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認真的作者而言,編輯是伯樂,對一個幸福的讀者而言,編輯是園丁,對於這些平日隱身幕後的「藏鏡人」,你是否充滿好奇?
出版、雜誌、報紙編輯人今天不讀書,於總書記書店分享日常生活地圖。左起依序為廖志峰、盧巧勳、周慧珠、劉易蓁及見面會主持人韋瑋。 記者侯永全/攝影 |
本次見面會在台大公館「總書記」書店舉行,由聯合學苑寫作班講師韋瑋主持,與會者有《人間福報》藝文中心總監周慧珠、「允晨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廖志峰、 《Koobii高校誌》總編輯劉易蓁(Stanley)、《双河彎》生活閱讀誌副總編輯盧巧勳,加上手握創作、採訪兩把刷子的韋瑋也曾任雜誌和出版主編, 這場見面會可謂編輯群英會。
編輯們有些身在傳統紙媒,有些面對廣大的網路社群,最大共通點,就是平時以強大戰鬥力,在忙碌中努力達陣!
其中,廖志峰和周慧珠是前輩,Stanley和盧巧勳則為新生代,兩代過招,格外有看頭。
把人當作一本書,這樣也很棒
圖/米奇鰻 |
自認在編輯領域不算資深的盧巧勳,首先招認自己是個宅女,超愛在書堆裡打滾的她說:「就算出門,也是一個人去看電影、聽演唱會,我自認不善跟人交際,嗑書 還是最愛。」說著,她馬上秀出一本挖掘福島事件秘辛的《黑道與核電》,「這類奇書,常帶我進入另一個狂想世界!」更妙的是,她也常在擁擠的捷運裡「克難 地」嗑書,享受那種與旁人既密貼又隔絕的私我空間喔!
「我在車上不喜歡看書,我喜歡看人!」廖志峰這時接口說。眾人眼睛一亮,莫非……
「別誤會,不是看美女啦!」他解
釋道:「觀察周遭人事物,把人當作一本書,這樣也很棒啊!我知道有很多作家,都是藉此收集靈感的呢!」
平時工作繁忙、壓力大,心情「不合作」時,他也會偷閒去喝杯咖啡,喘口氣。閒暇時更喜歡看電影來「調整眼睛焦距」,原來啊,廖志峰長年看稿子看到老花眼,偶爾要靠大銀幕紓紓壓啦!
前輩廖志峰忙裡偷閒,Stanley倒是把「忙」與「閒」分得一清二楚,有時候,兩邊還會拉鋸起來:「以前很討厭國定假日,身為老闆,我會想,員工放假, 對公司很傷。現在覺得國定假日滿好的,我逼自己一定要放假,該忙就忙,該放鬆,就跑到一些不會聯想到工作的地方,徹底獨處!」
「看來,我是最貪玩的!」周慧珠笑著說。超令人訝異,沒想到輩分最高的她,比年輕人還懂得享樂。
原來書還有「變色龍」的功能
大家紛紛豎起耳朵,吸收周慧珠的逛街絕技:「我很會逛街,跟店長混得很熟,久了自然能探聽一些門道,像茶葉啊、巧克力啊,是不是假貨,聞味道,馬上就認得出來。」而且,好貨一出,店家都會先「通報」她!
不僅如此,她還說:「筆是我的玩具,茶可以鍛鍊我的舌根。」忙到發悶的時候,啜一口茶,立刻神遊到武夷山,聞到岩石的味道。她也常坐在陽光下拿著一本書,看書,也不看書,或許讀一兩行,或許光捧著書發呆,別人就以為她在看書……
大家聽了哈哈大笑,原來書還有「變色龍」的功能啊!
