南亞庶民風情,此次出版繁中譯本,字字見血的深刻入裡,令人驚豔。

    我們看到「情」這個字如何變為情慾、情理、情天孽海。作者查•勾吉蒂以一支穩健的描摹之筆,交融豐富的文化、年節元素,戮力營造出的空間性,令人印象深刻。

    對我來說,整部小說的氣味、景幕,多數時候展演於一個「高於人身」的場域。

    為什麼說高於人身?我們的主角發與頌鬆自始至終受困於一個充盈流言蜚語、異樣眼光的濕漉漉氣候裡——人身以上的高度,對受害者來說,非但意味新鮮空氣,亦屬一種超脫的、宗教性的語境。

    尤其,蚊帳這個無所不在的鮮明意象,不僅是一個高明隱喻。從生物學角度來看,蚊蠅理應被光線吸引,趁隙竄入屋內,然屋內湧動的不明暗流,與忽遠忽近的蚊聲,形成一股衝突、扞格的氣場。

    這種「因為窺視,所以情慾」的色澤與氛圍,也形成了一款濾鏡。一座看似由慾望裝飾成的茅草屋,孰真孰假?世人有色眼光、流言蜚語,加添的一道色層,於一個同心圓裡,不斷衍演所謂道德、真偽的失控結界。

    繼母頌鬆的存在愈是令發寢食不安,愈是顫巍巍地點燃了環繞他周身的不懷好意的眼光——甚至可以說,是承繼父責的必然,觸萌了發潛意識裡的宿命因子,將他引向一種不啻為超脫與自由的陪葬形式。   

    這對繼母繼子迫於無奈的命運交叉,似一個迷濛的座標,亦彷彿一個流言的集散地。茅草屋與環境的衝突、扞格,不斷誘發村民交換恐嚇信號,流言鑿開一條條全新路徑,驅率著主角發的生命,俯視、認命、諒解……順其通往亡滅。剎時,發的肉體,依稀也「氣化」了,它必須昇華為虛空中一縷輕煙,才得以加入那個「高於人身」的語境。

    《判決》可看作一巡主人翁的物理變化之旅。它辯證了肉與靈的亡滅與重生,從而超脫於世俗的迫壓……一如不禁風吹雨打的茅草屋,殘燭般問心無愧地屹立原地。穿戴著飄落的輿論,無所謂風霜。

    何謂判決?結尾固然留下令人低迴不已的咀嚼空間,通篇卻也以一個空間的變與不變,無聲回應了這嚴厲的叩問。

    博客來書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8129?sloc=main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yne119&aid=178027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