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擴大內需方案,按縣市人口數多寡分配。藍營縣市苦等八年,換黨執政未見利多,心有不滿;綠營縣市策略性鳴不平,抬出南北差距,批藍不公。而立委則因沒有著力點,失去表功機會,乃群起而攻,指地方政府提報計畫太浮濫浪費。新政府上台後的第一盤菜,好像酸甜苦辣都不對味。
中央、地方分錢的事有原則比沒原則好,所謂原則,不外依據行政區域的人口數或面積大小訂定。過去民進黨政府分錢,也是根據這類數據,只是例外多,像冠上平衡南北、縮短城鄉差距的口號,資源分配即不均不實。而所謂南北差距,果真有那麼大嗎?務實調查發現,也不盡然。
像這幾年,南部公路系統就比北部更發達和有效能。從高鐵左營站出發,一路有高架和封閉型快速、高速路直達屏東、台南等地,與兩條南北向高速公路銜接無礙。全台其他高鐵站,無一有這樣的路網支撐。再看雲嘉南地區的省縱貫道,路幅寬敞,車流量較北桃竹地區相對少很多,少了許多塞車痛苦。
過去徒有分錢原則,卻未清楚劃分業務權限。像地方產業文化館,竟由中央直接補助興建,行政院想挑那裡建,就挑那裡建,結果是綠色執政縣市超比例拿到經費。再看活動補助,尤其能看出政黨之私:過去藍營縣市辦活動,獲補助幾十萬元就可偷笑;比起綠營縣市動輒幾千萬元的會展、煙火秀天差地遠。
精省之後,中央接收很多原屬地方政府的工作,像治山防洪、區域排水,需要跨縣市規劃施工。過去,這些計畫常被詬病預算分配不公,輕重緩急失調。農業發展、農產行銷方面,績效與特色均佳的地方如花蓮,其無毒農業已獲市場肯定,卻迄未獲農委會垂青。這樣大小眼,能說與政治顏色無關嗎?
新政府應記取過去這些教訓,有原則地分配預算,清楚劃分業務權限,並勇於貫徹。立委要小型工程和採購案,去找縣市長、鄉鎮長談,找部會應談大政、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