「唉,如果我能和慧珠姊一樣懷著從容、愉悅的心來面對一切事物就好了!」盧巧勳這時有感而發,「其實,我現在還在努力學習如何『愛』。」
她表示「愛」是一種永不枯朽的能量,以各種形態出現。在繁瑣的編輯台、形而下的生活,難免會有不如意的情況發生,若能學習包容,並將「愛」拓展到各個層面,去愛人、動物,甚至是無生命的物體,漸漸轉化自己,就能更有力量,讓生活更自在、更自得。
「那你做到幾分了呢?」韋瑋問。
「只做到五十分,還在努力中,這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課題。」
同樣,Stanley也有自己生活的重心,那就是信仰。「信仰讓我找到核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前很自卑、很消沉,成為基督教徒之後,思考有依據,不會隨 波逐流,至少可以把方向盤抓準,隨時警惕,面對抉擇,誘惑再大我也能謹守原則。」信仰幫助他在媒體崗位上堅守理念、維持品味。
對此,廖志峰也說:「我個人的生命過程,總是在摸索,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現階段,家人是最重要的,此外,我也加入家扶,貢獻自己的溫度,提供給更多需要家的人。」他同樣以「守護」的態度面對編輯工作,只出真正該出的書,不隨波逐流。
變成八爪章魚,熟悉你的讀者
他們生活中喜怒哀樂的軌跡,離不開筆、離不開書。對有志踏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他們的經驗,就是一冊厚厚的寶典啊!
周慧珠分享:「我很幸福,四十幾年從事一樣的工作,從針筆到鍵盤,都可以從生疏到喜歡,剛剛我還在捷運上用智慧型手機寫稿呢!」
她很高興編輯生涯中,遇到林海音、林良這些可敬的前輩,「我跟他們學習變成八爪章魚,讀遍各種書,熱心舉辦各種沒人逼你辦的活動。這等於是在醞釀各種美好的時刻,讓生命趨向完滿。」
至於讓編輯操煩的事,該怎麼紓解呢?
「有時候等稿子等到快跳腳,還不來!轉個彎想,它總會來嘛……」周慧珠啜一口茶,笑道:「很慶幸自己是從最基礎一步步走來,這讓我養成恭敬的態度。踏入編輯工作,要懂得找趣味,盡心去玩。」
「是啊!」廖志峰有感而發:「當一個編輯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就是,幫一個作家打開一扇門,讓他進入不同的歷程;做一本好書的快樂是,別人還沒看到,你已先看到它了!」
至於工作上的壓力,廖志峰形容:「壓力無時無刻都在,因為同時要面對很多作者,每個人都希望你好好照顧他的書,一對十,要耗費很多力氣。至於作家來信,再累都要趕緊回,不然會『滾出』更多追兵一般的信來。」
廖志峰並引述一個編輯前輩傳授給他的箴言:「一個聰明的老人,要懂得跟年輕人學習。」他說,身為編輯,要像一塊海綿一樣,不斷去吸收、接觸,這些累積,都會成為下一本書的養分。
聽完兩位前輩的分享,兩位新世代的代表,相視一笑,似乎也有一番心得。
「我覺得擔任編輯,就像進入一個房間,有很多事物可以慢慢挖掘……」盧巧勳認為,一定會遇到好的,也有不盡人意的,所以,要有顆開放的心,或許很多事情不如自己所想那般美好,但各行各業都有它的苦楚,只要這樣想,那編輯的苦就不算是苦了。
Stanley以不僅發行紙本,也有龐大網路支持者的《Koobii高校誌》為例:「要成為編輯,必須知道你的讀者群是誰,用什麼工具跟他們對話。網路是 能快速打進年輕族群的一個工具,有些人善用FB,字句很到位,自有社群為他背書,素人往往這樣被塑造成達人。既然年輕人對這工具最了解,應該思考一下,如 何去善用它。」
哇!絕技傾巢而出。我想起史蒂芬金說:「寫作是人,編輯如神。」而這場火花頻頻的見面會讓我確知,他們也是人,且是城市裡忙得多彩多姿的一群!
編輯魂的十道心法
1.進入這個房間,要有一顆開放的心。(盧巧勳)
2.從基礎一步步走來,養成恭敬態度。(周慧珠)
3.找出讀者群是誰,挑對工具來對話。(Stanley)
4.觀察周遭人事物,把人當作一本書。(廖志峰)
5.筆可以是玩具,茶則可以鍛鍊舌根。(周慧珠)
6.幫作家開扇門,讓他進入不同歷程。(廖志峰)
7.一旦作家們來信,再累都要回一下。(廖志峰)
8.稿子不來!轉個彎想,它總會來嘛。(周慧珠)
9.逼自己放假,該忙就忙,該鬆就鬆。(Stanley)
10.各行各業皆有苦,編輯的苦哪算苦。(盧巧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