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3 19:20:53瀏覽1025|回應0|推薦1 | |
2011/10/11 | 西北平原/新疆烏魯木齊我居住的這座城市距台灣萬里之遙,但台灣一直是我情馳神往的地方。 可惜活了大半生,卻始終未能如願地走近台灣。別說走近,曾經連想都不敢再想了,因為20多年前的那次深刻教訓。那件不該發生的事情,至今都令我心有餘悸。當時,我正在西部一個邊遠閉塞的小縣工作,因為酷愛文學創作,不但在當地小有名氣,作品也幾乎在全國各地報刊「天女散花」,甚至還發表在新加坡《海峽詩刊》和香港《大公報》上。 然而,沒有「攻」下台灣的報刊,令我很是鬱悶。記得河南有位大學生的一首詩在台灣《中央日報》副刊發表,曾讓我羨慕不已。一次,北京的《文藝報》刊登了一則台灣《中國時報》舉辦文學徵文大賽的訊息,並「歡迎大陸青年參賽」,我頓時像打了針雞血似的興奮不已,想都沒想就立馬整理了一組詩歌和散文,分別投出。結果數日後,稿件不但被海關退回,我還被領導叫去嚴肅地談話。雖然領導看了稿件後說沒啥問題,卻很明確地告誡我,大陸這麼多報刊,為啥非得向海外投稿呢?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不久後,我就被組織以「工作需要」為由,調離體面而心愛的宣傳部門。雖然沒誰明確說是因為什麼,但我自己和身邊的同事都心知肚明。事後,大家卻又都為我慶幸,因為畢竟還沒有丟掉飯碗,如果擱在「文革」時期……細細一想,我也不禁嚇出一身冷汗。據平時就千方百計想「收拾」我的人傳言,今後我的仕途恐怕……於是我乾脆辭去公職,逃離小縣,漂泊都市,過起了櫛風沐雨的自由撰稿人生活。 20多年,彈指一揮間。回頭再看當年身邊某些人的所作所為,感覺其偏狹、愚昧、無聊和可笑,但「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無形的陰影始終徘徊在我心頭,幾乎影響了我的一生。以至於後來我極少再向海外報刊投稿,尤其是台灣。有幾次,無意間收到我非常敬重和神往的著名詩人(ㄧㄚˇ)弦先生的信函,我都悄悄拿回家才看,並且為該不該回信躊躇不決,生怕被好事者知道,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好在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大地微微回春,江河悄然解凍,一彎淺淺的海峽已被日漸宏闊的彩虹連接,兩岸可以相對自由、便捷地往來,進行經濟、文化和藝術的交流。尤其近年來,旅遊觀光呈現前所未有的熱度,連我目前生活的這座西部邊遠城市,也可以報名參團去台灣。身邊也有不少熟識的人都興沖沖而去,回來後對台灣風土人情大加讚賞,更令我心猿意馬,蠢蠢欲動。也就是說,如今普通大陸人再說到台灣,或者想去台灣,或者真的去了台灣,已經不再像2 0年前那樣敏感和「諱莫如深」了。今昔相比,用「天翻地覆」來形容這一變化,絕不為過。 在這個資訊非常發達、便捷的時代,在這個政治相對開明、平和的時期,起碼透過網路,可以閱覽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台灣媒介,比如老牌的《聯合報》,新興的《旺報》……甚至可以自由交流、投稿。在這個風和日麗的季節,我當然很想找個機會去一趟台灣,看看傾慕已久的日月潭、阿里山,聽聽原汁原味的山地民歌,嘗嘗觀光夜市的美味小吃,流連忘返於燈光迷離的台北街頭,體會和感受別樣的台島風情。只要不再有政治颱風肆虐,只要不再有冷漠寒潮侵襲,我相信2 0年前那樣荒誕的事,不會再發生。我更欣慰的是,萬里之外的寶島台灣,距我不再陌生和遙遠。 |
|
( 時事評論|兩岸 ) |