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陸人看台灣》城市中的市民生活
2011/10/23 19:46:10瀏覽1114|回應0|推薦0
2011/10/13 | 厲放/經濟學博士.現居香港

「你是遊客嗎?」在榮總醫院一坐進計程車,司機就這樣問。「什麼遊客會『遊』到榮總來呢?」我笑著反問,這已是一天中我第三次被人這樣問。這是2011年6月28日,兩岸開放大陸遊客自由行的第一天,難怪我在台北這麼「招人」。

在台灣,我是遊客,但我又不僅僅是遊客,我有親戚住在台北,來台北總要看親人,對這裡多了一份牽掛和思念;我還有許多朋友和同事在這裡,這些「熟人」又總把我當「遊客」,義務當導遊,帶我逛夜市、買小吃、送台灣特產,讓我覺得自己非常「VIP」,久不久就想來這裡跑一趟,過把癮。當我在台灣遇見大陸來的客人時,會忽然覺得自己是「主人」,忙著為這些人介紹景點、提供資訊,在他們眼裡我當然不是遊客,而是在台灣的「自己人」。

由於這重重身分,人們最終要問我一句「台灣到底怎麼樣?」或「你喜歡台灣嗎?」我的回答是「有我喜歡的地方。我喜歡那裡的人;喜歡城市裡那一份儒雅的、人文的氛圍;喜歡鄉村中那一股平實的、溫馨的感覺;喜歡瀰漫在咖啡和烏龍茶中的自由空氣!」

台灣,無論是地理名稱還是政治辭彙對我一點都不陌生,不僅早就知道「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還知道人民根本沒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哪裡還用誰去「解放」,人家早用手中的選票「解放」了自己。可是它到底是什麼樣子呢?當我在1998年6月從澳洲經香港轉機,於深夜飛抵台北時,心裡最大的疑惑就是我將要看到的地方像什麼?和我生長的首都差不多?還是更接近大陸南方的某個城市?亦或更有日本之遺風?出了海關,公司派的車在等我,坐上車司機問了一句「是第一次來台灣嗎?」「是。」「那你應該留下來玩幾天才對。」「我要把台灣都玩遍,也許不是這一次。」「你是國外來的,國語真標準耶!」夜幕下我開心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問我感覺怎樣?是你想像中的台灣嗎?10年之後,還是有人這樣問?其實,它並不是我當初想像的那樣,它不同於我生長的城市,也與我生活過的日本非常不同,就是相較我後來工作的地方香港亦有明顯差別。儘管有種種不同,卻沒有絲毫的隔膜生疏之感,它帶給我隨處感覺得到的親切和人情味。

首先,這種親切感來自於語言和文字的相通。那些電影裡看到的,歌曲中聽過的,書本上讀到的,朋友口中談過的「台灣」,是一個我看得明文字、聽得懂語言的地方。滿街的廣告、店鋪的招牌、路標街名,看上去不僅一目瞭然,還有老友重逢之感,更有不少保有傳統文化之板眼。混跡在喧鬧的街市,滿耳都是一聽就明的國語。難怪大陸人「驚歎」:到香港像到了外國(聽不懂粵語),去了台灣倒像是「回家」。

計程車司機,像許多地方一樣都是時事評論員。大到總統選舉,小到超市降價,沒有他不知道的,也沒有他不敢評論的。和他們聊天是我獲取台灣社會資訊的一大來源,他們的言論有些犀利(多與選舉有關),有些怪誕(一個台北司機告訴我當時的台北市長為什麼要取締『華西街』),也有時令我捧腹大笑(聽他們對陳水扁弊案的分析)或沉思無言(比如兩岸關係)。去商店購物,更加無障礙。雖然有時我聽不懂他們的快速詢問,比如「要不要打統一編號?」,此「統一」當是不同於國台辦口中的彼「統一」也。這種共同,使溝通變得方便自然,加之一般民眾的友善態度,消弭了隔閡和陌生感,你可以像鄰里一樣和他們閒話家常,體驗久違的「城市中的市民生活」。(〈人情味〉三之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tdaily&aid=577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